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万亿来了!中央定调“新基建”计划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
一、“新基建” 徹底火了!
二、這七大科技領域要爆發!
三、新基建不僅僅是基建,而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塊基石。中國超大規模新基建計劃將徹底改變地緣政治格局。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徹底火了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成為熱詞。
實際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1、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如何成為關鍵詞的?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或者 “新基建”,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個相對概念。
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因此也被稱之為 “鐵公基”,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不過,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以 “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無法滿足要求。
于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應運而生。
2018年12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由此,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新名詞,開始出現在國家層面的文件中。
到了2019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頻頻出現在官方口徑中,同時也在實際操作層面得到充分體現。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2019年投資的重點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在傳統基建對于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有所減弱的背景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在穩投資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建設也將產生長期性、大規模的資金需求。
甚至還有聲音認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2019年投資領域的重中之重。
不過,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范圍,在中央相關文件中并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定義,倒是有一批官方媒體發出了聲音。比如,新華社旗下的《瞭望》雜志在其《瞭望|“新基建” 帶來新機會》一文中認為:
“新基建” 則主要指以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能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如光纖寬帶、窄帶物聯網等;數據信息相關服務,如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以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等,也必將成為我國 “新基建” 的核心所在。
不過,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的定義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相對來說,中央電視臺對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的范圍定義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這一定義也獲得了更大的社會認同度。
2、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七大領域。
在本文中,我們不妨從社會認同度更高的七大領域,來逐一解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圖自:曉說通信
5G
5G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新基建”的領銜領域,此前5G也已經被高層定調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管是從未來承接的產業規模,還是對新興產業所起的技術作用來看,5G都是最值得期待的。
實際上,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而5G本身的上下游產業鏈也非常廣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費領域。
(華為收入超過阿里巴巴+騰訊總和,利潤率不及騰訊一半 )
超越貿易戰:辨析中國模式與華盛頓模式的互補與對立
特高壓
特高壓,指的是 ±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它能大大提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特高壓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早在 1986 年就開始特高壓建設。我國特高壓建設潛力依然龐大,截至2019年1月,國家已經規劃的各類特高壓項目大概在 50-60條之間。
另外,國家電網早已經啟動混改并首次向社會資本開放特高壓投資,通過解決資金問題進一步增加特高壓持續建設的確定性。
(吳安平:交流特高壓的命運與電網的未來)
中國工程院:反對交流特高壓電網建設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力挺特高壓!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高鐵是中國技術面向世界的名片,也是中國交通的大動脈;與此同時,在城市化進程中,軌道交通是關鍵一環。當下,不少重大高鐵項目的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與此同時,許多城市正式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即使是軌道交通相對發達的北上廣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
就產業方向而言,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產業鏈條也非常長,從原材料、機械到電氣設備再到公用事業和運輸服務,它將在推動整個社會發展和交通數字化、智能化方面起到基礎性作用。
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
充電樁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 “加油站”。截至 2018 年 10 月,我國充電樁總量僅為 68.6 萬個;截至 2019 年 10 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 114.4萬個,同比增長 66.7%——盡管增長看似非常迅猛,但充電樁的缺口依然很大。
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 年)》,到 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 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 480 萬個,以滿足全國 500 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顯然,整個領域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國家智囊: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一個國家戰略)
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可以說是海量信息時代的諾亞方舟。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將大量依賴于數據資源,因此從國家政務到各大行業,建立數據中心將有助于促進行業轉型和實現企業上云。
在當今的技術浪潮中,互聯網數據中心是最重要的趨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ynergy Research 的調查數據,全球頂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至少達到每季度 10 億美元的投資水平。而全球數據總量每 18 個月翻番,數據中心建設會跟不上大數據爆發的步伐。
另外,在云計算之外,5G、產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一日千里,亦在共同顯著推高著人類社會對數據中心的需求。
中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正式運營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大的層面說,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社會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實際上,在國家最高決策層面,人工智能已經受到重點關注。
而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持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的規劃中,到 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可見今年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技術革命-南寧少年群毆事件-香港廢青暴亂
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我國已經將工業互聯網作為重要基礎設施,為工業智能化提供支撐。2012 年,“工業互聯網” 被提出,2017 年年底,國家出臺工業互聯網頂層規劃,2019 年,“工業互聯網” 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業互聯網逐漸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月25日,工信部公布2019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網絡、平臺、安全三個層面共81個項目;總體來看,5G、平臺、安全將是工業互聯網行業未來最重要的三大方向。
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會爆發嗎?
進入到2020年,“新基建”前所未有地進入到高層的布局之中。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河南、重慶等在內的13個省市區發布了 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包括 10326 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 33.83萬億元
而在這些基建投資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對于 “新基建” 的火爆,也有行業研究人士保持警惕。
比如,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明確指出,“新基建” 發展空間巨大,但不足以撐起穩增長;因為 “新基建” 項目在逾 17 萬億 PPP 項目庫中占的比例很小,不足 1000 億元,占比只有 0.5%,因此,實際上政府將會以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等 “老基建” 托底復蘇,以 “新基建” 為主要推手,即 “老基建復蘇、新基建加力”。
另外,也有聲音認為,新基建是我國在 2020 年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良藥。比如,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我國應提前做好項目儲備,疫情后大搞基建減稅,對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他還表示:
怎么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無論如何,在宏觀政策、專家觀點、產業需求、資本市場等因素的支撐之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確在當前呈現一片大好形勢。
能源央企人事大調整:電力、石油、石化、煤炭高層同日調動
宋志平:我們的分配機制還是有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