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2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1(418主題貼) |
登錄:1135 |
|
|
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民主制度?社交媒體在扼殺民主? |
美國大選投票日之前,維基解密接連爆出希拉里及其團隊的負面新聞,這些信息像病毒一樣擴散,網絡上充斥“把她關起來”,稱希拉里為“騙子”、“撒旦的奴仆”等口號。希拉里也曾形容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一群無恥之徒”。霍華德教授認為,雙方相互譴責、對罵這種消極、負面的競選手段,是對民主選舉的傷害。
美國網絡技術研究專家萊舍基(Clay Shirky)認為,社交媒體正將人們聯系起來,致力于政治改革,有利于民主化。
《紐約客》特約撰稿人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則指出,社交媒體不會有影響力,很多網絡用戶發牢騷,寫幾句評論,就像在自家車上貼口號,不會有更多實際行動。
《網絡幻影:網絡自由的黑暗面》的作者耶夫根尼莫洛佐夫(Evgeny Morozov)甚至認為,互聯網是奧威爾的噩夢,便于專制政府監控市民,有利于統治者。
11月24日,英國牛津大學網絡學專家飛利浦霍華德(Philip Howard)教授在愛丁堡大學進行了公開演講,對不久前的美國總統大選進行了剖析,他認為,社交媒體正在扼殺民主。
一場“網絡機器人”大戰
幾乎所有的美國主要政客都有自己的推特賬戶,做為現代社會的政客,不在社交媒體上做點什么,那一定會落伍。政客通過推特發布信息,和民眾互動,抨擊傳統媒體的報道等。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推特更是成為特朗普為自己拉選票的重要工具。
推特上充斥著大量網絡機器人信息(bots)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這類信息依靠程序自動發推,在推特上大行其道。很多團隊曾對這類機器人信息進行過研究,甚至指出推特上一半以上的推文并非來自真人,而來自機器。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里,霍華德教授一直在研究推特上的機器人信息和政治的關系,他認為這些信息已經成為非常強有力的“計算機宣傳活動”(computational propaganda)的工具。
在6、7年前的選舉中,這些機器人信息只是為政客添加粉絲,讓某位政客看起來更受歡迎,現在,它們的用途卻是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和推特用戶互動、影響推特用戶的決定。
很多社交媒體用戶能夠一眼辨別出哪些是機器人用戶,但并非所有人。這類用戶通常關注1000多人,但是基本沒有人關注他們,或者是1000多人關注他們,但他們誰也不關注。霍華德教授發現,這類用戶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他們通常不發任何推文,或只偶爾發一兩條關于足球比賽結果的推文、荒誕的笑話等,但當它們被購買后,便開始積極的行使任務。它們在2、3周內,瘋狂的發和任務有關的推文,比如,都是支持特朗普的推文等。這類機器人所發的推文也變得充滿憤怒,和虛假新聞有關,或者故意攻擊那些支持其他競選人的推特用戶。
實際上,大多數競選者都會借助于機器人信息為自己造勢、或攻擊其他競選人。很顯然的是,特朗普(1620萬)在推特上的擁護者比希拉里(1140萬)要多。并且,調查表明,在選舉日當天,支持特朗普的機器人所發布的推文的數量是支持希拉里的機器人所發布的推文數量的5倍。也就是說,特朗普的機器人大軍表現得更活躍,或者說嗓音更大。
競選期間,推特上遍布機器人信息,以假亂真。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機器人信息起到了引導輿論、影響人們選舉的作用。此前,美國雷德蘭茲大學政治學教授范維克滕(Renee Van Vechten)也表示,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間的選舉“是一場社交媒體的競選”。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人們尚能比較容易識別出哪些推文是由機器人發布的,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總有一天,這類推文會以更成熟、更隱蔽的方式出現——人們甚至無法識辨這些推文是否來自自己的親朋好友。
負面信息、假新聞影響大選
智囊團Demos調查發現,女記者、女知識分子特別容易成為網絡噴子(internet trolls,注:在網絡中指發表某種侮辱性言論挑起罵戰,等待別人的攻擊性回復)的攻擊對象。而在這次競選大戰中,希拉里更是被罵聲淹沒。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之前,維基解密接連不斷地爆出希拉里和她團隊的負面信息,這些負面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而諸如“把她關起來”,稱希拉里為“騙子”、“撒旦的奴仆”等口號,實際上是對希拉里的“侮辱”。之前,希拉里也曾形容對手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一群無恥之徒”。霍華德教授認為,競選雙方相互譴責、對罵,這種消極、負面的競選手段,是對民主選舉的傷害。
同時,一些假新聞在社交媒體上蔓延。Buzzfeed編輯克雷格•西爾弗曼(Craig Silverman)統計發現,在美國大選投票的前3個月,Facebook上和競選人相關的假新聞的受關注度超過來自《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等傳統媒體報道的受關注度。并且這些假新聞中的85%是對希拉里不利的,比如最著名的一條莫過于:一名參與調查希拉里“郵件門”事件的探員邁克爾•布朗在槍殺妻子后自殺。很難評估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瘋傳的這些虛假信息會對選舉會產生多大的影響,但毫無疑問會產生影響。
