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2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1(418主題貼) |
登錄:1135 |
|
|
怎么看《樓繼偉:中國財政形勢極為嚴峻》 |
《財政研究》2021年第一期
樓繼偉:中國財政形勢極為嚴峻,怎么看?
1. 政府負債大,是現代政府財政的普遍現象。政府管理的事太多,還要促進經濟發展,收錢又被批評,也怕企業負擔重死掉,還得減稅。支出的壓力是剛性的,必須借債。
2. 但是借錢要還、日子得過,實際解決辦法是: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去銀行借筆新錢覆蓋還上。這個就是銀行壓力大,股市里幾個國有大行PE低到五六倍。
3. 這個問題說嚴重也嚴重,如果政府欠債不還到底算什么?要說有多嚴重,也很迷惑,經濟增速還挺高,各種建設都熱火朝天,物質商品很豐富,國防越來越強大,科技越來越牛。
4. 中國財政“極為嚴峻”沒有普遍共識,但絕對不會是那種很慘的態勢,而是比較古怪:整體脫貧了,真過不下去的沒有;就是不知道究竟怎么還債。其實很多企業也是這樣,大企業幾百上千億債務還不起,但是運營沒有問題,實在困難的就破產(股權、資產、債務)重組一下,依然保持著運行。
華夏幸福債務危機背后,是大戰略的失誤!
5、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在2020年5月24日新聞發布會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政府債務率是38.5%,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比如,美國是106%,歐盟是80%,日本是238%,印度是69%,巴西是92%。叢亮表示,應對疫情適當提高赤字率,是可行的、安全的,也是必要的。樓繼偉用了“極為嚴峻”,駭人聽聞!天朝債務如果算“極為嚴峻”了,那美日歐等國,再用什么詞來形容才好?
6、財政只是經濟繁榮的工具,貨幣是交換流通的媒介,而不是目的。債務總規模是隨著經濟規模擴大、貨幣總量擴大,而必然剛性增長的。政府債務從總體而言是永遠不需要還本而只需要支付到期利息的。反之,如果債務大規模縮減、基建工程減少~國防開支下降~民生投入等很多事就縮減,銀行利息收入也減少,工作崗位減少就業形勢就差,消費也提不起來……是更“極為嚴峻”的事情。
7、各國政府都在印錢、都在發債、實施貨幣擴張戰略。
據IMF上期預測,2020年全球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將由2019年的3.9%,上升至12.7%,這個水平已經大大超過3%的警戒線,而且還不是個別國家,而是全球普遍水平,其中歐美國家尤甚。與巨額財政赤字相呼應的,是全球公共債務逼近100%的水平,這也大大超過了60%的國際安全警戒線。其中發達國家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128%,超過二次大戰結束時的歷史峰值。種種跡象表明,用印鈔維持經濟運行的方式,只能形成債務積累,并最終導致信用崩潰。人類用于應對危機的手段已經枯竭,傳統經濟學和以此為指導的宏觀治理方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國目前的情況相對還算好,中央政府債務加地方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不到50%。加之中國的實體經濟發達,有足夠的實物資產為貨幣賦值,政策調節尚存較大的回旋余地。但也應該看到,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經濟調節方式,浪費了現有經濟狀況提供的緩沖時間,我們也有可能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
(怎么看: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貨幣政策放了水,金融資產價格上漲、房地產上漲,資產多的人是得益者;沒有多少資產的人,他們是受害者。
全球債務再創新高,各國財政都很難!
新冠疫情之下,各國政府的日子越發艱難。而各國不斷高筑的債務正如同“緊箍咒”,令人愈加頭疼。
281萬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2月22日發布的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債務壓力再次加重。
受疫情影響,去年,全球債務增加了24萬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281萬億美元。同時,全球債務與GDP之比超過355%。這些數據也再次刷新今年1月IIF發布的全球債務紀錄。
其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負債者”,占增加債務的比重超過一半。IIF數據顯示,在政府債務高筑的情況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已從2019年的88%上升到了105%。
發達經濟體債務明顯高于新興市場經濟體。數據顯示,發達經濟體債務從2019年的183萬億美元驟增至近205萬億美元。僅從其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負債情況看,發達經濟體的負債就已遠遠領先于新興市場經濟體。
究其原因,發達經濟體去年相繼出臺的大規模救市舉措是主要“導火索”。
IIF今年年初特別提到,美國、歐盟等出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助推了全球債務的增長。從地域上看,歐洲債務的上升尤其明顯,法國、西班牙和希臘的非金融部門債務與GDP的比率上升了約50個百分點。
后果有多嚴重?
各種經濟刺激計劃對暫時緩解經濟壓力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帶來了金融和預算失衡等挑戰。II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背負創紀錄的巨額債務,這將給復蘇前景帶來不小壓力。
在全球逐漸開展疫苗接種之際,IIF認為,今年全球債務增長勢頭或許會相對溫和。但由于各國疫苗接種進展不同,IIF預計接種疫苗較遲的一方還將面臨較大債務負擔。
就這方面而言,新興市場國家或是“受害方”。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當前全球債務擴張與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密切相關。
“它們利用其儲備貨幣發行國之特權,實施貨幣擴張戰略,全球流動性因此長期泛濫。”李揚指出,發達經濟體債務大幅擴張還導致廣大非儲備貨幣發行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既受流動性泛濫之苦,又受本幣匯率劇烈波動之沖擊。
標普全球評級日前發布的新興市場月度監測報告也指出,新興市場的融資狀況在今年年初仍有支撐,但也強調,美國出臺更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或助長通脹預期,推高美國國債收益率,對未來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
正所謂,汝之“貨幣”易成吾之“砒霜”。
政策不能“急轉彎”
雖然各國政府出臺的“救市”舉措致使全球債務驟增,但分析人士認為,在全球經濟尚未企穩的情況下,也不能貿然“撤走”政策。
“政治和社會壓力可能會限制政府削減赤字和債務的努力,危及它們未來應對危機的能力。”IIF還指出,對政府支持的持續依賴也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因為它會鼓勵所謂的“僵尸”企業(最弱、負債最多的企業)承擔更多的債務。
但IIF經濟學家Emre Tiftik在本周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也強調,過早退出支持性政府措施,可能意味著破產激增,并引發新一波不良貸款,對銀行業的金融穩定產生影響。
隨著各國經濟緩慢復蘇,他認為,各國政府需要找到一個精心設計的政策“退出”策略,如何逐漸在削減經濟刺激政策支持和控制債務增長之間取得平衡將顯得尤為關鍵。
在經濟前景和疫情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可以預見,全球債務仍將是個頭疼的問題。
IIF預計,擁有巨額預算赤字的政府今年將再增加10萬億美元債務,至2021年底,債務負擔將超過92萬億美元。
怎樣的社會主義才是未來?評張維為!
中美博弈的根本,是實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較量!
華夏幸福債務危機背后,是大戰略的失誤!
怎么看《魏加寧:防止中美脫鉤,維護和平紅利》
中美脫鉤之日,即是美帝崩潰之時!
怎么看: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