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從鹽業制度下鹽商興衰看中國房地產市場 |
最近任志強、樊綱、陳淮等人在一次論壇上又老生常談地就如何看待房地產行業斗嘴,其實,這樣爭論爭不出個所以然來,所謂“讀史使人明智”,看看歷史其實對現實就明白了。在最近十幾年間,中國的地產商們無疑是最為風光的群體,無獨有偶,在地產商之前,有另一種商人一直是中國商業歷史上的弄潮兒,那就是鹽商,而且這兩者之間有著很高相似度。
從物理形態來講,食鹽和房地產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可比性,但它們還是有一些共同點。首先是兩者的彈性較小,食鹽是每天都要吃的,房子是每天都要住的,這就讓政府有動力以各種理由將其經營權收歸國有,通過壟斷經營獲利。糧食也是每天都要吃的,政府為什么不也將生產糧食的權利收歸國有呢?這就牽涉到食鹽和房地產的第二個共性,即在特定的條件下,控制其供給的成本是比較低的。糧食人人都可以種,這就不好控制,而只要政府控制了食鹽的產地,產多產少就是它說了算了。房子也是一樣,只要政府控制了土地的供給,就能推高房子的價格。當然,在大規模城市化之前,土地就像糧食的供給一樣豐富,政府也就沒有動力去壟斷房地產的經營。)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鹽的這種特性,并且想到了通過壟斷鹽業的經營來牟取暴利。最早將鹽業國有化的記載是在齊桓公時期,管仲上臺后頒布了食鹽專營的法令,將鹽業的經營權收歸國有,從而讓齊國國庫很快豐盈起來,管仲也因此被稱為鹽業的祖師爺。但是政府往往是不善于做生意的,齊國壟斷食鹽行業的后果就是食鹽價格不斷攀高,老百姓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后來專營制度也漸漸被廢除了。
食鹽官營并未被徹底放棄,因為它對當權者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漢武帝時期戰事頻繁,政府財政吃緊,于是又將食鹽官營的法寶拿了出來。后來的當權者學聰明了,發現還不如將這些臟活累活交給商人們去干,我來抽他們的稅,這就是明初朱元璋實行的“開中制”。在這種制度下,鹽商想要從食鹽生產地買鹽必須取得“鹽引”,也就是販賣食鹽的憑證。那么鹽引又如何取得呢?商人必須用向邊疆地區輸送軍需的方式來換,往邊防線上送多少糧食,就能獲得相應比例的鹽引,然后才能販賣一定數量的食鹽。這種官商合營的食鹽運營體制,促進了一批商人的發展,其中最有競爭力的是大名鼎鼎的徽商。
但是在這種制度下有一個因素極大地阻礙了徽商的進一步發展,就是他們必須奔波千里到邊疆送糧才能獲得鹽引,這樣經營的效率太低。他們于是自發地進行分工合作,由一部分商人專門負責納糧獲取鹽引,這部分商人被稱為“邊商”,因為他們要奔襲到邊疆送糧,另一部分商人負責支取食鹽銷售,這部分商人被稱為“內商”。明政府后來采取了效率更高的“開中折色”法,即商人直接向官府繳納銀兩就可以獲得鹽引,“鹽稅”以一種更直白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也造就了徽商更大的成功。
在當時的制度下,買賣食鹽幾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所以鹽引的獲得以及獲得成本的高低就直接影響著鹽商的利潤,這就給主管鹽業的官員打開了尋租空間。鹽商們不得不跟官府搞好關系,除了繳納鹽稅之外,還要時不時地向官府捐獻資金用于治河、修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史稱“報效”、“捐輸”,同時還要打點各級官員,這些隱性的成本最后都轉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所以說食鹽的高價,完全是行政壟斷的結果,其實相當于變相的稅收。只要能突破當權者對鹽路的控制,就能獲得相當高的利潤。雖然歷朝歷代對販私鹽的刑罰都非常重,但自從鹽業官營那天起,販私鹽就相伴而來。到了清朝中后期,政府財政越來越緊張,對鹽稅的征收也愈演愈烈,而且官員尋租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導致依法經營的鹽商根本無法與私鹽競爭,不得已,鹽商中也有很多人在販賣官鹽的同時夾帶私貨。最后,官方的運營體制被私鹽沖擊得千瘡百孔,風光了千年的鹽商也就漸漸沒落了。
