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個人能力發展 |
|
|
|
|
|
|
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三) |
個人能力發展: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三),個人能力發展: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三),個人能力發展: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三),個人能力發展: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三),
? |
|
|
一位銷售經理的談判奇謀
關于價格
L與Z的認同,使我有了趁熱打鐵的機會。“第三個共識是Q牌價格比較高對嗎?”得到他倆的認可后,我說:“我也認為價格高,所以我一開始就不同意這個方案。意見一直保留到現在,按我的設想應該是零售價下浮15%~20%,代理商的提貨價提高5個點,這樣公司的利潤率少了一點(零售倒扣作價法),你們代理商的利潤率也少了一點,但是零售價下來了,原來500元的商品現在400元就可以了,銷售量上去了,薄利多銷。”這次,L和Z一起搖頭,“這樣不行,零售價是要下來,但我們的拿貨價怎么可以再高上去呢?畢竟Q牌是個新牌子,不能與那些知名品牌比……”
這是一個故弄玄虛的談話策略,目的就是引起對方對既定方案的認可。我雖心里高興,卻絲毫沒有表現出來。
“對于這個價格定位,公司也有難處:零售價定高了,你們的拿貨折扣就可以低一點,零售價定低了,勢必要調高你們的進貨折扣,因為公司要有一定利潤。所以,我們公司內部關于價格定位整整吵了3天。最后,除我之外,所有人都說現在的定價政策更好些。你覺得呢,Z總?”這次我單問了山東的Z先生,因為他講話更直一點,而L先生則比較客氣,不會當面說我的設想不好。那樣我下面的戲就沒法唱了。
果然,Z先生馬上就大聲說道:“你說的那個方案是行不通的。公司現在就是要先讓代理商的利潤空間大一點,有錢掙,大家才會努力去做”。
“聽你這么一說,我原先的想法真是錯了,幸好公司沒采納我的意見。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現有的政策下,我們的定價實際上是不高的。你下午看到的意大利環形紗,原是夢特嬌的專利產品,賣價1600多元,而Q牌的價位只有800多元,你們進貨價只有200多元,你說價格貴不貴?”兩位無話。
陜西的L先生想了想說:“這個價格消費者也還能接受,就看怎么操作了”。
事實上,產品上市后才發現,所謂的環形紗,是2004年最失敗的產品,價高質差,后來根本沒賣出幾件,都堆在代理商和公司的倉庫里。
“對!關鍵是怎么操作,更關鍵的是誰在操作,如果是你們二位專家在操作,這個零售價絕對不是問題。”
關于廣告
我想此時有必要重新調整一下他們頭腦中固有的那些想法。
“另外有一點我是要反對的,就是說Q牌是個新品牌。Q牌是個知名品牌、好品牌,起碼全國各地有相當多的人知道Q牌。當然,對于服飾來說,Q牌是個新軍,但還是有消費基礎的,Q牌皮具在全國的年銷量是7個多億,相信這7個多億產值的消費者如果知道Q牌新推出了服飾產品,都會過來看一看。你們也是沖著Q牌的名聲,不然不會到Y市來。對我們公司來說,推一個新品牌,品牌投資成本只要2000元注冊一個商標即可。如果Q品牌不好,我們為什么每年要把巨額品牌費用白送給總公司呢?”
陜西L先生馬上說道:“這倒是的,Q牌皮具在西安年銷售可以做到3000多萬,我就是沖著這個牌子來的,品牌是好的,就是不知道消費者認不認可服飾這塊的產品。”Z先生也點頭稱是,說公司一定要加大廣告宣傳。
“廣告是要投的,但不是現在。公司會在明年3~5月重點投放,因為對于Q牌來說,品牌形象與知名度、美譽度是現成的,我們的宣傳重心只是告知消費者Q牌推出了服飾產品。這次開訂貨會,公司只在專業報上登了兩個1/4版,全國客商就來了200多人,招商比較成功。相信你們今后的招商也會很簡單,因為有Q牌的品牌優勢存在。”
談判法則六:避重就輕,廣描藍圖,對客戶的承諾不能具體到數據。
代理商加盟一個品牌最擔心的是他能否成功招到下級經銷商,他們所說的廣告宣傳99%都是從招商的角度考慮的。
場面忽然之間就冷了下來,因為大部分的話題談完了,雙方都在思考。我覺得到了敲一下重錘的時候—我要拆開他倆的統一戰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