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美國制造業領先的秘密:軍備競賽與政府扶持 |
二戰后開始的工業革命,代表性的產業為航空航天、飛機制造、石油化工和計算機,其中,電子計算機和機床可被稱為是工業基礎設施。無論是在傳統的重型裝備制造業,還是在信息產業的硬件或軟件領域,美國都是引領者。其長期在基礎性創新領域有絕對的優勢,直到20世紀80年代,在芯片、汽車制造等領域,才逐漸受到了來自日本的挑戰。
如今,中國對美國的沖擊,相當于前蘇聯加上日本,前者對應的是軍工產業,后者對應的是綜合經濟實力。所以,中美的矛盾難以避免。
美國制造何以能夠在眾多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主要原因是,美國在一戰前建立起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制造業優勢,大蕭條時期積極創新、加上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催化作用。同時,我們不應該忽視美國政府在其中扮演的積極作用。這需要放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永久備戰經濟和軍事工業聯合體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將軍事的烙印深深打在廣泛的民用工業和科研活動之上。
軍事工業聯合體是軍方、產業和科研三者的聯合,處于核心的地位,軍方向產業部門提供采購訂單和軍事津貼,向科研部門提供研發資金。在這樣的機制下,三個產業的發展尤其突出:飛機制造、電子工業和工業機床。這三個產業都是基礎性產業,它們代表了美國制造的輝煌。
飛機制造業,二戰期間野蠻生長。1939年,飛機及相關零部件生產工人只有6.3萬人,二戰期間的峰值達到了134.5萬。隨著冷戰序幕拉開,以及朝鮮、越南戰爭開啟,飛機產業再次擴張。1964年,飛機產業中90%的研發經費來自美國空軍撥款,撥款對象包括波音、洛克希德、北美航空等機身制造公司,以及通用電氣、普惠等發動機制造公司。龐大的資金支持,使超難度的機型研發進展迅速。
二戰前,電子工業的主要產品是收音機。但二戰期間,在軍事需求的刺激下,美國電子工業急劇膨脹,銷售額漲了20倍,就業人數增加4倍。雷達、聲吶設備、遠距離無線電導航系統、炮火控制設備、工業控制設備和步話機等都是二戰期間的重要發明,軍方都是其背后重要的資助方。其中,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最初目的是就彈道計算和原子彈爆炸分析。戰后,美國軍方在飛機和導彈制導系統、通信系統、控制設備、高速電子計算機和晶體管等領域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例如,德州儀器設計了晶體管、集成電路,并成為最大的集成電路供應商,而美國軍方是其最大的采購方。截止到1964年,美國電子工業的研發費用仍有2/3來自政府,獲得補貼的公司包括通用電氣、西屋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IBM等。可以說,“五角大樓決策主導了美國電子工業的發展”(TRW創始人拉莫)。
工業機床是制造業的基礎性工具,受飛機制造業的提振,冷戰期間,美國機床產業也快速擴張。1957年,美國政府擁有全美機床的15%,是該行業最大的采購商。在政府的資助下,相比于1950年,1957年的機床研發費用提高了8倍。
從二戰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40年里,美國聯邦政府的研發支出有2/3都與軍事有關,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政府的研發支出一直超過企業。
此外,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對商用科技升級功不可沒,其在戰爭時期催生了卓越的軍工技術,在和平時期,其職能轉變為將軍工技術轉化為經濟生產技術。冷戰結束后,美國國防部啟動了技術再投資計劃(TRP),并撥款8000億美元用于技術的升級換代,重點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沒有軍方資金的支持和軍用技術的商業化運用,1980年代幾乎不可能成為信息時代的起點,蘋果公司也將無法誕生(圖2)。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s://i1.wp.com/tvax2.sinaimg.cn/large/65dc17d3ly4gg0uyi4smvj20nd09zwew.jpg)
圖2:蘋果公司代表性產品的技術來源
軍備競賽與政府研發資金的支持,為冷戰后期技術的商用奠定了基礎,也構成了美國制造業的先發優勢。政府資助的研究和技術開發,在幾乎所有美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通用技術的發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解讀:中國放棄WTO市場經濟地位爭訟,別太擔心!
站在2020歷史風口看美蘇爭霸及蘇聯的興衰
從世界千年史看毛澤東的戰略遺產
日韓國運之戰!解讀半導體貿易戰的背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