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 |
人力資源: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人力資源: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人力資源: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人力資源: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
? |
|
|
“不能保證你終身就業的機會,但保證你擁有終身就業的能力”
—— 這是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一直強調的一句話
員工培訓:就像手機要及時充電
“就像手機用久了要充電一樣,企業也要通過不斷的培訓,給員工輸入新的力量、新的思路。”5月23日的人大·奧康高級財務經理EDP課程開班儀式結束后,國內最大的民營制鞋企業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就培訓問題興致勃勃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當天下午,中國人民大學一間教室里,坐了一群特殊的學生——64名奧康集團財務戰線上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是人大·奧康高級財務經理EDP課程班的首期學員,接下來的兩天時間里他們將接受以《投融資管理》、《財務戰略》等專業課程為主的培訓,并輔以《后危機時代企業發展戰略》等戰略管理類課程。
保證擁有終身就業的能力
“不能保證你終身就業的機會,但保證你擁有終身就業的能力。”這是王振滔一直強調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企業家最大的責任是把企業做好,前提就是把員工培訓好”。
對于培訓的重視也并非一蹴而就。回顧22年來的創業歷程,王振滔說:“創業時基本是靠個人的能力拉著企業向前走,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并形成一股合力朝著一個方向推進。”
10年前他意識到了這些,并于3年前成立了奧康大學這個中國鞋業的第一所企業大學,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集團內部員工的提拔也需要有奧康大學的培訓證書。相對于很多企業把物質獎勵作為激勵員工的主要方式,奧康把培訓當作福利,當作對員工最好的獎勵。
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擁有近80名內部高級講師、100多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教授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奧康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要親自為學員授課,王振滔負責講授奧康的戰略管理;跟不同大學的合作則取決于其不同的教學優勢,“比如人大的財務管理方面、新加坡的EMBA是他們各自的強項”。
培訓的投入產出比是最大的
據透露,奧康每年的培訓投入至少在1000萬元,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對此,王振滔認為“培訓的投入產出比是最大的”,員工培訓后,工作起來不僅更專業也會更有激情。來自不同崗位的員工們聚集在一起,往往能碰撞出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火花。
與之相應的另一個問題是,企業花了大筆錢培養出來的員工一旦流失豈不是“人才兩空”?“不培訓就不走嗎?!”王振滔說,調查發現,員工們最看重的是培訓以及更好的發展平臺,他們越來越希望物質和精神需求同步得到滿足。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參加過培訓的員工走得很少,大概也就1%~2%.”
更令他得意的是,這種“請進來”而非“走出去”的培訓方式,大大降低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很多企業派管理人員去名校甚至國外培訓,結果出去開了眼界,培訓結束直接就遞辭呈了,我們是把專家教授請過來專門給我們的員工授課,課程也緊緊圍繞奧康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做,接受過培訓的員工留在奧康更能發揮優勢。”
“在奧康待了六七年還真舍不得離開這里。”來北京參加這次培訓的安徽奧康置業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葉紅勝對記者說,這個課程將要延續兩三年,公司至少要為每個人支付3萬元的學費。除了這種校企聯合的培訓,過去他還參加過很多公司內部培訓,自己還當過內部講師,“聽課的每堂課會發10元,講課的每小時給100元的講課費。”
適應企業不同發展階段
“老板喜歡學習才能打造學習型企業。”王振滔說,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他自己也參加過各種針對性的培訓。“產品經營階段我學管理,品牌經營階段我學領導力,現在企業準備上市,進入資本經營階段,我正在學金融。”一脈相承的是,此次財務人員培訓也是出于企業的這種需要。“財務不是簡單的記賬,要站在金融的角度看財務。”
更重要的是,不斷學習使企業得以開拓視野,高瞻遠矚,及時把握政策走向,未雨綢繆明確企業戰略方向。
“任何一個產業花無百日紅,資源的合理配置很重要,六七年前我們就考慮轉移到重慶璧山,現在同樣的制鞋企業想轉移到那里要困難很多,當地可能更多考慮接收高科技企業了。”
經濟領域另一個顯著的趨勢是注重綠色、環保,這方面,奧康也走在了前頭,五一前剛入選中國綠色公司百強榜。“我們早就認識到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子孫后代是不行的,而且綠色、環保、節能符合國際市場需求,在我們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奧康力求實現材料無毒以及二次利用,比如鞋子以舊換新,用廢棄的汽車輪胎做鞋底。使用回收材料的產品若貼上“綠色標記”,出口到歐洲可以免稅,目前奧康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申請。
奧康的主業是鞋業,還涉足商業地產和生物制藥,對于很多老板都熱衷的新能源領域,王振滔表示也會“嘗試了解”。“在我們溫州,大多是小老板忙著炒房炒煤,大老板還是腳踏實地做好主業。”他更看重的是,“目前奧康的產品80%內銷,繼續走向國際化,這是肯定的。”他認為,目前奧康發展的瓶頸正是缺乏高級人才,尤其是國際化的管理人才。所以,培養更多的類似人才應該是奧康這個學習型企業今后的重點。(蔣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