美國多家高等院校與時俱進,以最新一場金融危機為教學利器,不僅經濟類學科推出相關新課程,文學等學科也更新教材。學生感到學有所值,積極與老師互動。
與時俱進
美國《紐約時報》11日援引教授們的話報道,他們想不出以往任何時候像如今這樣,為反映瞬息萬變的經濟情況,如此快速修改多門課程內容。
史蒂文·弗雷澤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華爾街文化史,數年來所引案例基本近至20世紀90年代。華爾街一夕變天,大量重要數據涌現。弗雷澤今秋上課時,把過去兩年間在這一世界金融中心上演的一幕幕融入教程。
得克薩斯大學麥庫姆斯商學院高級教師格雷格·霍爾曼說,這場金融危機成為“古老”理論最新印證。“金融的核心是風險與回報研究。近幾年市場狀況向學生們完美解釋這一點。”
講授政治學、社會學、美國史乃至英國文學課程的老師也更新案例,把這場危機寫入教學大綱。
瓦薩爾學院政治學教授悉尼·普洛特金30多年來講授《權力與公共政策》。上個月,他新添一章授課內容,從馬克思主義視角分析房地產泡沫、金融詐騙、經濟刺激計劃等時事。
密蘇里大學英文教授卡倫·派珀則把金融危機內容納入后殖民理論課程。她說:“這場危機爆發后,后殖民理論與文學的關系前所未有密切。”
新課迭出
高校商學院和經濟系除更新原有課程,還順勢推出不少新課。
紐約市立大學—伯納德·M·巴魯克學院席克林商學院今秋新開兩門課:《企業重組》和《金融泡沫長期史》。華爾街前高層管理人員安德魯·羅德曼眼下在這家商學院當老師,講授經濟和金融類課程。他說,講《金融泡沫長期史》時,他會追溯至1690年。
托馬斯·拉索原為危機導火索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法務官,現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任兼職教授,今夏圍繞這場金融危機授課。上課時,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扮演企業首席執行官、政府財政部官員、負責商業報道的記者和學者。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個教師委員會花一夏天時間設計兩門課,準備明年春季開課。其中一門為《金融服務前景》,另一門為《汽車業案例研究》。
威斯康星大學公共事務與經濟學教授門齊·欽眼下在講授一門新課《大衰退對策》。學生們在課上分析經濟刺激計劃對就業、政府預算和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等議題。
學生驚喜
由于案例過于“新鮮”,相關書籍尚未問世,一些教師比以往更難獲得所需信息。康奈爾大學拉美研究與發展社會學助理教授羅納德·邁茲說,他為向《社會不平等比較》課程注入新內容,專門去查閱國會記錄,“自己到信息源頭找數據”。
不過這些辛苦獲得回報。
弗雷澤對比華爾街今昔,促使學生們重新認識他的課。“發現今日事與華爾街往事種種相似,學生們相當吃驚,”他舉例說,在高額獎金、輕率投機、華爾街行為對社會其他領域的影響等方面,美國南北戰爭結束至20世紀初的“鍍金時代”與現階段相仿;如今的金融騙子也與他們1840年的前輩頗為相似。
瓦薩爾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羅伯特·里貝爾艾因也嘗到與時俱進的甜頭。“學生們對課程興趣更濃,學習勁頭更足,”他說,師生互動更為順利。“他們明白相關流行語的含義,關注經濟形勢進展……當我講宏觀經濟課提起(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時,誰都明白我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