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鼓勵生育基金惹爭議的任澤平,會不會預言成真? |
事實上,任澤平的出圈言論不止于此,2014年在大部分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的時候,任澤平發出戰熊市的檄文,喊出“5000點不是夢”,當時有股民稱“任澤平是不是瘋了?”之后是一波牛市。當股市沖上5000點的時候,不是任澤平瘋了,而是股民瘋狂了,開始加杠桿沖進去。這個時候任澤平又說“海拔已高,風大慢走”。后來股市的結局,大家都不愿意去回憶。也正是那一年,任澤平憑借前瞻性的精準預判,獲得證券分析大滿貫冠軍,一戰成名。
除了股市,任澤平還在房地產上發聲,2015年提出“一線城市房價翻一倍”,當時爭議頗多,“不幸”的是事后看這一預判又被驗證!伴L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了任澤平判斷房地產的邏輯三板斧。
再之后,任澤平到了恒大,一去便建言降負債,反對多元化擴張。并因此大受批評,不得不遠避北京,長年在公司被邊緣化。再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試想如果在2017年任澤平的諫言能獲得采納,恒大可能是另一番前景。
可以說,自從任澤平從官方智囊機構下海以來,令各界“震撼”的觀點就一直伴其左右。
回頭來看,從2014年的“5000點不是夢”,2015年的“一線房價翻一倍”,2017年的諫言房企降負債,2020年的“新基建”“放開三孩”,一開始都是飽受爭議,但最終都成為事實。
科學史上、思想史上,那些前瞻性的、創新性的觀點和研究發現,無不在一開始都會引發熱議、大討論甚至飽受爭議,因為這些開創性的觀點超越了社會的一般性認知。從大討論、爭議到共識,正是創新性觀點與研究的正常演繹。
那么,任澤平可以不可以像一些經濟學家那樣低調?畢竟低調就能避免很多爭議。當然可以,但那就不是任澤平了。
區別于一般經濟學家,觀點鮮明,不模棱兩可;專業硬核,通俗接地氣表達,任澤平總是能一語中的,互聯網時代更是把這些進行了放大。其朋友圈的簽名寫道“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練致良知”。任澤平自己經常提到“做有溫度、有情懷、有責任的研究”。
從任澤平過往的研究和言論來看,只要他認為是對公共政策有益的,他都會以簡單直接明了的方式給予呼吁,并用專業硬核的研報、犀利接地氣的觀點來引發大家的關注和大討論。
說回這次任澤平提議的“印錢生娃”,一年印鈔2萬億,這對絕大部分人而言,確實足夠吸引關注度,并引起了軒然大波和廣泛討論。也許,對于任澤平而言,這種群體的關注和大討論,恰恰是他在推動社會進步中所希望看到的。
任澤平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看似如此有爭議的建議?事實上,梳理任澤平的觀點發現,其對生育話題的研究關注早就開始。可見,這樣的提議,也并非一時之念。
在2020年,放開三胎政策尚未出臺之時,任澤平呼吁,“考慮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放開生育爭議較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從盡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并觀察效果!
有人問,任澤平這樣一個宏觀經濟學家為什么會關注生育問題呢?
