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當今的世界局勢,中國為什么不狂造航母? |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https://s3.bmp.ovh/imgs/2025/01/07/297c8102c1000439.jpg)
現在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真正的主要玩家其實只有四個,那就是: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
綜合實力排名基本也是這個順序。
其中,中美兩國實力最強,各項能力也最均衡,
而歐盟則是經濟實力大于軍事實力,
俄羅斯則是軍事實力大于經濟實力。
四大玩家中,
美國與中國存在不可調和的生態位之爭,未來5年兩國的關系沒有大幅好轉的可能。是鐵桿的反華領袖。
歐盟是美國的傳統盟友,由于二戰、冷戰還有馬歇爾計劃的原因,歐洲國家被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領域滲透極深,雖然也叫獨立國家,但基本可以視為美國的勢力范圍。
也就是說,全球四大玩家,一和三是一伙的。兩者相加的整體實力要明顯強過咱們。
現在網上出現了一些極端的言論,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如今軍事黑科技又頻繁涌現,所以他們覺得中國完全可以包打世界,橫掃亞洲,踏平歐美也是很輕松的事情。
這種觀念其實是非常膚淺的。因為和歐美相比,中國其實只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大國,我們的科技和軍備大爆發只是最近10年之內的事情,而美國在上世紀就已經擁有了海量的軍事存貨。新增軍備最近幾年他們比不過咱們,但比起庫存咱們還和美國有一定的距離,根據卡托研究所2021年的數據,美國在全球擁有大約750個海外軍事基地,分布在80個國家。
戰爭是非常燒錢的,現在我們看到的裝備,真正全面開戰,用不了多久就需要全面更新。我知道有人會說,美國已經制造業空心化,比制造能力根本就比不過咱們,后面我們爆產能也能吊打世界,但其實只要稍微懂點軍事,或者是玩過星際爭霸或者魔獸這類游戲的朋友都清楚,產能只是戰爭能力的一環,它還需要足夠多的資源支撐才行。毛主席早在《論持久戰》就分析清楚了,戰爭資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再說直接點,你光有工廠,沒有原料,那也只能干瞪眼。
如今歐美對咱們的優勢,不只是體現在軍事裝備上,還有整個西方掌握的海量資源,不管是石油、鐵礦、還有各種有色金屬,西方國家(美屬、英屬、法屬)都擁有海量的儲存。
更重要的是,還有些資源是沒辦法用產能來彌補的,比如說飛行員的數量、艦載機維護修理人員、專業海軍人員的數量,這些都需要花時間去沉淀積累,換言之,中國現在完全可以造出1萬架殲20,但是你有沒有這么多高水平飛行員去駕駛呢?
還有中國的航母制造,很多人總覺得慢,造到現在才3艘,應該趕緊把數量拉到十幾艘超過美國至少持平。以咱們的工業能力,這是可以實現的,但我們海軍人員培養的速度跟不上,更為重要的是,軍備生產和更新需要有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節奏,最好的節奏就是按部就班,一步步來,因為制造軍備的工廠產能、軍工企業科研人員、產業工人、使用裝備的軍人、后勤維護人員,這一環一環都是配套的。你得讓各環節長期有活干,這樣整個產業鏈才能維持下去。
否則,假如你同時開工10艘航母,3-5年就超過了美國,第6年還繼續開工新航母嗎?不需要繼續造了,那這一整條產業鏈就會閑置,相關人員也沒活干了,企業如何為繼?為什么美國人如今無法登陸月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年參與阿波羅計劃的工程師基本都不在了,完整生產線也不在了,甚至連圖紙都找不齊了,找到了也不一定看得懂了。
所以咱們軍備更新的速度只能也必須一步步來,維持整個產業鏈的長久穩定運轉,可持續發展才是最合理的。大家不要指望中國海軍一兩年之內就反超美國,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超越過程,可能會在10年以上,這是我們出于整體戰略還有產業發展節奏的綜合考慮。
難怪小國養不起航母!看遼寧號與山東艦的消耗,就知道有多可怕!
大廠扶持的草臺班子——極越汽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華裔科學家被迫離開美國,丘成桐與部分中國網友觀點P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