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宗教哲學與管理 |
|
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
宗教哲學與管理: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宗教哲學與管理: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宗教哲學與管理: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宗教哲學與管理: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
|
|
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價值
【摘要】企業文化是一種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無形力量和資本,現代企業文化建設在學習西方現代治理理念的同時,應該從儒家人本哲學中汲取營養,培育“以人為本”的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本文將從培育有人性光輝的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和諧進取的企業文化三個方面分析。
【關鍵詞】儒家人本哲學思想現代企業文化建設
儒家人本主義哲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光輝成果。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從殷商以來的天命神學中解放了“人”,從而發現了“人”,創立了人本主義的仁學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借鑒儒家人本哲學思想有重要意義。
一、培育有人性光輝的企業文化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作為《四書》之一的《中庸》,在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具體地闡述了人為宇宙中心的思想。它說:“惟有天下最誠心的人,才能完全熟悉到和實踐自己的本性;能盡自己的本性,就能熟悉人有共有的本性;能熟悉到人的本性,就能熟悉到萬物有本性;能熟悉到萬物的本性,就能幫助天地間萬物的變化發育;能幫助天地間萬物的變化發育”,就“可以與天地參”了。也就是說,人與天、地并列為三,與天地同尊,并處于天地中心的地位。同時,儒家把“智”作為人的一種規定。人具有聰明,因而,人是宇宙中最有靈性的動物。現代社會中的人并非機器,而是有意識、有感情和有社會關系的“人”。每個人都有其非凡的社會關系及以此為依托的復雜的人文背景,科學治理制度在其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慮這些因素。以尊重人為目的的思想而逐漸進入治理領域,它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僅為了企業的利益,而是從社會的角度出發,尊重人的權利、價值和愿望,乃至關心他們的未來。因此,尊重人性,認清人在企業發展中的決定意義,把人視為企業行為的出發點和目的,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人性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培育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主張民為邦本。孔子主張富民、教民(《論語·子路》),重視“民、食、喪、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堅持“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的基本觀點,強調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國滅身。因而,在我國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充分重視人的治理,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發揮出能動的創造性。一切物質的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智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事業的發展。西方的現代企業治理也不是見物不見人,企業治理并沒有進入所謂以決策理論、系統科學和定量分析為中心的現代階段,而是更重視人的因素,強調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
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愛思想反映了儒家對人的本性的理解,它是源于人的血緣親情形成的一種內心感情和自覺的道德意識,以此推及社會人群,就是人際倫理關系的道德準則,其本質就是愛人、關心人、尊重人。只有重視顧客、雇員的利益,公司才能在凝聚中求得發展,只有發展,公司才能有長久的經濟信譽。企業文化的優劣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假如企業能夠本著儒家思想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觀,在對待職工和企業利益的問題上,體現“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將職工的利益、消費者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放在企業利益之前,企業才能擁有長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培育和諧進取的企業文化
儒家人本哲學思想在人際關系問題上,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即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假如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內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治理工作中的。同時,儒家人本哲學思想講究中庸與和諧,它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其中的“和為貴”、“義以建利”、“民生在勤”、“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等思想都與現代企業治理中所追求的和諧共存的思想不謀而合。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國人的頭腦中。強調群體利益,形成了追求群體的和諧和有效率的發展,表現出比個人主義文化更大的優勢。儒家思想作為一種倫理規范進入企業,經過調整與現代經濟運行機制相協調,可以在培育群體意識上發揮重要作用,使得企業內部人人都能恪盡職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識,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的和諧風氣和團隊精神。
孔子提倡并努力實踐“發憤忘食”的精神,鄙視“飽食終日無所專心”的人生態度,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易傳》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人格理想,《荀子》中的“人定勝天”的思想、無不體現出一種陽剛向上、富有競爭精神的向度。這種精神已經普遍化和社會化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性格,假如將自強不息的精神運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去,那將充分調動發揮員工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增強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個組織布滿活力地向前發展。
總之,儒家人本主義哲學,強調人性的尊貴、人際關系的和諧,強調企業經營的道德自律,強調任賢使能,強調積極進取與奉獻,這些思想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中國的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不可能拋開中國傳統文化而重建,假如把五千年的文明聰明和獨特的民族精神同西方的先進治理模式相結合,就必然會使中國的現代企業文化建設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彭慶武:《淺談儒家文化對現代人本治理的影響》《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5
菜德貴:《再談儒家倫理的普世化問題》《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