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1998分 |
注冊:2016-1-29 |
發貼:726(273主題貼) |
登錄:1742 |
|
|
從現在開始,中國所有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
這是一個“悲喜交錯”的商業時代。悲觀者認為,中國開始做什么都不賺錢,因為過去所有傳統的商業邏輯正在被顛覆;而奮起者卻從中看到了商業重構的希望,認為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世間萬物有一個根本規律:先有大破才能有大立,舊生態總會不斷被新生態取代,這是一種必然。
2019年,是大破之年,也是大立之年!
現在一大批企業正在被淘汰出局,同時一大批創新型企業正在破土而出。
如果弄懂了其中的商業變革邏輯,你會驚喜的發現:
從現在開始中國所有的企業都值得從頭再做一遍。
下面我們就系統的做一次呈現:
1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企業究竟為什么越來越難?
先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排隊。
在排一列縱隊的時候,大家依次往后站立,每個人只能看到他前面的人得后腦勺,后面的人和更前面的人他都看不到,這些人如果做小動作他業無法察覺,這就是傳統的產業鏈結構:
制造商需要先將產品賣給品牌商,品牌商再賣給渠道商,渠道商再通過各級經銷商賣給消費者。
于是,消費者面對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對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對的是生產商,生產商面對的是技術商,技術商面對的是資本,資本面對的是金融市場。
雖然是一環扣一環,但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被層層隔離。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難摸清整個產業鏈。
最大的問題來了:由于是一路縱隊,所以容易出現塔羅牌的效應,前面一個倒了,后面都會跟著倒下,一個環節被卡住滿盤皆輸。
現在就卡在了這個問題上,由于互聯網帶來的沖擊,消費者的購物路徑發生了很大變化,于是排在最前面的渠道商最先受到了影響,進而導致它身后的產業鏈產生了連鎖反應:
對于渠道商來說,由于要跟電商拼價格,打折促銷已成常態,還要靠多拿貨來降低自己成本,這又導致了庫存。
對于品牌商來說,雖然產品賣給了渠道商,但是渠道商的回款不能按時兌現,而且由于渠道商的打仗促銷行為,使品牌價值大大受損。
對于生產商(工廠)來說,除了應收賬款越來越多之外,用工成本業越來越高,稅率負擔越來越重,再加上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附加值,利潤越來越低,工廠倒閉的越來越多。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每一個環節都越做越累、利潤越來越低、每一個環節都迫切想改變,但是由于受制于上下游環節的夾持,單方面努力根本無法扭轉局面。
轉機在哪里呢?
2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路徑,給傳統商業帶來的危機,但同時業打開了信息壁壘,帶來了新的機會!
還是以排隊為例,由于信息的公開性,無論你是哪一個環節,都可以直面其它環節了,隨著電商平臺、移動支付、社交平臺的發達,大家可以自由對接了。
于是根本性變革發生了:這一路縱隊變成了一路橫隊,大家可以“面面相覷”了。當大家一列橫隊站在一起,誰高誰矮、誰在做小動作都一目了然,這時傳統產業鏈必然發生徹底改變。
互聯網把產業鏈從縱向拉成了橫向,讓大家平行、平等的站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變革。
傳統商業是一環吃一環,在產品經過的各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會加價,然后再出貨,這是一種單向的賺“差價”模式。你的上游環節究竟賺了你多少差價,你是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你的下游環節能賺它的下游環節多少錢,上下游環節是一種侵吞的關系,此消彼長,所以大家都是在互相保密。
而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電商的普及,讓很多消費者(客戶)有機會直接跟各種品牌方接觸了,于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客戶)更愿意跳過所有環節直接付錢給品牌方(生產方),這就導致現金會不增不減地直接到了品牌方手里。
那么,這時中間的渠道方和生產商該怎么賺錢呢?