這或許與任澤平研究了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史有關。如,任澤平在2018年發表的關于韓國經濟發展史的文章中,其中引入的參考文獻中就有明確表述:1986年至2006年,韓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持續下降,下降的原因,是老齡化和低生育率現象加重,勞動力供不應求,設備投資不振,資本投入減少,勞資關系緊張,服務產業效率低下,研發投資效益不高。最近三十年的日本經濟與人口情況亦是相類似。
也許是看到了人口增長率對一國經濟的深遠影響,再結合中國生育率持續下降,老齡化趨勢增加的現狀,任澤平開始呼吁放開三孩兒。
2021年5月,放開三孩兒正式成為官方決策。然而,從鼓勵到生育率提高的真切發生,并非一朝一夕可見,需要時間,更需要策略與手段。
客觀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發展,女性越來越獨立,已經擺脫掉從體力勞動時代需依附男性的婚姻狀態,并在科技創新的智力勞動時代女性普遍在工作中、收入中齊平男性甚至超越男性。除此之外,隨著經濟發展,新一代年輕人更加追求個性和生活質量,而撫養孩子引發的經濟和生活壓力在當下成本驟增。這些因素,都導致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者在加劇。
任澤平“印錢鼓勵生娃”這一建議言論,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說其是“臨時起意”、“橫空出世”、“嘩眾取寵”,確實不夠客觀。事實上,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生育問題也是各國頭疼且鼓勵的,而且普遍將孩子作為未來國家的重要資產來進行投資、補貼、保護。
其實,任澤平在提出爭議觀點之前,長期做了不少基礎研究,包括中國人口形勢,包括世界各國人口歷史分析,比如《美國人口報告》《日本人口報告》《中國人口形勢研究報告》《中國生育報告》等等,無一不是大部頭研究。穿透“印錢鼓勵生娃”這一建言,我們更應該關注其背后的數據和資料論證,才能真正求解。
從另外一個邏輯來看,這種爭議本身也凸顯出當下“鼓勵生育”的配套機制有待改進,大家生育意愿依然不高的現實。因此,任澤平的觀點初聽起來確實頗有爭議,但其是在尋求破解之道。就算引發一些爭論,也是好的。至少,能讓更多人看到可以發力的政策點,讓政策制定者可以有更多維度的審視甚至去重視,并讓政策的出爐和實施更加有效。
比如,經濟學家王小魯就不贊成任澤平的“印錢觀點”。但不認同之余,王小魯提出,解決生育率低要從根上找原因,優先解決這部分困難人群在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包括城市戶籍、住房保障、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孩子教育等等。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周天勇近日就表示,要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三孩政策落地,需要多措并舉,多些真招實招。周天勇建議,“生孩子總要有地方住 ,當務之急要降低居住成本”、“財政支出也應當向穩定人口結構和規模方面傾斜”等等。
這些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觀點碰撞。在這場大討論中,其他專家學者給出了不同的解決路徑,但解決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需要錢,這個路徑怎么走?那么,任澤平給出了“2萬億”的藥方。
除了任澤平的藥方,還有沒有別的藥方?都是可以討論和碰撞的。隨著討論的深入,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理性觀點被碰撞而出。也許有一天,那些建議就能成為真正的政策惠及到相關的人。
就像,上市公司大北農宣布員工生育第一胎獎勵三萬,第二胎六萬,第三胎九萬;甘肅臨澤對生育二孩、三孩的戶籍常住家庭,在縣城購買商品房給予4萬元的補貼,在集鎮購房商品房給予2萬元補貼;江蘇南通針對未滿18歲的二孩、三孩家庭,在市場價上補貼200元、300元每平方米的購房補貼。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8‰。2021年凈新增人口48萬人。
有媒體統計,1062萬的出生人口,創下了近年來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比2020年減少了138萬。同時,相比2020年,2021年凈增長人口為48萬人。第一財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對1949年以來歷年人口凈增量梳理發現,2021年凈增人口數量創下了近60年來(1962年以來)的新低。
在嚴峻的人口增長下滑形勢下,任澤平建議的“印錢生娃”飽受爭議,但其提出的呼吁各界重視中國生育問題應該引起關注,畢竟這是國之大事。同時,對于本身就專業深入研究人口問題多年的任澤平而言,他的建言雖然現在看來有些驚人、爭議,但在大討論之后,誰也不能說對促成“鼓勵生育”配套政策沒有推動意義,甚至不排除未來有一天真的可能部分落地。
面對中國人口增長持續下滑的壓力,鼓勵生育并形成配套支撐,讓人口數量更均衡、讓每個人更幸福,這是需要人口、經濟、政治、政策、社會等各維度專家學者參與建言的一場大討論。名利之下,我們對臨時起意的建言可以多些爭鳴,而對有專業深入研究為基礎的建言更應包容,“鼓勵生育”這事畢竟是國家之公益與未來。我們相信,“生娃補貼”遲早是會來的,只是多與少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