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2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1(418主題貼) |
登錄:1135 |
|
|
就業出口變窄 困擾中國對外漢語畢業生 |
新華網濟南7月1日電(記者劉寶森、高潔)全球漢語熱刺激了漢語教師需求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高校對外漢語招生擴容。然而,時下種種現實表明,就業出口變窄令中國對外漢語教育高校畢業生倍感困擾。
2012年高校畢業之際,曾滿懷著架設東西語言文化交流橋梁夢想的部分大學畢業生反映,漢語培訓人才需求與供給兩者發展并不平衡,畢業后長期在海外從事漢語教學不是長久之計,選擇回國卻又錯失最佳就業時機,這些不曾預料的問題讓他們左右為難。
(其實,幾乎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坐落于孔子誕生地的山東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的胡娜今年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2011年,她通過國家漢辦的選拔,以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身份奔赴海外的孔子學院工作,一年任期結束,她最終決定繼續留任。
胡娜到國外工作是為了彌補國外漢語師資短缺。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12月,中國共在105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358所孔子學院和500所中小學孔子課堂,累計派出漢語教師志愿者1.4萬多人次。
中國教育部自2004年啟動實施“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計劃”,選派高校應屆畢業生、在讀研究生赴國外從事漢語教學志愿服務工作。
胡娜說,最初選擇這一專業是出于對對外漢語教師職業的向往,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到中國來留學,先后在兩個國家的教學經歷也讓她切身感受到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然而現在海外繼續留任卻是出于在國內難以找到對口工作的無奈。
胡娜就業中遭遇的尷尬比較有代表性。海外漢語教學的師資供不應求,大量的對外漢語和漢語國際教育的畢業生傾向于暫時出國擔任并非正式的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然后回到國內再謀出路,否則憑這個外向型特征明顯的專業在國內較難找到對口的工作。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某2009級碩士研究生在2011年10月完成了對北京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數十所高校碩士畢業生的就業調研。以北京大學為例,2007年到2011年,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對外漢語碩士畢業生基本上呈直線下降趨勢,從2007年100%到2010、2011年的12.2%、13.89%。這個數字表明,絕大部分的對外漢語碩士畢業生在畢業之時都“轉行”了。
統計顯示,2011年,國內對外漢語本科招生院校超過300所,每年招生約1.5萬人。但在中國本土從事對外漢語教師招聘學歷標準基本為博士以上,想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只能選擇一些民辦的語言培訓機構或國際學校,而這樣的就業選擇在本科畢業時就可以實現,研究生處于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階段。
同樣是今年畢業的山東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廖環剛剛結束在蒙古國的任期回到國內,在國內短暫休整兩個月后又要去韓國教授漢語。據她透露,讀研伊始,同學對專業前景均抱有美好的期望,等到畢業時才發現種種尷尬。
今年5月,教育部發文給予赴國外漢語教師志愿者服務期滿后的就業、升學給予一定的優惠鼓勵措施。然而,國內激烈的就業競爭,絕大多數漢語學習者在國外,面對國內已經飽和的漢語教師市場,出國教學仍然是熱門的選項。
廖環說:“借助海外教學這個平臺,能夠參與組織很多高端的文化推廣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語言和文化。”同時她又擔心,在外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大齡未婚的女老師。在外面的時間越長,年齡越大,回國找工作、成家就越尷尬。
(其實,幾乎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