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亞太版北約事實上已然成型!北約東擴至亞太,怎么看? |
2024年北約峰會7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今年適逢北約成立75周年,加上芬蘭和瑞典的加盟,擴容至32個成員國后首次聚首,且俄烏沖突延宕至今,日韓澳新四國領導人再度獲邀參加,等因素,讓這屆北約峰會更引人關注!一場北約國家的聚會與亞洲乃至大洋洲國家有何關系?“亞太版”北約是否已經成型了?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已經是連續三年獲邀參加北約峰會。
北約不是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嗎?怎么把亞洲和太平洋沿岸國家也帶上了?
不同于一般認知里的北約東擴,實際上在冷戰結束以后的30多年時間里,北約不僅僅在歐洲實現了東擴,也事實上在亞太地區實現了擴張。
2006年,時任美國駐北約大使紐蘭首次提出“全球伙伴關系”的概念,試圖通過與日韓澳新四國建立一種“準北約成員國”的聯系機制,借此擴大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2012年至2014年間,北約先后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簽署了“個別伙伴關系與合作計劃”。
2021年9月15日,北約領袖美國和英國拉攏澳大利,三國宣布在國防領域緊密合作,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
2022年5月5日,韓國成為北約網絡防御中心的正式會員,成為首個加入該中心的亞洲國家。
2022年9月27日,韓國駐比利時布魯塞爾大使館設立韓國駐北約代表處。
2022年11月4日,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絡防御中心。
2023年1月11日,日本與英國簽署《互惠準入協定》允許英國軍隊在日本領土上部署。
2023年7月12日,日本與北約簽署“個別針對性伙伴關系計劃”。
2024年4月25日,日本正式加入“奧庫斯”聯盟。
2023-2024年,北約又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將關系進一步升級為“量身定制的合作伙伴項目”。
最根本的,是“美日軍事同盟、美韓軍事同盟、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安保條約”,在軍事安全上只要綁定了美國,其實就自動綁定了北約!是不是正式加入北約完全可以繞開,因為只要美國參戰,北約集體防御就可以啟動。
其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某些北約成員國表態“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多么虛偽!烏克蘭處于戰爭狀態不符合加入北約的條件,但只要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能與烏克蘭簽署共同防御條約,就可以事實上為烏克蘭啟動北約集體防御。但是,誰又真的愿意這樣呢?
除了上述國家外,印度也被納入了北約聯合網絡防御示范中心的架構之內。
不管是叫“亞太版小北約”,還是“印太版北約”,或者叫“北約在亞洲東擴”……歸根結底都是由同一顆大腦在操控的,那就是美國華盛頓。這可不是什么另起爐灶,而是典型的“兩條腿走路”,一只腳踩在歐洲,另一只腳插足廣袤的太平洋。
北約東擴至亞太,怎么看呢?
北約東擴的底層邏輯,是基于海權博弈。回看冷戰以來的這三十多年,北約在歐洲實現東擴,一步一步地在海上收緊了套在俄羅斯脖子上的繩索。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先后喪失了波羅的海、黑海的出海口,而隨著部分北歐國家加入北約,巴倫支海這片“凍海”也已經不再安寧。北約就是通過一步步壓縮俄羅斯的海權,進而將壓力由海向陸一步步向地面傳導的。
俄烏沖突的爆發,正是北約這種步步緊逼態勢引發的劇烈反彈。它以地面戰爭的方式呈現,那只是因為俄羅斯已經無力構建一支能夠怒海爭鋒的艦隊了。
順著這個邏輯往東看,中國~事實上也在經受以美國主導的軍事擠壓。北約在所謂“印太”地區的東擴也是從海上發起的,路徑也是一樣的,那就是企圖壓縮中國的海權,威脅中國的海上生命線。
中國可沒有俄羅斯那樣的資源稟賦,對海權的依賴性是更高的。我們民生和經濟,嚴重依賴海外貿易。如今的美國和歐洲,已經把中國的產業看作威脅……所以諸位,誰說他們不想把繩索再一次套在中國的脖子上呢?不發展強大的海軍御敵于國門之外怎么行呢?
要讓北約真正實現在所謂“印太”地區的東擴,就得需要一個假想敵。美國作為盟主又是如何將一眾盟友統合在一起的呢?
任何軍事同盟的結成,對內都需要一個很具有說服力的動機,基本都是有一個強大的外敵,如果沒有,那就捏造一個假想敵出來。無論是一戰的同盟國與協約國之爭,還是二戰的軸心國與同盟國之爭,抑或是冷戰時期的北約與華約的軍事對壘,都是如此。
作為霸主,美國要協調那么多盟友之間的關系是需要付出極高成本的。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很微妙的問題:如果來自外部假想敵的力量越強大,鐵桿盟友所迸發出的向心力也就越強,盟主所付出的統合成本也就相對沒有那么高;但一般盟友就會基于自身安全和發展考量,玩大國平衡、往往是腳踩兩只船。
攤開了說就是,美國正試圖在觀念里給盟國塑造一個強大的假想敵,也就是所謂的“中俄軍事同盟”,然而,這樣做能有多大效果呢?
首先,“中俄軍事同盟”不存在!
中俄兩國是如何定義彼此雙邊關系的呢?今年5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中俄兩國共同發表了《在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里面有一句畫龍點睛的話是這么說的:雙方指出,當前的中俄關系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也就是說,中俄之間的雙邊關系根本不是軍事同盟的關系。
其次,如果真有那么一個所謂的“中俄軍事同盟”,
那么你覺得北約還有可能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指手畫腳嗎?早就躲回華盛頓了。
眼下,俄烏沖突正憨,北約是積極對烏軍援,中國勸和促談但總被指責不幫烏、或被指責幫俄,如果真是“中俄軍事同盟”,憑借中國巨大的工業產能,別說拿下烏克蘭,我認為拿下歐洲也不在話下。那就真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美國為首的北約正在國際輿論上捏造一個假象:所謂“中國對俄羅斯進行了軍事援助”。如果僅僅是因為中國沒有加入一些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就可以被認定為軍援俄羅斯,那么國際上200個國家大多數國家都在“軍援俄羅斯”?這根本就是一個強盜邏輯。
在歷史上有些國家就是“列強”出身,霸道慣了,手里有錘子看誰都像釘子,看誰都以為對方也想當錘子。這是他們囿于殖民侵略歷史的路徑依賴與認知短板,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我們或許短期內無法扭轉他們的這種認知,但我們千萬不要忘了,這個世界并不僅僅由這些“列強”構成。還有更多的國家根本不認同“列強們”的這套強盜邏輯,因為他們也曾在歷史上被欺辱過、被殖民統治過。而這些國家,恰恰對中國的崛起寄予希望。
中國就是立志于走一條不同于西方列強們擴張的道路,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全球同此涼熱的公心。
對于一個自信的大國而言,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北約東擴也好,亞太化也罷,很大程度上也是用來唬人的,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只要我們自身保持發展,北約折騰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為,實力不允許!
如何從哲學的高度看待俄烏戰爭的性質?
中國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歐洲嗎?
真正的社會主義優越性,說清楚本質,到底是什么?
怎么看?俄羅斯外匯交易幾乎100%以人民幣結算!
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西方金融發展模式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