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骏造假门启示:除了成功别无信仰莫之许 |
毋庸置疑的是,至少在當下的階段中,追逐現世功利仍將是主要的社會潮流,對于在此潮流中浮沉的蕓蕓眾生而言,打動他們的更多是那些鮮活的成功案例,而不大可能是什么新的價值理想,至于價值理想與現世功利之間新的平衡的建立,注定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或許難以避免采用以下的立場,那就是:除了成功,別無信仰……
方舟子披露“打工皇帝”唐駿學歷可能造假的微博,終于由茶杯里的風暴演變成為“學歷門”,盡管事態發展看上去越來越不利于唐駿,但公眾評價卻并非如此,網民似乎并不會為唐駿是否拿到學位,抑或專利權是否屬于他本人這類事所擾。截止于周二晚,搜狐網在線調查表明,4760名網友中約76%都認為個人能力遠比學歷重要,只有不到1%的人持相反意見。除學歷比能力重要論之外,尚有作假之人太多,沒必要單挑唐駿論、成功更重要論等等,綜合而論,不妨名之曰,只要成功,一切皆OK。
早有論者指出,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文化更推崇現世的價值,經典中隨處可見此類論述,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此外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無一不指向于短暫一生中的成就和作為,將之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對于普通百姓而言,或許并無此等抱負,但人生價值的寄托也與之有所同構,即都將此生或現世的成就和作為置于優先位置,消極者如“人死如燈滅”、“好死不如賴活著”,積極者則追求“吃香喝辣,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希望轟轟烈烈地牛一把。因此,推崇成功,不及其余,實為中國人價值觀內的“深層結構”,鮮有人能出其外。
中國傳統文化盡管推崇現世價值,背后仍有超驗的理想或者說超越的價值作為后盾。對精英而言是所謂天道,于百姓而言則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無論是經典論述,又或是百姓日常奉行的倫理,均含有類似勸誡,因此,雖推崇現世功利,也需要遵循一定之規,才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常態。然而,這種平衡很是微妙,曾有漢學家指出,以現世功利為優先的中國社會和以基督教的美國社會一樣,都有若干基于價值觀的道德模范,不同的是,基于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普遍約束,在美國社會遵循這些模范所體現的價值如誠實無欺(華盛頓與櫻桃樹),又如刻苦上進(林肯的小木屋),很可能會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而在中國社會遵循這些模范,如臥冰求魚,又或者如割股療親,則可能會付出無可挽回的慘痛代價。因此,中國社會的道德勸誡多半是指導性的,且往往同時存在著近乎矛盾的理想和現實兩種指導意見:既有忠貞不二,又有良臣擇主而事,既有寧為玉碎,又有留得青山在,這就使得包括誠信在內的諸多道德規范,并不具備壓倒現實功利的超然地位,當方舟子們用誠信這一價值規范質問唐駿時,其實隱含了誠信的超然地位,而很顯然,絕大多數當代中國人卻未必也這樣認為。
方舟子們與普通網友之間的落差,可以代換為接受現代(西方)文明洗禮的部分中國人,與大多數依舊沿用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在價值理想與現實功利的關系上的差異。前者更認同價值與事實的二分,并堅持用價值評價事實;而后者則認為,價值與事實很難分開,盡管后者也多半承認誠信是一種價值,但同時也傾向于認為,成功本身也是一種價值,在很多時候,成功甚至是一種更高的價值。當方舟子們以誠信相質問時,不啻是說,不誠信的成功是可疑的,不值得推崇;而同情唐駿的聲音則認為,成功本身就說明了其價值,至于不誠信,不過是對這一價值的一點小小的玷污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或許,令方舟子們始料未及的是,即使在經過這么多年的西風東漸,持有與他們相似的價值與事實二分的世界觀的中國人,依然是那么的稀少。在和菜頭等人的喟嘆中,我分明感受到了這種失落。
而在我看來,出現這樣的落差并不希奇,而且恰恰與西風東漸的大變局密切相關。如上所述,傳統社會在價值規范和現實功利之間維持著一種看似矛盾但又很微妙的平衡,這離不開儒、道、釋三家所提供的超驗的理想或者說超越的價值,也離不開與這些價值理想互為表里的傳統社會結構,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對西方挑戰的劇烈變遷,已然摧毀了延續千年的傳統社會結構,而全能主義社會所推廣的教育,更將傳統的價值理想一舉掃除,在這種情況下,既有的微妙平衡蕩然不存,現世功利勢必成為壓倒性的追求目標,近年來,許多人感嘆社會上物質主義泛濫,享樂主義猖獗,其實皆與此種平衡的打破有關。毋庸置疑的是,至少在當下的階段中,追逐現世功利仍將是主要的社會潮流,對于在此潮流中浮沉的蕓蕓眾生而言,打動他們的更多是那些鮮活的成功案例,而不大可能是什么新的價值理想,至于價值理想與現世功利之間新的平衡的建立,注定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對于活在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或許難以避免采用以下的立場,那就是:除了成功,別無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