所以這就需要大家之前有一個協議,按照每個環節的價值大家共同協定一個分配比例,品牌商拿到錢之后,再按照這個協議把錢分配出去。于是大家以契約條款為約束,組成了一條新的價值鏈,資源共享,彼此協作,各個環節井水不犯河水。
這時,一個產品從生產設計,直到消費者手里,每一個環節都會變的很透明;未來每一個環節能賺多少錢,都是公開、透明的,而不像以前被捂著,層層保密。
面臨這種更加公平、公開的商業路徑,原來那種利潤層層盤剝、運作效率層層衰減的縱隊模式,必然要面臨崩潰。
那么,如何利用這個轉機去升級呢?
3
平臺化是公司發展的必然路徑。
未來只有一種公司能生存,那就是平臺化公司。
這句話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公司。平臺化的本質,就幫助本行業的產業鏈從“縱隊”變成“橫隊”,從而使本行業建立一種協同生產的機制。
平臺化的意義,其實是給企業乃至個人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使之發揮1+1大于2的綜合效應,中國接下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平臺型公司崛起,比如阿里和騰訊,騰訊利用自己流-量將很多公司納入旗下,微信還成就了無數個自媒體人,阿里也兼并了很多公司,淘寶上還成就了很多店主,滴滴上有很多司機,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直播平臺,自媒體平臺,等等無數個體或小團隊在上面崛起 。
平臺化轉型不僅適用互聯網企業,也適用于制造業。
每一個細分領域里的排名第一的企業,都有義務完成平臺化的轉型。
制造業企業如何實現這個轉型呢?
首先,該企業非常專注聚焦于某一品類,具備垂直打通、縱向整合的能力。比如從原料來源、設計開發、到生產營銷,再到銷售系統,后期維護。
其次,企業必須統籌運營,建立一種協同機制,要把同種的需求、資源、渠道歸類整合,進行協作生產。
這里還會有二級分工,比如對于服裝而言,做繡花的專門做繡花廠,做印花的專門做印花,賣拉鏈的專門賣拉鏈,然后還有很多細分的分工。
于是企業背后可能不是一家工廠,可能是有一個工廠群,但可以能隨時被他們整合。而那些下游的中小工廠本身需要一場協同化的大生產,這樣才能避免碎片化的各自為營。
比如當旺季到來,訂單一下子都來了,公司就可以把同類產品聚合在一起,今天你下、明天我下、后天他下,成了相對均衡的需求輸入。
公司還可以根據零售的數據做精準匹配,促成零售端的數據向生產端更多地滲透,幫助生產端前置做一些計劃準備。數據互通,會使得零售和生產之間的協同效率增加,這就解決了產能過剩、使庫存降到最低。
在統計學上,這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規律,便于下次提前準備,這反而變成一個“有計劃”的生產了。
因此在未來,制造業的生產一定會越來越具備“計劃性”,盲目、跟風、無序的傳統生產秩序導致的產能過剩,只有這樣才可以被徹底改進。
我們可以有趣的發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到“計劃經濟”,這非常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就好比“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一樣,是一場豁然開朗的升級。
這種例子有很多,比如淘寶的“淘工廠”,就是通過淘寶這個平臺通過整合了消費者的碎片化的需求,再給各個工廠去下單生產,因為淘寶組建了一個協同生產機制,我曾在阿里巴巴的邀請下,專門去參觀過淘寶的羽絨服生產工廠,和傳統工廠相比,它們的利潤率和庫存率都有很大改善。
這就是一種社會化大生產,甚至可以實現按需生產、定制化生產。
4
最值得一提的是:
公司平臺化之后還有一個核心任務:要給平臺上的各個環節進行授信,降低大家不必要的磨合損耗的成本。
比如在過去,很多工廠擔心下游不能及時給貨款,而下游則擔心工廠的貨期或者產品質量,所以很多工廠的現金流變成了應收賬款,究其根本是缺乏一個具備公信力的平臺,這時平臺就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了。
比如“淘工廠”為工廠開了誠信通和KA企業(授信企業)。這樣商家支付給平臺的費用就可以三到五天之內轉到工廠的賬上來。
