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8848hr,巔峰培訓網

    Home | 管理咨詢 | 職業認證 | 公開課 | 企業內訓 | 培訓師資 | 培訓搜索 | 北大研修 | 清華研修 | 分類廣告 | EDP

    巔峰培訓論壇 > 咨詢產業論壇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835 |主題總數:77151 | 帖子總數:80078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您是本貼的第 18002 個閱讀者  
      主題:碳中和將重塑世界產業經濟格局! 2021/3/23 12:59:53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登錄:3776
    1  
    碳中和將重塑世界產業經濟格局!
         2020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重要場合講話,向國際社會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提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新舉措,并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三點重要倡議。
        
         這充分展現了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和擔當,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贊譽。
        
        
         “碳中和”愿景將極大推動科技和產業發生深刻變革
        
         碳中和愿景下,能源生產和消費將發生深刻的革命。以先進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利用技術將成為主流。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終端能源利用的電氣化技術、電力深度脫碳技術、氫能、生物和合成燃料技術等將得到規模應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直接空氣捕碳(DAC)以及礦物碳化技術、地球化學技術等碳移除方式也將作為有效的補充手段。這些趨勢必將為近零碳、零碳、乃至負排放技術的發展帶來更大的研發投入、產業化應用的機遇。
        
         我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在2045年左右電力系統就要實現近零排放,在2050年左右整個能源系統要實現近零排放,2070年左右甚至有可能要實現負排放,這意味著產業和能源形態會發生突破性、根本性的轉變。
        
         以往,我們是分階段來闡釋能源領域的轉型的,從最初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向以油氣為主的能源結構,再轉向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我們設想的變革是漸進式的。在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下,能源革命的要求發生了極大變化,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的最高點到2060年前碳中和的排放最低點,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30年左右,這樣的轉型幾乎是壓縮式的,跟我們的現代化進程一樣,按部就班地實施可能無法保障完成這樣的雄心目標,需要的是戰略魄力和雷霆手段,能源結構可能要從以煤為主直接過渡到以非化石能源為主。
        
         我國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的實現要極大地依托低排放技術的躍遷式創新及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化建設。碳中和愿景的實現要求我國必須推動在能源、工業、城市及基礎設施、土地管理等領域形成前所未有的低碳轉型速度,才能夠保障我國在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后約10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實現這么一個偉大的目標。
        
         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氣化高速鐵路、特高壓直流輸電、智能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先進儲能、氫能煉鋼、綠氫化工、零碳建筑為主的新型低排放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投資方向,并將有可能規模化替代傳統的基礎設施,形成智慧互聯的網絡,支撐未來全經濟領域從低碳向近零碳、凈零碳深度轉型。根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初步測算,為實現碳中和愿景,到2060年將有望累計帶來139萬億的新增投資。
        
        
         碳中和博弈將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和貿易的邊界
        
         盡管很多國家已經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沒有一個大的經濟體真正實現過碳中和,全球都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巴黎協定》的“靈魂”是周期性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雄心循環”,類似于我國的“五年計劃”,每隔五年會有一輪包括最新行動和支持信息報告提交、對實施總體進展的全球盤點、聯合國峰會政治推動、新的國家自主貢獻通報的序貫決策進程,不斷彌合實現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的減排差距。
        
         在2015年達成《巴黎協定》之后,時隔五年,氣候雄心峰會順利召開。按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峰會上的講話,目前已經占全球排放65%、經濟總量70%以上的國家和區域做出了碳中和承諾。2020年后,全球范圍的綠色低碳轉型將大大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貿易投資都將在未來發生極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不僅是改良性的,而是變革性的。“碳中和”將成為不遠的將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全球性標準,甚至是貿易和投資進入的“門檻”,并有可能因應形成“基于新規則的國際秩序”。(能耗高的產品將被主要經濟體排斥)
        
        
         我國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不僅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指標,實際上關系到我國發展戰略和全局。我國碳中和愿景的實施還需要極大地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低碳技術的深度融合,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非化石電力裝備、電子及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等綠色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通過碳中和愿景的引領和倒逼,我國將有可能率先在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數字經濟、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排放領域培育出新的增長動能,并有望逐步形成若干國際先進綠色低碳制造業集群。
        