讀懂了鹽商興起和沒落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從歷史的視角來理解今天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當年的鹽業專營一樣,房地產市場如今成為政府獲取財政來源的重要手段,而且操作方法與古代并無二致,也是通過行政手段壟斷一級市場,然后通過“土地出讓金”的形式獲得高額收益。所謂的“土地招拍掛”,就相當于古代的“鹽引”。
同時,地產商跟政府的關系與鹽商跟官府的關系也非常相像。許多地方性地產商跟政府的關系非常密切,其運作和經營也都深深嵌入了政府規劃中,同時對地方財政也做出很大貢獻。在這里面,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像鹽商“打點”官府的行為,為政府官員提供了很大的尋租空間,這也是輿論對地產商不友好的原因。)
同樣,房地產市場也有“私鹽”,即現在很流行的“小產權房”。所謂小產權房,只是沒有獲得政府認可,但其實它跟“大產權房”并無本質區別,都是房子,都可以住人,甚至很多質量也不差。這就像私鹽,跟官鹽一樣可以吃,而且很多質量還比官鹽更好。小產權房的交易其實是對買方和賣方都有利的:賣方將所謂的集體土地成功轉化為資本,買方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了住房。唯一受損的利益相關方就是政府,因為它無法從這里面獲取壟斷利潤。從鹽業的歷史來看,小產權房就類似于私鹽,是非常有活力的,不僅農民自己在蓋,一些地產商也不愿意這塊肥肉白白溜走,在偷偷摸摸地以“建設新農村”等各種名義興建小產權房。到底小產權房會不會像私鹽一樣沖垮現行的地產開發模式呢?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郭宇寬
鹽商們轉世成了地產商
2012年中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364835億人民幣,其中房地產投資為71804億人民幣,占大約19.7%。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07167億元,其中房地產占64456億人民幣,占大約31.1%。
2012年中國GDP為519322億元,也就是說GDP有26.2%都直接來自房地產。
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117210億元,其中來自土地出讓的收入是28517億元,占24%。土地出讓收入主要是流入地方政府的口袋,2012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約6.1萬億,其中來自土地出讓的比例是46.8%。以北京市政府為例,2013年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3613億,而北京2013年1-2月的土地出讓收入就已經達476億元。預計全年北京市政府的財政收入至少有60%來自土地出讓。
這些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房地產解決的就業問題:包括建筑工人、開發商企業員工、政府的土地經營人員(分配、規劃、招牌掛)、房屋買賣活動經營者……
房地產的關聯度有多高,其上游包括鋼鐵、水泥、建材、家電、裝修、家具。鋼鐵、水泥、建材又會關聯煤炭和電力。可以說中國GDP最少有30%來自房地產直接和間接貢獻,大約占1/3。財政收入有近30%來自房地產直接和間接貢獻,地方財政有近60%收入來自房地產直接和間接貢獻。就業領域,中國2012年勞動者就業人數大約7.5億人,房地產直接解決了15%的就業,間接最少也有5%,合計20%以上。金融領域,大約20%的貸款由房地產行業貢獻。
《海鹽傳奇》
本片共分五集,首次將目光聚焦在中國歷史舞臺中一個重要且難以替代的角色——海鹽,但本片并非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進行關注,片中的海鹽也絕不是一種簡單的食品調味品,而是自春秋以來,一種關乎歷代王朝命運的稅收工具,其相關制度更是不斷更變,背后均與歷史風云的變幻大有關系。
cctv9《海鹽傳奇》第一集
cctv9《海鹽傳奇》第2集
cctv9《海鹽傳奇》第3集
cctv9《海鹽傳奇》第4集
cctv9《海鹽傳奇》第5集
生物科技領域中美競爭持續升級
巡視組批商務部干部流失 反壟斷局干部到壟斷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