這就是企業的平臺化戰略,首先你要在本行業樹立權威性,然后把你的供應商、渠道商、店家等等都拉進來,從上下游關系變成平行關系,利用電商、線上平臺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數據,建立產、供、銷連為一體的運轉模式,然后建立快速反應的機制,實現小批量、短周期、快市場的生產。
這也是一場社會組織的變革,就好像未來的戰爭一樣,所有部門均需要能各自為戰、化整為零,要求大家既要有單兵作戰能力,又要有協同作戰能力。
公開化、共享化、協同化,才是公司發展的大勢所趨。打開公司的邊界,讓品牌共營、渠道共享、流-量互通,這是時代得大勢所趨。
5
無論一個多么小的公司來說,都必須完成平臺化的升級,比如一個廣告公司,也以公司名義去接單,然后再分包給個人。公司在業內的口碑和公信力,決定了它獲取訂單的能力,公司可以用信用為擔保去接到訂單,然后再將訂單分包給個人,這才是未來公司要做的事。
所以平臺化不只是大公司的方向,而是所有公司的必然方向。
當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可以孵化各種小而美的個人或品牌,這就是未來小企業的做大做強的方式。
制造業企業也可以采用這個邏輯,企業可以和上下游企業成立的合資公司,這些子公司依然是平臺化公司,上面可以有各種更加細致/團隊乃至個人,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切都會按照可上市公司標準去操作,做到一定程度既可獨立IPO,也可以兼并重組方式走向資本市場,從而獲取更多的資源支持。
所以,未來一個公司最核心的資產,其實是它的品牌和信用。只有企業擁有足夠的品牌和信用,才能獲取訂單,才能攬下各種大工程,才能讓你的分包個體放心為你生產。
只要你的信用還在,只要你的品牌還有影響力,你就永遠不會倒下去。
如果一個公司既沒有品牌價值,也沒有協同生產機制,那就沒有必要存在下去的理由了,這就是很多企業越來越困難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結構是封閉的。
于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正在從“公司+公司”,變成“平臺+個體”。無數平臺在崛起,同時無數個體在平臺上執行任務。
企業開放化和平臺化之后,你的股東、員工、渠道、產品都在逐漸開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萬物皆不為我所有,萬物皆為我所用。一切組織必須打開自己的格局,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社會也會因此再更加自由和包容。同時,未來的一切生意都是光天化日之下進行,每一筆訂單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產生;我們必須適應在大庭廣眾之下展開工作。
未來的經濟運轉中,只有四種角色:
1. 負責國計民生的資源型企業;(國企、央企)
2. 負責產品流通的平臺型企業;
3. 在各種細分領域里有獨特產品或服務的小公司;
4. 承接各種小公司業務的個人或價值主體。
以此為基礎,一切商業邏輯都將被推倒重建,一切規則都會被改寫。
這更是一場責任、權利和利益的再劃分。
6
如果再結合公司的進化史來看待這個趨勢,公司的股份化,是西方給世界的貢獻。公司的平臺化,則是中國給世界的貢獻。
股份化的本質,是把公司拆分,在股票交易市場上交易,被很多人公開持有。
平臺化的本質,是把很多分散的公司統一聯合起來,各盡其才,各取所需,成為一個聚合體。
股份化是合久必分,平臺化是分久必合。
如果再上升一個高度,中國最大的平臺就是“一帶一路”,恰恰也是我們提倡的“人類命運同體”。
大家再想想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中國人的圖騰為什么是龍呢?
龍其實就是一個聚合體,它有魚的鱗,牛的頭,蛇的身,鷹的爪,鹿的角。在中國古代,各個部落之間是分散而凌亂的,每個部落的圖騰都是不同的動物,比如魚、牛、蛇、鷹這些,后來部落實現了大一統,這時用什么作為圖騰呢?那就取每個部落圖騰的最大特點,比如鷹的爪子,牛的頭,魚的鱗片,最終綜合成了龍。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協同和聚合的基因,中國人對“和”的理解是極其深刻到位的。
2019年,就是世界經濟的轉折點,中國人的智慧將在下一個時代里發揮主導作用。
一大批企業倒下是必然,一批新型企業崛起也是必然。
只有看透趨勢的人,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