        
         碳中和目標將促使“一帶一路”能源投資結構出現躍遷
        
         “一帶一路”國家/區域面臨共同的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也正在共同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綠色低碳轉型。根據當前《巴黎協定》下已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一帶一路”國家到2030年預期每年可減排32億噸二氧化碳左右,但要最終實現全球碳中和,如果沒有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或額外的資金、技術和能力支持,“一帶一路”國家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一帶一路”國家的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需要從2015年的約12.2%提升至2030年的21%以上、2050年的約46%以上,同時碳移除技術(CDR)在化石能源中的使用比例需要達到41%左右。“一帶一路”國家的電力裝機容量將從2015年的約2570GW上升至2030年的4170GW、2050年的8740GW左右,年均增速將達到3.6%以上,非化石電力裝機的占比將上升至2030年的41%和2050年的61%以上。
        
         能源和電力部門如此重大的變化需要“一帶一路”國家加大低碳轉型力度,不僅要求提高政策保障、補貼和公共資金的投入力度,更鼓勵在技術、市場和制度上的創新,比如,推動信息通信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融合應用將大大提高節能和新能源技術進步曲線的學習率。
        
         到本世紀末,“一帶一路”國家/區域能源供給部門的總投資變化并不大,但投資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清潔能源及其配套設施領域的綠色投資占比大大提高,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智能電網、能源儲存、氫能利用、碳捕獲和封存及其他新型基礎設施等方面,累計投資將超過100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化石能源領域的累計投資從原來預期的約71萬億美元急速下滑至28萬億美元左右。如果“一帶一路”的投資者仍然以傳統資產組合和理念進行決策,很可能會面臨政策轉型帶來的“擱置資產”風險。此外,隨著政策預期力度的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碳排放價格和國際貿易的物流成本將在未來有所上升,這些價格變化無疑會對“一帶一路”高耗能制造業、商貿服務業的投資產生較大影響。隨著較為經濟的措施逐步實施,碳減排的單位邊際成本在本世紀下半葉變得更高,但因為實際減排量的縮小,總成本不斷下降。
        
         實現《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需要在全經濟范圍深度脫碳,特別是能源供給部門將率先在2045年實現碳中性并迅速轉向“負排放”。從最新的模型和情景分析結果看,全球需要在2060年左右實現氣候中性或溫室氣體凈零碳排放,這將會給“一帶一路”中的發展中國家帶來極大的挑戰,更高的減排力度和公平的責任分擔需要同步推動,全球都需要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則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行動、支持和國際合作。
        
         根據初步統計,當前“一帶一路”國家年均氣候資金投入規模為2067億美元,其中能源領域投資總額約為1289億美元,占到“一帶一路”國家氣候資金總額的62%左右,其中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投資分別為420億和869億美元,分別占到“一帶一路”國家能源投資的33%和67%左右。要實現《巴黎協定》長期目標仍需付出額外努力,“一帶一路”國家到2030年、2050年和本世紀末的年均資金差距分別為5040億美元、9711億美元和1.73萬億美元。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可以充分展現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國家/區域在綠色產能、綠色資本、綠色貿易等方面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結合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應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共同追尋以科技創新驅動、工業和能源革命為主要特征的創新發展路徑,減緩發展帶來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影響代價,以避免高碳路徑鎖定和伴生的發展陷阱,提升高質量的綠色投資和就業水平,共同分享低碳轉型帶來的綠色效益,共同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打造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人類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作者:柴麒敏,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
        
         推薦閱讀:碳中和將重塑世界產經格局:中國能源產業鏈大三角正逐漸完備!
        
         歪理邪說新思維,《中國人可以多生嗎》《石油真的會用完嗎》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么?
        
         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021年2月1日施行
        
    2021/3/23 12:59:53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登錄:3776
    2  
    碳中和:中國能源產業鏈大三角正逐漸完備!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一個國家的命運,往往和“能源體系的創新革命”緊密相關。比如美國在19世紀下半葉的崛起,就離不開其打造的最具時代性的“原油體系”:
        
         【在生產端】洛克菲勒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通過改良設備、以及高效的冶煉技術,提高了煉化效益,繼而控制了美國95%的市場,又通過價格戰、雇文痞、收買黑幫等方式,一度控制了全球85%的市場;
        
         【在運輸端】洛克菲勒放棄了當時廣泛流行的鐵路運輸,開創性地建立了龐大的輸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
        
         【在消費端】亨利·福特開創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搞出了廉價的T型車,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的干干凈凈。
        
