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中国缺乏重大创新归结于“炒房”,既没有必然的逻辑,又缺乏事实支持 |
就當下中國缺乏創新的因素而言,炒房只是影響創新的一個不怎么重要的因素。全面焦慮,急于成功,又缺乏對創新的保護和激勵,這些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我承認炒房引發的財富效應對創新有負面影響,但這種負面影響真的是中國缺乏重大創新的根本原因嗎?很顯然,這是一種過度的情緒,因為如果仔細分析和觀察,你會發現,把中國缺乏重大創新歸結于“炒房”,既沒有必然的邏輯,又缺乏事實支持。
首先,中國商品房市場從1998年開始,不過短短20年的周期,房價第一次真正上漲是在2003年之后,期間房價經歷過幾次波動。但是,中國缺乏重大創新并不是因為房價開始暴漲的時候出現的。近代以來(前200年)中國一直缺乏重大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重大的科技創新一直沒有得到突破。目前的數據并不支持“房價影響了創新”,反而,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數據明白無誤的顯示,中國的創新指標是大大提高了,而不是退步了,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指數排名是提高了,而不是下降了。專利申請數,科技論文發表和引用數,以及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技術層面的突破,包括中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是在過去20年中呈現一個上升的勢頭,而不是下滑的態勢。這是基本事實。說房地產,房價的暴漲是導致中國缺乏重大創新的觀點,無疑沒有事實和數據支持,這是非常遺憾的。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顧云昌教授、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陳淮教授,以及其他很多專家學者表示:無論從房地產的特性還是房地產對中國城市發展產生的影響,房地產在未來20-30年仍將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對就業、對人居環境,都是很大貢獻)
其次,有人認為,在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很多人不愿意從事科研工作,因為炒一套房子賺的錢比窮哈哈搞科研多多了。有些科研人員研究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一套房子的錢。在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大家寧可炒房也不會去搞科研。高房價影響科研人員的心態,這沒錯。但說很多科研人員不搞科研去炒房,很顯然,也和事實不相符。事實上,在過去20年的中國財富周期中,房地產是財富的風口,但科技也是財富的風口,包括互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等科技領域的財富效應一點不亞于炒房,而且眾所周知,中國賺錢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還都是抄襲別人的技術,即使抄襲,也賺了大錢,如果真的在重大科技領域取得突破,那是可以暴富的,房子根本不是什么問題。比如袁隆平,這輩子還愁房子問題嗎?中關村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企業里,管理層、技術層、市場層,工作過幾年的中層以上,還要幾個人愁沒有房子?2017年胡潤財富排行榜前10名中,科技富豪占了一半,中國富豪100排行榜也并不全是房地產的天下。
客觀而言,過去20年既是炒房致富的時代,但也是科技致富的時代。而且,事實是,我們很少看到科研人員放棄科研去炒房。在科研隊伍中,真正買得起大房子的都是科研搞得不錯的,而不是不搞科研去炒房的。離開科研去炒房發財的有多少比例?這觀點又是一個想當然。
第三,美國、日本、我們的臺灣也經歷過房地產泡沫和房價暴漲,但這些國家和地區從來沒有因為高房價影響了創新。日本經歷了兩次房地產泡沫,但日本在兩次房地產泡沫前后在產業和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步,日本科技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其實就是在70年代到90年代奠基的,這個時代,恰好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
當然,必須指出,我寫這個文章不是為高房價辯護,因為我承認,高房價對中國國民心態的影響是負面的。浮躁、焦慮心態的形成和高房價導致的扭曲的財富觀與世界觀不無關系。但是,把中國“缺芯”的板子打在房地產的屁股上肯定是打錯了屁股。
中國缺乏重大科技創新突破,是整個創新的生態出了問題,是整個創新的系統出了問題,除了我上篇文章中講到的金融、創新機制、思想市場、追求快的浮躁心態,還有網友提到的教育問題。當然,還有科研資金的分配問題,以及看領導臉色選擇重大攻關項目的功利機制,還有尋租叢生的科研成果的評價機制,以及在科研資金的流向上重國企輕民企的歧視心理。中國的重大科研項目,有多少交給了民企去做?
這里必須談談官僚體制對創新的影響。我不做引申,我引用費正清談中國集權社會的話即可:中國社會在中央高度壟斷政府的組織之下,其官僚體系幾乎在所有大型的行政、軍事、宗教和經濟活動中都起著主導作用,所以對私人企業的支持未曾建立起來過;另一個方面,極其奢華、壯麗的宮廷、陵墓和巨型工程,如大運河萬里長城,似乎在證明,如果石頭多的話,這種專制的政治組織會從石頭中榨出更多的血來。當然,費正清指的是古代和近代中國。在官僚主導創新的情況下,官員的喜好會成為創新的風向標,今天這個官員喜歡大數據,給大數據的資金就多,科研人員蜂擁而上追大數據;明天,另一個官員喜歡人工智能,大數據立即就會被拋棄,人工智能會成為科研人員的寵兒。一個圍繞著官員的喜歡追逐熱點的科研選擇機制,是不可能做出重大創新和突破的。
當然,還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中國人在任何問題上太著急,太功利,太急于短期出成果了,而且太希望領導認可這些成果了。整個社會氛圍都以快為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耳邊宣揚的都是什么“這個時代在拋棄你的時候,甚至連一聲再見都來不及說”的觀點,一個創業者如果三年還沒有成功,就會被淘汰。在這種變態式的追求快的社會環境下,細工慢活的重大科技創新是不可能活下來的,要靠“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這類雞湯聊以自慰。能夠不被遺忘經常緬懷和祭奠已經實屬萬幸。
慢下來吧!中國人,也許我們該看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謝謝你遲到》,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以慢致勝,破題未來格局”。弗里德曼的核心觀點是,摩爾定律、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的同時加速使得當下的時代進入了一個“加速時代”,面對這么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經常摁一下暫停鍵,暫停一下并不代表結束,而是重新開始。“放慢速度,提供了反思和思索的空間和場所”。“對中國這樣一個在21世紀發展如此迅速的國家而言,每隔一段時間就暫停片刻非常重要。這樣不但不會讓她落后,反而能夠確保她為自己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事實上,決定中國創新未來的,不是資本和科技,而是我們的心智和價值觀。慢下來,放松自己,反思過去走過的路,這樣才能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真正快起來。
缺乏真正的創新和炒房有沒有關系?肯定有。中外都如此,比如,美國經濟學家菲爾普斯就認為,房地產投資過度一定會抑制創新,因為“房地產吸納了本可以投資在生產力提升、創新、醫藥技術、軟件或可替代能源領域的資金,而這些領域,能夠在未來真正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因此,他指出,“要想恢復經濟活力,再次實現增長,美國人需要克服對房子的酷愛。”他的這話對中國也是適用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政府像愛房地產一樣去愛創新,中國成為創新型國家,還是很有希望的。
相關鏈接:
產業升級: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國!
廣土巨族,一個更宏大的中國故事。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獨特性!
人民日報:挑戰鄧小平所提韜光養晦系暴發戶心態!
為什么世界頂尖的高科技公司 要聯手管控人工智能AI威脅人類?
馬云:假貨比正品質量更好,是什么套路?
國家核安全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真相到底如何?
被嚴重誤讀的“士農工商”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扒一扒到底是個什么梗!
除了成功,別無信仰……
深度好文:只有心智不全的人才需要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