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kf |
![](./upfile/userface/20072251215187804.JPG)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38分 |
注冊:2007-2-25 |
發表:10(7主題貼) |
登錄:4 |
|
|
中國咨詢產業呈新格局 現狀分三大群體 |
正確認識中國咨詢產業的地位與作用
咨詢產業在中國的地位及作用是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的。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是計劃經濟,一切都是指令性的,長官意志決定一切,所以就沒有咨詢產業存在的空間。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計劃經濟的退出,就必然的出現了這種市場需求。企業和政府的領導者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同時也面臨內部運作機制和管理上的許多復雜和棘手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企業的領導者們只憑他們有限知識和經驗來進行決策已經是遠遠不夠的;即使他們可以組織本地區本部門的人員來進行有關的調查研究,但由于受到知識和專業限制,這種調查研究大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總是跳不出本地區和本部門經驗性的圈子。
這時就需要具有更多專業能力、更廣博的知識結構、更充分的信息資源的專家和他們所在的機構———“外腦”來為他們出謀劃策,使他們的思想和認識受到新的啟發,使他們的決策更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正確性,使他們的行為更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同時使他們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勝人一籌。
中國咨詢產業已經初步形成
中國的咨詢業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起步的,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總體上看,中國咨詢產業已經形成。
之所以說中國咨詢產業已經形成,首先是因為它在中國現實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已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
其次,它已成為專門通過知識和智力來為社會各方面需求提供中介服務產品的生產門類,而這種用智力和知識提供服務已經形成社會經濟產業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三,它已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生產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征是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來為社會提供中介服務,它的產品則是各類咨詢服務和成果。
第四,咨詢類產品作為商品已經得到社會越來越廣泛的承認,政府和企業為這類咨詢服務所付的費用成為這類產品的商品價值。
第五,與其他產業一樣,咨詢業作為一個產業它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產、銷售和運作機制,形成了自己特有管理模式,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利潤機制和分配機制。
中國咨詢產業的發展現狀
從目前現狀來看,中國咨詢產業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群體。
第一大群體是有資質的專業咨詢機構和企業。
如法律咨詢、工程咨詢、財會咨詢、管理質量認證咨詢等,這類咨詢群體的有四個特點:
一是它們(包括它們的從業人員)都是具有特許資格的(即有資質的);
二是它們是非常專業化的;
三是它們開展的咨詢業務都要嚴格按本領域的專業標準進行操作,而這些標準大都已經相當規范化甚至國際化了;
四是它們的市場是相對封閉的,業務性質也是相對穩定的。
第二大群體是純商業類咨詢企業。這種咨詢企業也有四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它們的業務大都是直接面向市場為企業進行商業性操作的咨詢服務,如品牌策劃、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推廣等等;
二是這類企業對從業人員和業務資質都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注冊資金和運行成本也不需要太多,成立起來也比較容易,因此目前這類企業在咨詢業中所占數量較多,但單體規模都不大;
三是由于這類企業面對的市場需求比較明確,因此它們的業務操作和咨詢方法也不斷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已逐漸形成了專業化的特色;
四是這類企業所面對的市場十分廣闊,且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因此這類企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第三大群體是研究和咨詢相結合的咨詢機構。
這類機構有五個特點:
一是它們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是原有研究機構面向社會市場化運作的產物;
二是它們研究的對象一般來說是各級政府和大企業,咨詢的課題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宏觀的,例如發展戰略、發展規劃、體制及政策設計、重大項目科研御淑堂怎么樣美白什么化妝水好好用眼霜哪個好左旋哪種瘦身效果好、重大資產運作等等,也可以說它們所做的咨詢大量都是高層決策性的咨詢;
三是由于這類機構所面對的需求比較廣泛,課題的性質往往差別很大,并不局限在某個專門的領域內,因此它們的咨詢是一種復合性的咨詢;
四是它們所使用的咨詢方法基本上是以研究為依托,以研究帶咨詢,再以咨詢推動研究;
五是由于這類咨詢機構在政府決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來說它們與政府的關系比較密切。
從時間上來看,這三類群體的發展也是不同的。
(世界咨詢師-全球最大的權威專業咨詢平臺)
首先,專業類咨詢群體應該說存在的時間是最長的,在計劃經濟時代就存在不少法律、財務、工程方面的咨詢機構,但它們作為產業,則應該是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后才發展起來的。
其次,研究機構中開展面向市場的咨詢業務則是從八十年代中期首先從大學和各類科研機構開始的,此后逐漸到九十年代有了一個比較大的發展,現在許多科研院所和大學研究機構中已經形成了專門的咨詢隊伍,并且成長起一些新型的咨詢機構。
第三,純商業化咨詢企業的大量興起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形成和逐步成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越來越需要對企業和產品進行包裝設計、營銷策劃和進行市場開拓,因此符合這種需求的純商業化咨詢企業就應運而生,大量涌現,并成為中國咨詢產業中為數最多的一支生力軍。
目前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是,中國的咨詢產業三大群體之間開始出現相互融合的苗頭。
它們一方面是表現在彼此業務有互相延伸之勢,例如一些研究咨詢機構的業務在向低端延伸,開始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場和面向企業,進行操作性的咨詢和策劃;而不少有實力的商業性咨詢公司則開始向高端延伸,開始進行宏觀和政策研究,開始做戰略和規劃的咨詢業務。同時這兩個群體也正在不斷向專業咨詢的領域滲透。
另一方面是表現在三個群體之間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合作關系,正在形成越來越多互補互利的業務聯盟。
中國咨詢產業與國外相比的優勢與劣勢
中國的咨詢業盡管近年來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國外咨詢業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
就全球來看,咨詢產業的崛起是在二戰后,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開始的,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國的“蘭德公司”,最早開始把研究機構中產生的成果變成商品出售給美國政府,我認為這是全球咨詢產業開始發端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
從此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研究機構也開始發展咨詢業務。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適應各種各樣市場需求的咨詢機構和企業,以及各種各樣的咨詢產品,在西方發達國家廣泛地發展起來。
現在國際上既有蘭德公司這樣的久負盛名的以研究為特色的咨詢機構,也有像麥肯錫、普華永道這樣大型的專業類商業咨詢公司,他們發展的規模和檔次都是目前我們所無法望其項背的。僅從這些企業每年的咨詢收入達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來看,我們就根本無法與為他們相比。它們確實代表了當今世界最發達最前列的咨詢產業水平。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咨詢產業不僅是剛剛起步,更重要的它的發展和作用還沒有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這也許是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咨詢產業也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有人擔心入世后西方大的咨詢企業進入我國,會壟斷我國的咨詢市場,會使我們“國產”的咨詢機構和企業“無地容身”。實際上情況并非如此。
因為咨詢這一行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政府和企業所提供的決策建議必須符合當時當地的實際,必須在現實社會環境中有可操作性。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咨詢機構和企業最大的長處,是外國咨詢機構和企業最大的短處。
只要中國的咨詢機構和企業能夠把國外先進的咨詢理念和方法吸收進來,結合自己的實際國情和理論經驗進行改造和提高,則完全可能在與西方發達國家咨詢機構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完全可以與他們一爭高下。
|
[本貼被admin于2007/2/25 17:14:58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