         “高效煉化技術-全新輸油管道-創新汽車生產線”,最終形成了 “生產-傳輸-利用”的循環體系,成功取代了由英國主導的“煤炭體系”,大大加速了美國工業的發展。在1929年時,美國擁有全球78%的汽車,汽油和燃油料占石油總消費量85%,工業文明遙遙領先。
        
         所以等到二戰時,在希特勒小心翼翼呵護著羅馬尼亞的油田、日本絞盡腦汁在印度尼西亞搜刮原油時,美國可以毫無顧忌的揮霍燃油資源,驅動著同盟國的坦克洪流和龐大艦隊淹沒法西斯。到1945年,其石油產量(2.35億噸)是軸心國產量總和的89倍。
        
         “生產-傳輸-利用”的循環體系也成為了二戰后美國石油霸權的基石。即使到了21世紀,美國在傳統能源界的實力依舊在不斷膨脹。在生產端,美國通過頁巖油在2019年重新登上了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的寶座。中東即使打成焦土,對美國的影響也有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然并非貧油國,但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每年在進口石油超過2000億美元,而如果算上與俄羅斯、伊朗簽下石油管道輸送合同,以及為了越過馬六甲海峽,在巴基斯坦和緬甸修建的港口等,我國在能源安全上的投資則是天文數字。
        
         而要真正打破這個局面,中國需要的也是一次在能源領域的創新革命。這便是如今最熱的賽道: “新能源”革命,即由 光伏風電-特高壓-新能源車組成,對應一個新的 “生產-傳輸-利用”循環體系。
        
         過去20年里,中國在多條戰線上同時規劃了空前規模的產業政策,在發電、輸電、用電,各個環節的支出總計不下萬億。這些政策,在一些經濟學家眼里,叫做“扭曲資源配置”,輿論也在“騙補、過熱”和“寒冬、遇冷”中搖擺。
        
         但不可否認的是,“光伏、特高壓、新能源”這個循環體系,在2020年都相繼迎來了突破和發展,中國能源大三角正逐漸完備,也給了決策層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信心。在“清潔能源”政治正確的外衣之下, “碳中和”的本質,是一場硅能源(新能源)取代碳能源的能源革命。
        
         “大三角”的第一角是光伏。在講光伏之前,先說一個以前就很熱、近幾年特別熱的詞匯:卡脖子。(未完)完整閱讀:《碳中和將重塑世界產經格局:中國能源產業鏈大三角正逐漸完備!
        
        
         “能源產業鏈500強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推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中國所倡“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成全球經濟“脫碳”關鍵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劉振亞:全球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已完成
        
    2021/3/23 13:11:54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登錄:3776
    3  
    電力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的探路者!
         電力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的探路者!
        
         本文不是嚴謹的科學論文,不是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不是宏大而細致的國家電力發展規劃草稿。這只是一篇遐想~~
        
         用電力作為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貨幣錨,完全符合貨幣錨的三個特征:
        
         1、生活必須:這個不用展開談了,現代社會是離開不了電力的,生活、生產等幾乎一切人類活動現在都不能沒有電。
        
         2、稀缺:中國可能不缺電,美國也可能不缺電,但是還有其他很多國家是缺乏電力的。你不能用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去看待其他國家。歐亞非大陸上很多國家,每天只能供應幾個小時電力。就算發達的歐洲,也是電力供應不足,他們空調普及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原因之一就是電力供應不足,其他就是電網老化、安裝和使用費用很高等。
        
         3、被壟斷:我們當然不用壟斷,也無法壟斷。但是,將來中國的電力可能非常便宜,可能便宜到很多國家發電成本的幾分之一,我們是規模化嘛。電就是電,都是一樣的,不存在好差優劣的問題。而購買中國的電力,只需要用人民幣而無需用美元、歐元等其他國際貨幣。甚至將來,購買中國電力,能且只能用人民幣結算(數字人民幣很方便)。就像現在的國際石油用美元計價和結算一樣。
        
         如果我們把輸電線路沿著“一帶一路”向西架設,沿線國家只要接上線就能有便宜的電,而且支付方便,那這些國家沒必要自己建發電廠,如果要建,憑借中國“基建狂魔”的能力和電力裝備的性價比,也是中國來建設電站最合適。
        