在講座中,霍華德教授指出,美國法律并未規定候選人如何從事競選運動,除了一條規定是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不能和候選人的競選團隊進行溝通或協調。再就是,假如候選人攻擊對手的信息基礎設施,也會受到法律處罰。比如,在2002年的美國參議院選舉中,托賓(Tobin)等共和黨競選人干擾對方黨派提醒選民去投票的電話,托賓因此入獄。
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新聞,又加上社交媒體可任意分享的特性,即使寂寂無聞的網頁也有可能獲得廣泛的受眾。但是不同于傳統新聞收集、編寫和把關,這些網頁中的新聞難免捕風捉影,有假新聞。Facebook和推特都表示要治理各自網絡中的假新聞。對于推特而言,很容易找到并關閉發布假新聞的用戶,對于Facebook而言,就比較復雜,因為他們依靠“電腦算法”選擇新聞。
“電腦算法”有助假新聞蔓延
有句俗話:“壞新聞就是好新聞”,負面的虛假新聞總能夠廣泛傳播。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大選中,Facebook上呈現了現任教皇支持特朗普的假新聞,這則新聞的閱讀量超過一百多萬次,可之后澄清這則新聞是假新聞的信息卻沒有多少人閱讀。
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Facebook的“電腦算法”(algorithm)。今年夏天,因為關注Facebook如何編輯選擇新聞,幾位比較保守的美國政客去Facebook參觀,他們發現人工編輯們經常會選擇一些荒唐滑稽的新聞進行推薦,存在刻意打壓保守派新聞的嫌疑,他們提出質疑。不久,Facebook炒掉所有人工編輯,而完全依靠電腦算法來選擇新聞做為熱門話題。
電腦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這樣的:收集用戶的所有狀態更新,包括所轉發的新聞,以及點的贊和評論等,這些數據會被轉化為相應的分數,這個分數決定新聞能否成為Facebook的“熱門話題”(Trending News)。
用電腦算法貌似很公正合理,然而沒幾天,新的問題出現了:電腦算法推送了一條福克斯新聞女主播梅根-凱利(Megyn Kelly)因支持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選舉獲勝而被公司解雇的熱門話題。該新聞在Facebook上獲得20萬人點贊。但實際上是則假新聞。
之后,熱門話題中的假新聞層出不窮。顯然,電腦算法不能夠識辨哪些是真新聞,哪些是假新聞。
霍華德教授認為:炒掉所有的人工編輯,而單純的依靠電腦算法,這本身就存在問題,因為沒有人可以審查電腦算法是如何進行的了。
截止到2016年11月,Facebook在全球擁有17.9 億用戶,這個數字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此前,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拒絕承認Facebook是媒體公司,而只是科技公司。在霍華德教授看來,Facebook就是一家媒體公司,而且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司。
Facebook申辯不生產新聞內容,而只是提供平臺,傳播用戶的新聞。而在2016年,Facebook支付給新聞出版機構、名人等5千萬美元,為Facebook平臺拍攝視頻。
數據隱私誰來保護?
競選期間,當美國聯邦調查局決定重啟對希拉里“郵件門”進行調查的消息發出后,支持特朗普的網絡機器人并沒有把這些消息推送給希拉里的堅定的支持者,而是推送給了一些關鍵州的猶豫不決的選民。幾天后,美國聯邦調查局決定不再對希拉里提出新的指控,但是機器人信息并沒有撤回之前的信息,也沒有推送新的信息,而是繼續向那些猶豫不決的選民推送“把她關起來”等對希拉里不利的信息。是誰在收集“猶豫不決”選民的數據信息,又是誰將他們提供給需求方?霍華德教授認為,這顯然侵犯了人們的數據隱私。
社區網絡研究者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曾撰文表示:“在大數據時代,你甚至不知道你的隱私在什么時候被泄露出去的。”伴隨大數據的發展,信息獲取與隱私權益的沖突將會愈演愈烈。
歐盟對數據的保護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1995年,歐盟通過了《數據保護指令》, 2002年,歐盟發布了《隱私與電子通訊指令》,2009年,歐盟通過了《歐洲Cookie指令》。2015年12月15日,歐盟執委會通過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等,這一系列法律法規都對個人數據進行保護。但是美國的情況卻大相徑庭,至今,美國并沒有單一的法律針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進行保護。
針對社交媒體所面臨的假新聞蔓延、數據隱私被泄露等情況,霍華德教授認為:不該指望某些平臺、或者公司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要依靠法律,因為依法可以找到假新聞的源頭,可以保護人們的數據隱私,可以對平臺進行監管。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正如霍華德教授在愛丁堡講座的結束語:社交媒體在扼殺民主?是的,但是,不一定非得是這樣。社交媒體在扼殺民主?是的,但是我們可以阻止。
英國華裔自由撰稿人,崔瑩,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美帝大選川普贏了!中國段子手加班加點,精品作品展
為什么騙子會越來越多?
馬云:未來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超越市場經濟!
未來十年,互聯網將如何顛覆這17個傳統行業
許錫良:有一種默契叫利益共同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