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怎么看《劉科:電池技術沒有突破,盲目發展電動車是很危險的戰略》 |
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在網易未來公開課上的演講文《電池技術如果沒有突破,盲目追求電動車是很危險的戰略》整體是很好的,但也有幾個問題可以商榷,比如:
1、電網67%還是煤電的問題。
電源結構已經在調整了,最近10年煤電比例已經下降了10%。發電側的結構變化還在繼續,風電、水電、光伏發電、核電,都是清潔能源,裝機都還在繼續增加。即使今天依然是火電為主的能源結構,但火電廠本身越來越清潔,排放達標要求也是很高的,甚至一些火電廠達到近零排放了。集中排放集中治理,總比在大馬路上流動排放要好。
2、電池回收的問題。
已經很多企業在做了,并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的問題,專門出臺相關的利用和管理辦法,這個是根據發展階段要動態調整的。是被關注、可解決的問題。幾百萬電動車電池丟棄在荒野,這不會出現。
3、關于造車成本問題。
劉院長說:福特的流水線讓內燃機每臺的成本極大降低,但電動車電池需要一定量的鎳鈷鋰銅等金屬,產能擴張后每臺成本下降不多。這是典型的一葉障目刻舟求劍了。所有工業產品,規模化生產都能帶來成本大幅下降!內燃機汽車發展了100年~成本到現在已經沒多少壓縮空間了;電動車最近5年成本平均下降三成、最近9年成本平均下降八成,未來5年成本壓縮空間遠大于內燃機汽車。
4、關于燃料運輸成本問題。
劉院長說:液體能源是管路輸送,方便、便宜,汽油從休斯敦煉油廠用船拉到深圳鹽田港,一升的運費是7分錢。我不知道劉院長具體是怎么計算的,但如果談能源運輸成本,沒有比電網輸電更快捷、更方便、更便宜的。當然,這都只是客戶使用費,不涉及造船成本、港口和油庫建設成本,也不涉及電網架線和變壓站建設成本。
5、任何技術的發展和轉型都有個過程,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世界。等電池技術突破了再發展電動車,這與樓繼偉說5G等基建過度超前、不成熟、沒應用場景,風險大!邏輯有誤一樣:成熟技術能從天上掉下來嗎?不去超前建設不去提前部署,永遠不會成熟!更不會在世界競爭中占據領先。
6、光說甲醇的優點不談缺點是不完整的。甲醇怎么來的?制造甲醇的能量消耗是怎么樣的?甲醇制氫產生的排放怎么處理也沒有談。大家對“碳中和”是存在誤解的。對當今先進的燃煤技術、減排技術也不夠了解。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這個觀點本身其實也是有爭議的。
扯!樓繼偉說5G等基建過度超前、不成熟沒應用場景債務風險大?
如何正確看待“卡脖子論”在中國的媒體輿論
一個引發強烈反響的演講“碳中和”10個認識誤區
全球鋼鐵價格暴漲,中國操盤世界經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