         如果我們把電力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貨幣錨(就像美元把石油做為錨)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不容易。當然,我們如果一直圍繞這個最高戰略目標做準備,那就不難。我們著重要解決的是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電力來源
        
         電力來源主要有這么幾個:煤炭發電(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風電,柴油發電、天然氣發電……用愛發不了電。
        
         我們如果要無限量輸出電力,肯定不會用化石能源發電,否則就是“污染了自己、方便了別人”,我們不是原油富油國,那肯定選擇清潔能源發電。水電、太陽能、風電,受自然條件影響;核電,既清潔環保,又可以保證發電量。
        
         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4座超大型水電站已經建成。
         太陽能、風電,我們裝機量已經是世界第一;
         中國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最先進核電站“華龍一號”已經建成并網;
         ……
         重點說一下核電!
        
         我們現在的核電站,核反應主要是“核裂變”。這種核反應方式發電有一個缺陷,就是核燃料利用率不高,核廢料需要處理。現在的核燃料棒,核元素使用率只有5%左右。
        
         最先進的核反應方式是“核聚變”,完整的說法是可控核聚變。這種核反應方式,不僅核心溫度高,而且核反應充分,核燃料的核元素可以利用95%,且核元素來源廣泛,海水里就可以提出(1升海水可以產生大約300升的汽油燃燒的能量)傳統的核電站正常大約30年更換一次燃料棒,如果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發電,那就是幾百年不用更換核燃料,相當于無限能源。
        
         核聚變技術我們已經有突破,已經在世界上領先。去年,我們已經成功進行了上億攝氏度核聚變試驗(但是時間短,只有101秒)。接下來要攻克的是“長時間可控”。核聚變如果將來大規模投入商用,必須是長時間+可控。
         (東方超環EAST“人造太陽”實現一億度運行!
        
         我們一旦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那就意味著我們獲得了無限能源。但是在攻克之前,我們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能停下來等啊,那就先多建傳統核電站,能讓我們在30年內獲得無限能源。30年之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國,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幣了。
        
        
         二、電力輸送
        
         電力不能用車裝、用船運,只能是架設輸電線輸出。而且,要保證輸出過程中損耗很小,不能說輸出時電力很足,輸出幾千公里后電力被電網自然消耗差不多了。近年來,中國掌握了“特高壓輸電”技術,可以使電力在輸送過程中幾乎無損耗,這是中國獨步天下的獨門絕技。特高壓輸電首先在國內使用,西電東送工程基本都使用了特高壓技術。
        
         未來十年,中國會沿著陸上絲綢之路架設輸電線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無限電力。對于亞歐非以外的國家,中國在制造海上移動核電平臺(俄羅斯也在造)。
        
         同時,我們在為很多國家建設水電站、光伏電站、太陽能電站,幫助他們利用自然能源。
        
         這些年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項目,投入巨資補貼新能源項目,看似得不償失,但是也實實在在的做成了“世界第一”。如果為了人民幣國際化這個最高戰略目標,這些補貼都算是成本投入了。
        
         更主要的是,我們還在幫助很多國家改造或者建設電網。國家電網的建設能力也是逆天,大家平時可以關注一下中國國家電網都在哪些國家建設電網工程。
        
        
         三、電力儲存和逆變輸出
        
         大家都知道電力是不可儲存的商品,看不見摸不著(誰也不敢摸),不用就會浪費。其實,這個主要是指交流電,直流電是可以儲存的。發出來的電如果用不完,可以轉換成直流電儲存起來,就像充電寶一樣。我們可以建立大型電力儲存設備,也就是一個一個巨大無比的充電寶,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再用。這就涉及另外一個問題:直流電與交流電的轉化。目前從技術上來說,這已經不是問題。在終端,我們現在很多家庭就有小型逆變器,可以把電瓶里的電逆變成交流電輸出,電動汽車上也有。現在要解決的是大型逆變器的穩定和安全問題,這個問題也基本解決。另外,還有傳統的抽水蓄能發電,目前是主流。
        
         四、電力使用設備
        
         交通:我們有電氣化鐵路,高鐵動車是用電,電動汽車(卡車、大巴、轎車等等)、電動摩托車等等。中國和歐洲2035年將停止燃油車的銷售,那基本就是電動車,或者是以液化天然氣、液化氫為動力。飛機輪船飛得高跑得遠,那就在陸地上用電把天然氣液化、把水分離成液氫,代替燃油作為動力。我們曾經把很多卡車、轎車油改氣,使用液化天然氣做燃料。青年汽車廠造液氫汽車,國家給了很多補貼。有用沒用先不管,但這也是為電力人民幣服務的。國家也不傻,沒用的東西為什么要給他們補貼?
        
