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教育部啟動“珠峰計劃”網友:名山秀水快不夠用了 |
為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基礎研究,實現創新引領,教育部日前印發《高等學;A研究珠峰計劃》!队媱潯诽岢觯谕苿痈叩葘W;A研究全面發展基礎上,組建世界一流創新大團隊,建設世界領先科研大平臺,培育搶占制高點科技大項目,持續產出引領性原創大成果。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s://i1.wp.com/tvax2.sinaimg.cn/mw1024/61e04755ly1ftvhy8jfyrj20kw0h0gmo.jpg)
《計劃》將發展目標定為“三步走”:
到2020年,高等學;A研究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匯聚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支撐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到2035年,高等學校基礎研究水平大幅躍升,建成若干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在一些重點領域實現學術引領,培養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國際眼光的戰略科學家群體,一批學科領域躋身世界一流前列,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
到2050年(本世紀中葉)在高等學校建成一批引領世界學術發展的創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領域形成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學科,培養出一批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為建成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提供強大支撐。
四大“核心任務” 建設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
《計劃》中提出四大“核心任務”,即組建世界一流創新大團隊、建設世界領先科研大平臺、培育搶占制高點科技大項目、持續產出引領性原創大成果。
根據《計劃》,將在高等學校布局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牽引,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中心要建設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成為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教育部將在研究生指標、條件建設、人才引進、考核評價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
推動高等學校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形成一批具有大型復雜科學研究裝置、系統或極限研究手段的重大條件平臺,為科學前沿探索和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重要支撐。
培育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每年組織若干具有重大引領性、前瞻性基礎研究項目的預研,并向國家提出重大科技項目建議。
同時,在匯聚大團隊、建設大平臺、組織大項目的基礎上,持續產生一批高水平科學研究重大成果,推動高等學校基礎研究水平全面提升和重點領域的引領突破,并且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帶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持續產生顯著成效。
對數學、物理等重點或薄弱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
鏈接《大量高中學生們不學物理了!》
《計劃》提出,成立高等學;A研究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推動高等學;A研究全面發展,為率先取得基礎研究重大突破夯實基礎。鼓勵高校加大自主科研布局,支持科研人員根據興趣自主選題,開展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和非共識的創新研究。
《計劃》要求充分認識基礎學科的基石作用!爸匾暬纠碚摵蛯W科建設,對數學、物理等重點或薄弱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在基地建設、招生指標等資源配置上加強布局!
在優化環境方面,《計劃》指出要建立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強化分類評價和第三方評價,探索長周期評價,突出目標導向,以研究質量、原創價值和實際貢獻為評價重點,建立有利于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的評價和考核機制,鼓勵科研人員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同時,加強國際智力資源引進,建立面向海外高端人才的訪問學者制度;成建制引進海外學術團隊,提升人才引進效益。
盤點國內各級學者人才計劃:多以名山大川命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各地推出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至少已有24個,包括:
東方學者(上海)、芙蓉學者(湖南)、井岡學者(江西)、昆侖學者(青海)、龍江學者(黑龍江)、閩江學者(福建)、八桂學者(廣西)、巴渝學者和兩江學者(重慶)、楚天學者(湖北)、攀登學者(遼寧)、錢江學者(浙江)、黔靈學者(貴州)、三晉學者(山西)、三秦學者(陜西)、泰山學者(山東)、天山學者(新疆)、皖江學者(安徽)、燕趙學者(河北)、云嶺學者(云南)、長白山學者(吉林)、中原學者(河南)、珠江學者(廣東)、卓越學者(廣西)……等。
在這些省級學者人才計劃中,大多數都以本省份境內著名的名山大川來命名。
比如,以高山命名的有井岡學者、昆侖學者、泰山學者、天山學者、云嶺學者、長白山學者,而以大川命名的則有兩江學者、龍江學者、閩江學者、錢江學者、皖江學者、珠江學者。
還有的則是以地域命名。例如八桂學者提到的“八桂”原來是指桂林市,后來用作廣西的代稱,巴渝、楚天、東方、芙蓉、黔靈、三晉、三秦、燕趙、中原都是廣為人知的各省份的代稱。
上述這些以地名命名的省級學者人才計劃不僅能夠給杰出人才帶來榮譽,也能增強他們的地域歸屬感,而諸如遼寧的攀登學者計劃和廣西的卓越學者計劃,也各自展現了當地培養人才的決心。
此外,一些地市也推出了有各自地域特色的人才計劃。例如,廣西桂林的“漓江學者”、福建泉州的“桐江學者”和浙江杭州的“西湖學者”……。
除此以外,國內不少高校也紛紛推出了校級學者人才計劃。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部分大學就有自己的學者計劃。例如:
西北工業大學的“翱翔學者”、天津大學的“北洋學者”、華東師范大學的“晨暉學者”、蘭州大學的“翠英學者”、武漢大學的“珞珈杰出/青年學者”、山東大學的“齊魯青年學者”、浙江大學的“求是特聘學者”、中南大學的“升華學者”、大連理工大學的“星海學者”、湖南大學的“岳麓學者”、東南大學的“至善青年學者”……等等。
對于眾多未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的高校來說,推出有自身學校特色的學者人才計劃,同樣是一種吸引人才的方式。比如:
中國傳媒大學就的“白楊學者”、湖北師范大學的“磁湖學者”、東北師范大學的“東師學者”、西安科技大學的“胡楊學者”、河南大學的“黃河學者”、合肥工業大學的“黃山學者”、陜西師范大學的“曲江學者”、浙江師范大學的“雙龍學者”、華東交通大學的“天佑學者”、西藏大學的“珠峰學者”、南京理工大學的“紫金學者”、南京農業大學的“鐘山學者”、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三江學者”……等等。
網友:
要穿多少馬甲才像個‘學者’?
現在的大學,教授比副教授多的多,講師鳳毛麟角,助教幾乎沒有!其實80%以上的教授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因此,很有必要搞搞長江學者、黃河學者、泰山學者等之類的名堂,使得真正達到教授水平的人凸顯出來!同時,我也希望這種玩意在我們科研機構也開展,現在的科研機構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的比例也在向大學學習,很快就要倒掛了!
圈內說,長江學者分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
地方政府和高校為加強學科建設,提高科研水平,實施本地區、學校學者計劃本無可厚非。誠然,“長江學者”與“長江”無關,但這并不足以否定地方政府、高校以本地方具有特色的名山秀水為名設置特定教授席位,吸引和培養本地區、學校的學科領軍人物。
當然,地方各類學者名號含金量自然比不上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畢竟特定學科領域內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學者鳳毛麟角。但這同樣不是否定地方政府或高校出資實施學者計劃的理由。地方設立學者計劃的初衷,主要還是為地方發展服務。既然國家級的專家學者聘請不到,吸引和培養地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者還是可行的。而就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而言,我們的學者獎勵扶持計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只要嚴格選拔標準,這樣的學者計劃多多益善!
六個重點!科技部聯合財政部打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版
科技部發布99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引發討論
美國數百所大學取消入學考試 嚴重沖擊亞裔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