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級:版主 |
積分:1658分 |
注冊:2005-7-28 |
發表:494(307主題貼) |
登錄:549 |
|
|
低空經濟產業鏈(產業鏈分布、產業規模、發展趨勢) |
一、低空經濟的定義以及范圍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低空飛行活動為重心,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以載人、載貨以及其他作業等多種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型經濟形態。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離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按飛行器飛行高度劃分,可分為超低空(100米以下,主要包括消費級無人機,即時物流、城市管理無人機)、低空中層(100-1000米,主要包括快遞物流無人機))和低空上層(1000-3000米,主要包括載人飛行器)三個部分。通過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通用直升機等各類飛行器進行的飛行活動構成了低空經濟的核心。
(低空經濟產業鏈示意圖)
二、低空經濟產業鏈領域分布
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結構大致如下:
上游為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
中游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等,
下游為各種應用場景,包括旅游業、物流業、文旅業與巡檢業等。
(2021-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
低空經濟的上游,主要為各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提供商,如航天材料、飛控系統、電池系統等。如無人機和eVTOL等都需要考慮自重對動力功率和能耗的影響,一般都會盡可能降低自身結構重量,在材料上也會選擇鈦合金/鋁合金等材料或者使用更加高強度質量輕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零部件方面則是與飛機、汽車等成熟領域的零部件市場相同。上游材料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則是飛行控制系統,飛控系統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負責控制飛行器的姿態和飛行路徑。這個系統通過接收飛行員的輸入或機載電腦的自動控制信號,來控制飛行器各部分的移動,如機翼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等。
產業鏈的中游,一方面是無人機、eVTOL等航空器為代表的整機制造。在無人機領域目前已經深入居民生活,消費級以及工業級兩大領域均取得較大規模的市場空間。而eVTOL則被認為是未來低空交通的主要形式,目前億航智能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已經獲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以及適航標準,以及完成首次首次商業載人飛行。賽迪顧問發布《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9.8億元,同比增長77.3%。預計2025-2026年國內會有大批eVTOL企業能拿到適航證,商業化的進程也會由此開始。
中游的另一方面則是配套措施,包括升降機場、空管系統、低空智能網絡等,用于完善在低空空域中的導航定位、通信、氣象及危險預警等功能,為載人交通和貨運物流提供低空交通用與地面交通或軌道交通等的銜接。
產業鏈的下游則是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及產業的結合。消費層面如觀光旅游、客運等,產業層面如貨運(可能是未來最核心的適用場景之一)、巡查、攝影以及醫療救護等。
低空經濟當前仍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產業鏈涉及范圍長,后端應用的空間大,國內在各個政策的推動下已經形成了國家頂層設計、地方政府牽頭引導、市場主體積極開展實際建設的行業格局,未來我國低空經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產業鏈上游及中游的裝備制造環節將率先受益,是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核心領域。
(2021-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與增長)
三、低空經濟規模以及發展趨勢
2023年受到民用無人機產業高速發展,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工作持續深化等影響,中國低空經濟高速發展,較2022年相比經濟規模增速進一步提升。根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達到33.8%。
(2024-2026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與增長預測)
2023年低空經濟規模貢獻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間接、引質產生的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貢獻接近40%,低空基礎設施和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充分顯現。
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的逐步顯現,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4.6億元。
(中國eVTOL行業重點企業)
四、低空經濟發展概況
低空經濟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直升機、無人機和飛行汽車三大類,其中廣義上的飛行汽車包括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和陸空兩棲類:
eVTOL:全稱是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高度一般在100-1000米的低空飛行器。 與傳統直升機的主要區別在于其為純電驅動,與小型無人機的區別在于其主要以載人為主。eVTOL是電動航空技術、無人駕駛、人工智能、信息通訊等相關領域的跨界技術融合,由于其對起飛場景要求低、綠色化、智能化、低功耗、經濟性、噪聲小等優勢,有望成為低空經濟未來發展的“主力軍”!