         生產:現在很多工廠基本都用電,連鋼鐵廠煉鋼都用電。用煤煉鋼的,那就以環保的名義削減產能。
        
         生活:以前使用傳統能源的,現在都要使用清潔能源。燒煤取暖的,現在改用電或天然氣。廚房電器越來越多,如果不是為了傳統的用火烹飪習慣,廚房現在連天然氣都不用,全部用電。
        
         ……太多了,不說了。
        
         所以,我們經過十年的努力,以電力為貨幣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接下來還需要十年時間繼續強力推動。十年之后,電力人民幣成型,與石油美元和天然氣歐元并列成為三大國際主要貨幣之一。
        
         多說一句,以后會詳細說。
        
         歐洲目前在構建天然氣歐元,也就是以后國際上的天然氣會以歐元計價和結算。所以,歐洲必須拿下俄羅斯和伊朗、卡塔爾。歐洲需要建立一個天然氣聯盟,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那么,需要與俄羅斯建天然氣輸送管道,需要與卡塔爾以及伊朗為首的什葉派之弧國家合作,建立中東天然氣輸歐管道,那就必須控制什葉派走廊。還需要控制其他天然氣儲氣國家,比如利比亞。
        
         2011年,歐洲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什葉派走廊國家簽訂了天然氣管道建設和輸氣協議,然后,這里就開始亂了。
        
         卡塔爾已經完全倒向了歐洲,伊朗很愿意與歐洲合作,但是不愿意交出主權,俄羅斯也是這樣。所以,白美國在對伊朗、卡塔爾施壓,但歐洲對伊朗和俄羅斯采取的是威逼和利誘,胡蘿卜大棒一起上。
        
         全球能源互聯網組織“能聯全球”平臺正式在京發布!
        
         電力人民幣:石油美元的新玩伴
        
         貨幣匯率是個經濟學問題,也是個政治話題,匯率陰謀論當然也是存在的!
        
         淺談股市、美元匯率、原油價格、黃金價格之間的關系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較量!
        
        
    2021/3/23 22:12:52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2分
       注冊:2009-5-20
       發貼:735(428主題貼)
       登錄:1135
    4  
    非紡織企業也要對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夠重視!
         “貿易戰”將轉型升級!
         特朗普版的是直接加關稅、直接長臂制裁、直接禁入、直接給盟國施壓要求配合。
         升級版的是運用巧實力、利用國際組織影響力、行業標準解釋權、拉攏盟國建立所謂價值觀壁壘、綜合手段排擠競爭對手。
        
         能源產業、生產制造業……要對近期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夠重視!加以研究!舉一反三,很可能將來還會掀起什么“良好光伏”、“良好能源”、“良好鋼鐵”、“良好塑料”…抹黑打擊中國產業。
         比如:
         你這貨物不是清潔能源生產,所以不能運到美國和歐盟來賣;
         你的鋼材、家具、衣服、電器~生產的時候“能耗太大”,
         或者你的產品不符合XX標準,要加征“碳關稅”……
         借清潔能源或清潔空氣法案搞長臂管轄,借碳減排名義實施貿易保護主義……
        
         抹黑新疆棉花:西方嘴上是主義,實質都是生意!
        
        
         拜登,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時間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美方立即找茬批評中國對于氣候問題,行動不到位,力度不夠大。但是在中國外交部炮轟后,就立刻收斂。
        
         實際上,相較于其它問題,氣候變化是大國價值觀競爭的突出領域,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此前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的時候,各個國家在環境問題上對美國就不再抱有希望,而中國就抓住了這個時機,一系列重大表態,試圖趕超長期主導全球價值觀的美國,在此過程中中國表現出了強大 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并贏得了多個國家的支持,而這一切正是美國傳統建制派所不希望看到的
        
         全球范圍的綠色低碳轉型將大大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貿易投資都將在未來發生極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不僅是改良性的,而是變革性的。“碳中和”將成為不遠的將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全球性標準,甚至是貿易和投資進入的“門檻”,并有可能因應形成“基于新規則的國際秩序”。
        
         能耗高的地區、產品、企業,將被主要經濟體排斥。
        
         我們的能源產業、生產制造業……要對近期新疆“良好棉花”事件足夠重視!
         加以研究舉一反三,將來競爭對手掀起什么“良好能源”、“良好鋼鐵”、“良好塑料”…抹黑打擊中國產業的時候,要有所準備!
        
