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402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721(418主題貼) |
登錄:1135 |
|
|
IMF:全球債務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高50%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2017年全球債務總規模達到182萬億美元,較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高50%。不過,IMF也表示,考慮到公共資產的價值也在增長,情況看起來不那么嚴峻。
據IMF統計,占據全球GDP 61%的31個國家公共資產規模達到101萬億美元,相當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IMF還表示,各國政府改善對非金融性國有企業和金融資產的管理,可以帶來占GDP達3%的收入,這相當于發達經濟體一年的公司稅收。IMF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列為改善資產管理,應對負債增長的正面典型。
美國盡管年初至今,各項經濟數據喜人,但是IMF強調其公共資產面臨的嚴峻貶值壓力,這當中以公共養老基金、抵押貸款和學生貸款尤甚。長端利率抬升、股市和樓市快速下跌,這將導致美國公共資產凈值縮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GDP的26%。
相比之下,IMF預計印尼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將促進經濟增長,公共財富也將水漲船高。
此外,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在周二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IMF將2018及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均由3.9%下調至3.7%,為2016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
IMF同時還下調中美兩國經濟增速預期,其中2019年美國增速預期由2.7%下調至2.5%,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由6.4%下調至6.2%。IMF對今年中美兩國經濟增速預期維持不變,分別為6.6%、2.9%。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全球貿易問題不斷發酵,美聯儲持續加息,新興市場依然陰霾籠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逾兩年來首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在周二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IMF將2018及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均由3.9%下調至3.7%,為2016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
IMF同時還下調中美兩國經濟增速預期,其中2019年美國增速預期由2.7%下調至2.5%,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由6.4%下調至6.2%。IMF對今年中美兩國經濟增速預期維持不變,分別為6.6%、2.9%。
IMF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表示,對于美國而言,在財政刺激下經濟強勁增長,但這也推動利率走高,一旦部分財政刺激政策退出,其經濟增速就將開始放緩。
IMF還預計,歐元區經濟今年增速為2%,較7月的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日本經濟今年將增長1.1%,較7月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
在通脹方面,IMF預計全球范圍內通脹水平都將走高,這主要是受到商品價格走高的推動。不過在剔除能源等價格波動大的項目之后,各國核心通脹將表現各異。
貿易問題引擔憂
IMF《世界經濟展望》每年發布兩期,發布時點分別為4月和10月。在最新一期報告中,貿易問題成了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的主因。
IMF表示,貿易政策以及不確定性的影響,在宏觀經濟層面愈發突出。鑒于全球貿易政策的擾動繼續發酵,現在看來,此前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過于樂觀”。
報告寫到:
短期而言,現在看起來更加顯著的下行風險在于貿易政策帶來的進一步擾動。這包括兩個主要的貿易協議——美加墨貿易協定(目前仍待立法通過)以及歐盟(正在就英國退歐條款進行談判)。
美國對華關稅以及在更廣范圍內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可能會擾亂現有的供應鏈,尤其是如果這些措施遭到報復。
在最新報告中,IMF下調了對全球貿易量增速的預期,預計今明兩年商品和服務總貿易量增速分別為4.2%、4%,較此前分別下調0.6及0.5個百分點。
新興市場風險
IMF表示,發達經濟體核心通脹幾無變動,因而持續享受著相對寬松的金融市場狀況,但是新興經濟體則是另一番景象,過去六個月中金融市場狀況顯著收緊。
報告稱,對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包括阿根廷、巴西、南非以及土耳其在內,隨著美國貨幣政策的逐步收緊,疊加貿易問題上的不確定性以及部分特殊因素,導致了資本流入受阻、貨幣走弱、股市疲軟以及利率和利差受到抑制。
與此同時,IMF認為,在過去多年中全球金融狀況寬松期間,新興市場累積起來的大量公司債和主權債,也成了潛在的風險點。
IMF同時也強調,近期新興市場出現的狀況并不代表投資者的全面撤離,IMF也不認為當前出現的特定問題會外溢到基本面強勁的國家。
報告稱:
鑒于他們共同面臨的市場緊縮問題,不少新興經濟體通過利用現有貨幣政策框架以及靈活的匯率政策,總體表現相對不錯。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面對大型國際市場沖擊更易受到影響的風險也已上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到深陷惡性通脹的委內瑞拉時,IMF預計該國經濟在連續五年萎縮后,2018年實際GDP將繼續萎縮18%,2019年進一步萎縮5%。
在通脹方面,IMF預計今年底委內瑞拉通脹水平將飆升至百分之137萬,明年將進一步升至百分之1000萬。
政府應對工具有限
IMF表示,如果上述風險爆發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和過去相比,各國政府此時能夠挽救局面的政策工具也少的多,這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報告寫到,要認識到上述問題對經濟增長構成的威脅,必須要思考一旦這些風險成為現實并導致大范圍的經濟衰退,這時各國政府將如何面對。
答案并不能讓人放心。
多邊國際政策協作機制正遭到抑制,貿易領域尤其明顯,這需要得到加強。
和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相比,政府所擁有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工具更少,因此需要構筑財政上的緩沖,并加強在其他方面的彈性,包括升級金融監管體制,以及實施能夠促進企業和勞動力市場活力的結構性改革。
財政部長劉昆:前7個月稅收超10萬億,個稅同比增20.6%
電動車產業鏈大洗牌加速 業內企業或“九死一生”
中美之爭:人類第5次科技與產業革命的終極競爭
科技部發布99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
官學商群星云集2018“經濟50人論壇”非典型解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