陸空兩棲類:兼顧空中飛行和陸地行駛,從車身結構上可分為一體式和分體式兩種類型。目前,投身于這類飛 行汽車研發的企業數量有限。一體式結構技術難度大,預計中短期內難以落地;對于分體式飛行汽車,小鵬汽車和廣汽已經發布相應的產品。
(2021-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
(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2023年,受到低空經濟政策驅動以及eVTOL商業化進程的提速影響,中國eVTOL產業規模達到9.8億元,同比增長77.3%。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中南和華東兩地,華北、西南、東北、西北地區以相關整機試驗及關鍵系統配套為主,四個區域總體產業規模在3億元左右。
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規模將大幅提升,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95.0億元。
2023年eVTOL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商業化運營和相關產品量產正在加速推進的過程中,整機企業普遍規模偏小。按照不同的產業環節分析中國主要的eVTOL企業,篩選出來了2023年最具投資價值的企業,包括9家整機企業和11家關鍵系統企業。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有著較高的行業地位。
國內eVTOL行業起步稍晚、體量小、潛力大,受益于低空經濟熱潮、政策支持、上游技術成熟、商業模式創新等因素有望實現高速發展。根據保時捷管理咨詢預測,在中等發展條件下,到2030年中國eVTOL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目前,多個獨角獸公司已進入產品研發測試環節并快速進行全球布局;傳統行業巨頭采用投資與合作研發模式并行推進;另有部分制造商專注于電動垂直飛行器的商業應用探索。
其中億航已在全球完成超過4萬架次安全試飛,2023年10月,中國民航局已經向億航頒發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合格證(型號EH216-S),2024年2月,峰飛完成首條跨城跨灣航線(深圳-珠海)首次演示飛行,將單程3小時左右車程縮短至20分鐘,根據報道,東部通航已經簽署100架峰飛盛世龍航空器的采購訂單,2024年3月,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完成廣州CBD區域的低空飛行。
(二)民用無人機
無人機市場增長快速,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產業載體。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日趨成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民用無人機已經成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力機型。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達到1174.3億元,同比增長32%,穩居全球榜首,預計2025年將突破2000億元。過去幾年消費無人機一直占據民用無人機的較大市場空間,但隨著無人機在工業應用場景的拓展,未來工業無人機將成為民用無人機的發展熱點。據frost&sullivan預測,2025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555億元,整機制造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328億元,應用場景市場規模將達655億元。
2023年,工業級無人機在應急保障、能源巡檢、農林植保等應用場景中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產業規模達766.8億元,占比65.3%。
(2023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結構)
五、金融賦能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的通知中,強調要將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產業鏈條長,涉及部門以及領域廣,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上,仍需強化政策、資金、技術等關鍵要素精準供給,因此金融在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優化金融服務,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低空經濟上中下游涉及行業領域,客戶群體眾多,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群,不同的產業園,不同的企業,以及企業高管,金融必須以綜合性、多功能、全程服務的服務理念,提供金融產品,優化金融服務,從產業集群、園區企業以及員工實際需求出發,加強公私聯動,快速響應需求,加強金融服務的精準供給,進一步加強資源布局,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從產品、服務、平臺等多個維度提供適配的金融產品支持,完善產業鏈配套服務,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實現鏈條企業健康、集約和可持續發展。
(二)優化評級結構,加強金融賦能的精準供給
針對多數低空經濟產業科創企業輕資產、重投入、高增長、強波動的顯著特性,為處于初創期、成長性的科創企業量身打造評價模型,滿足科創企業業務發展需求和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要,支持產業技術研發、技術改造。支持專業領域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企業的培育發展,加強戰略合作,不斷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三)金融科技,提供更多的融資融智服務
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團隊,創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科技企業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到上市期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務,低空經濟崛起,將為金融業帶來全新的業務領域和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的融資融智服務,共同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運用數字化工具,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實現對科創企業的精準服務。該評價體系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手段優勢,運用大數據手段自動獲取科創評價等級,將科創評價應用融入到科技企業營銷和授信管理中。針對確定的科創目標客戶,充分利用差別化政策,建立分層分類管理體系,深入挖掘潛力市場和目標客群,加大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客群融資支持力度。
(四)普惠供應鏈雙驅動,帶動鏈條企業加速發展
普惠金融賦能低空經濟。低空經濟產業鏈涉及眾多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要加強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聚集產業鏈條科創以及高新企業,提供普惠金融支持。必須認真做好普惠金融、數字金融,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提升企業融資服務體驗,為客戶帶來更便捷高效優質的融資服務。充分發揮供應鏈金融作用,打造全鏈條、全流程、全場景服務方案、實現從“融資”到“融智”的全方位綜合服務,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發展。
(五)投貸聯動,提供多層次金融服務
充分發揮資本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樞紐作用,引導不同資本形態和不同階段的科技創新企業深度融合,深入挖掘企業需求,通過母子協同、投貸聯動為企業提供多層級金融服務,針對高新企業、新興產業,投貸聯動業務,為高成長企業提供股權和債券相聯合的融資服務。通過長期股權投資、優先認股期權以及股債聯動融資服務等投貸聯動產品為企業定制專屬金融服務方案,賦能低空經濟產業鏈條企業的發展。
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經營領航千人培育計劃
中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經營總裁班2025年開學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