         【當前現狀】中國不僅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國家(2018年是美國的兩倍,歐盟的三倍)。當然,中國人均碳排放遠遠低于歐美。必須解釋的是,雖然氣候保護事關人類整體利益,但此前一向是發達國家在積極推動。原因也不復雜,發達國家早就完成了工業化(這又有一個歷史排放量問題)解決了發展問題既有能力也更有需要面對氣候變化挑戰。
        
        
         【最新消息】白宮26日發布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已邀請40位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參加下月舉行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中俄領導人在被邀之列。。如果成行,這將成為拜登上任以來中美、美俄,以及中美俄,雙邊及三國領導人首次同框。在中美分歧不少的當下,氣候問題能否成為合作的突破口,為兩國關系帶來變化,引發關注。
         拜登此舉,被看成是恢復美國全球領導力以及重新占領道德高地。
        
        
         如果說美國召開這個峰會,是為了顯示美國要重返世界領導地位,中國參加則是為了穩定中美關系,盡可能化解雙方的對立和沖突,為自己的發展爭取時間。對于中國而言,美國在這次峰會上提出什么建議和承諾,比如碳中和時間表,技術轉讓,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美國如何對待中國。
        
         所以,中美在這次峰會上如何互動,其意義早就超出氣候變化,它將被全球當作中美關系發展的晴雨表,更是拜登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的第一個試金石。
        
         具體說,中國有這樣幾張牌:
         一是中國重申“碳中和”的承諾,這個策略很重要。
         二是環保技術方面的合作、研發、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對受到氣候變化直接威脅的太平洋島國的幫助。
         四是對仍然還沒有做出碳中和承諾的俄羅斯,中國同樣也可以協調。畢竟氣候保護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擴展更大的國際空間有實際好處。
        
         碳排放,一開始是有西方先發國家制約發展中國家的制度設計考量,但是在中國提出3060碳中和目標后,政治上,化被動為主動。
        
         另外,中國還有一張牌,即如何實現2060年“碳中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歐美一方面歡迎中國的承諾,另一方面又為這一承諾帶來的全球強大地緣政治效應而擔憂。所以歐美在表示贊同的同時,也紛紛質疑中國如何實現。應該說有的質疑是就事論事,但更多的則是試圖化解中國承諾帶來的地緣政治效應。
        
         對于中國而言,如何實現這個承諾是我們手中的一張王牌,自然不會輕易打出。而且這張牌的使用還要平衡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比如新冠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復蘇是第一位的,這個時候,氣候保護和經濟發展就需要平衡。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丁仲禮院士在柴靜《面對面》訪談中的“靈魂質問”余音繞梁!
        
        
         推動氣候變化議程,客觀上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是有影響的。發達國家早就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同時又通過產業轉移,加大了第三世界的碳排放。現在西方要求發展中國國家也和它們一樣共同承擔減少碳排放的責任,其對雙方經濟的沖擊程度是不同的。但是站在道德高點和文明發展趨勢,我們不能說這是西方的陰謀,盡管遏制新興國家發展的客觀效果卻是存在的。
        
         現在由于中國戰勝疫情,經濟率先復蘇,同時各種“Made in China”物美價廉的產品沖擊著歐美傳統市場份額。這時的中國早就成為西方政客眾矢之的,動了奶酪嘛。延伸閱讀:《產業升級: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國
        
         因此,如何實現碳中和拖的時間越長,越能分散西方針對中國的力量。一旦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其他新議題就浮上水面了。
        
         中國政府層面不會宣布如何具體實現碳中和,還有一個原因,即美國很難避免未來再出現一個特朗普式的政治人物。那時的美國會立即毀棄自己的承諾和責任,而中國又不可能像美國一樣不負責任。就是歐洲也無法排除民粹主義上臺的可能性,到時就只剩下中國,是無力支撐這樣的議程的。
    2021/3/28 14:02:57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登錄:3776
    5  
    碳中和是騙局?中國將計就計,揣著明白裝糊涂?
         竺可楨院士早在50年前就把地球溫度變化的情況給說清楚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相比于歐洲的白左和政客,我顯然更相信國內的兩位院士。簡單地說,碳中和就是個騙局,給后發國家上的枷鎖。
        
         那么問題來了,我都知道碳中和是個陷阱,難道國家領導層不知道嗎?當然知道,而且比我們了解的情況更多。
         但是,為何我們也支持歐洲政客去推動碳中和呢?——將計就計,揣著明白裝糊涂!
        
        
         為何要推動碳中和?
        
         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是中國相關產業鏈有比較優勢!
        
         比如,汽車產業鏈是個非常龐大的產業,最近3年全球每年汽車銷量在9000萬輛左右,按10萬人民幣一輛來算,這個市場規模高達9萬億人民幣。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在傳統汽車領域,發動機、變速箱、品牌,是國產汽車幾乎無法逾越的屏障。
        
         如果國產汽車能夠崛起,國家的實力和居民的收入又會上一個臺階。
         (手機產業鏈也是非常龐大的產業,每年銷量在15億臺波動,按2000元一臺來算,市場規模在3萬億人民幣,但是規模也只有汽車行業的1/3。國產手機崛起給國內創造了大量就業和稅收)
        
         所以,學習當初國產手機彎道超車的經驗,顛覆現有的汽車行業格局,是非常值得一試的事情了。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差距并不大。反正現在的汽車市場格局也讓人不滿意,借著碳中和,推動汽車電動化,來試著改變一下傳統汽車格局,有百利而無一害。
        
         更重要、更直接的的原因是,中國在風電、光伏發電、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領域有眾多一流企業和專利,產能充足。國家電網在全世界有兩項遙遙領先的技術“特高壓輸電”和“柔性直流電”技術,國家電網主導制定了幾十項國際標準……清潔能源技術強大!
        
        
         二是我國資源稟賦“富煤貧油”。意味著石油緊缺,少用油多用電對于保障國內的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美大國博弈日趨加劇的情況下;而新能源相關的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相關技術,國內都走在了國際水平的前列。
        
        
         三是大家一起推動新能源,擺脫“石油美元”的束縛。
         也有利于中國倡導的“全球能源互聯網”
        
         所以,揣著明白裝糊涂來推動“碳中和”,其實,推動碳中和受益最大的并不是歐洲,而是中國,這也是中國非常積極的一個原因。
        
        
         全球能源互聯網組織“能聯全球”平臺在北京正式發布
        
         也有利于中國倡導的“全球能源互聯網”
        
    2022/3/7 13:25:43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大眾創業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1998分
       注冊:2016-1-29
       發貼:726(273主題貼)
       登錄:1742
    6  
    德國取消碳中和目標?嚴重誤讀!翻譯錯誤+標題黨!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準確翻譯應該是:德國放棄2035年100%綠電目標,德國碳中和目標是在2045年實現,這個目標并沒放棄。
        
         實際上,德國政府并沒有設立“2035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其官方減排目標為在2045年達到碳中和。德國政府表示,目前2045年碳中和的目標并未改變。
        
         德國這一次所謂的取消2035年目標是權宜之計,推進碳中和整體政策方向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在節奏進度上略有變化,防止國內目前的能源緊張問題、通貨膨脹問題進一步演化為國家安全問題。
        
         也是受到了俄烏戰爭的直接刺激,短期內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緊張,長期還是要擺脫能源的過度對外依賴狀況,必須加大發展本國清潔能源供應。下一步可再生能源發展節奏,反而可能加快!極大可能將會直接刺激德國在未來十年內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掀起一個新的高潮。
        
         而且在剛剛結束的G7峰會上,歐洲領導人們統一意見到2035年實現電力部門的脫碳。
        
         這個“錯誤解讀”的消息對于向歐洲出口光伏產品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影響有限。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2/7/12 10:06:06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zgzx1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2402分
       注冊:2009-5-20
       發貼:735(428主題貼)
       登錄:1135
    7  
    聯合國官員:西方國家利用道德綁架、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生存權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23/12/28 15:19:31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登錄:3776
    8  
    西方發達國家暫緩碳中和,為何中國仍然義無反顧?
         西方的碳中和,確實就像詐騙。
         他們以人類的前途和地球的命運為借口,
         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特別針對世界工廠——中國。
         現在偽裝的面具已經陸續撕下,
         環保之都丹麥哥本哈根放棄原定的碳中和目標,
         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丹麥陸續放棄2025碳中和目標,宣布重啟燃煤發電。
         ……
        
         我們國家去年今年下大力氣搞限電限產,還是在為了碳中和做出努力。可是歐洲這些國家呢?正如丁仲禮院士所說,這些國家都是在放空炮,他們巴不得其他國家都停止發展。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視頻】歐洲集體攤牌放棄碳中和,中國卻彎道超車成了領頭羊,什么原因?
        
         為何我國仍然義無反顧走上“碳中和”?
         歐美國家提出的碳中和計劃,確實是限制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但為什么中國仍然義無反顧地走上“雙碳”道路?我們可以從4個維度去看待這件事情。
        
         1、科學維度
        
         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確實為地球家園帶來了難以修復的影響,包括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生態系統變化、環境安全產生威脅、以及農業糧食生產負面影響等,這已成為科學事實。
         所以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亦或是欠發達國家,都應該為人類共同生存的環境修復去做努力。
        
         而我國從政策推行,如《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印發實施,到植樹造林、節能減排、老百姓的綠色低碳意識不斷增強,一直實實在在地履行自己的環境承諾,體現了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及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決心與恒心,這也足以體現大國責任。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黃土高原的今昔對比
        
        
         2、發展維度
        
         碳中和革命,不亞于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的產業革命。
         我國需要通過實現碳中和目標,進而推動各高碳排行業進行綠色技術和產業革新,實現全方位能源轉型和綠色轉型。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在光伏、風電、電池、電動車等新能源產業鏈上的技術突破有目共睹,整體上已經實現了對歐美國家的全面超越。
        
         光伏產業
         去年多晶硅全國產量超過143萬噸,同比增長66.9%;晶硅電池產量超過545吉瓦,同比增長64.9%,出口39.3吉瓦,同比增長65.5%;全國晶硅組件產量超過499吉瓦,同比增長69.3%,出口211.7吉瓦,同比增長37.9%。
        
         汽車行業
         2021年中國整車出口突破201萬輛,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達31萬輛;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2023年出口491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120萬輛,首次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的成績。
        
        
         鋰電池市場
         2023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量36.21億只,出口額約649億美元,同比增加33.6%。其中,動力電池出口127.4GW·h,占比83.5%,同比增長87.1%;其他電池出口25.2GW·h,占比16.5%。
        
        
         3、能源革命
         我國的石油依賴度是70%,天然氣的依賴度是50%,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由此可見,中國能源形勢日益嚴峻,因此,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是我國必須錨定的戰略目標。
        
        
         4、歐美國家雖暫緩碳中和計劃,但并未放棄設置國際貿易壁壘
        
         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協議》,首次提出建立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簡稱CBAM或碳關稅)。2023年10月1日起,CBAM開始正式試運行,出口貿易商需報送產品碳排放數據。
        
         2023年6月14日《歐盟新電池法》通過。該法規要求自2024年起,未來新的電動汽車(EV)電池、LMT電池和容量大于2kWh的工業電池,必須具備“碳足跡”聲明和標簽,以及數字電池護照(2026年1月1日起執行)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2022年6月,美國民主黨向議會正式提交《清潔競爭法案立法提案》,其中也設置了征收碳排放費用框架。
        
         2023年4月17日,美國稅局發布更新《通脹削減法案》細則,此次將補貼車型限制于美國本土品牌,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其他外資電動汽車企業的在美發展。
        
         2022年9月-2023年1月,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先后組織了4次“面向供應鏈整體碳中和的碳足跡計算和驗證”的相關討論會,并于今年3月發布《碳足跡指南》和《碳足跡報告》初稿。
        
         面對發達國家碳中和計劃的背信棄義,和一項項仍然存在的綠色貿易壁壘,這本質上也是一場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大博弈。因此我們必須從保障能源安全、搶占制造業新賽道、布局綠色產業,這樣才能在國際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目前我國已經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上碳中和之路。
        
         未來,中國走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不能動搖,走“碳中和”之路的決心更不能動搖。
        
         產業升級: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國
    2024/5/14 13:16:08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7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服務網-EDPSP.com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聯系電話:010-8243115O 站長QQ:30989665
    巔峰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5048987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 欧美精品第欧美第12页|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劲 | 国产精品jizz视频| 51国偷自产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经典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 56prom精品视频在放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本一道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国产一级精品高清一级毛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