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quouo"></strike>
<ul id="quouo"><sup id="quouo"></sup></ul>
  • <strike id="quouo"><menu id="quouo"></menu></strike>
    <center id="quouo"><samp id="quouo"></samp></center>
    企業培訓
    首頁 地區推薦 清華EDP 企業內訓 公開課 職業培訓 HR資訊 培訓需求 培訓公司 培訓顧問 客戶服務 在線論壇
    當前類別 > 在線論壇
         
    巔峰培訓論壇 > 培訓產業論壇 >
    你必須先進行登錄 才能發貼,注冊新會員請點這里.
    今日貼數:7835 |主題總數:77151 | 帖子總數:80078 | 會員總數:2538

    最新貼子 |  熱門貼子 |  搜索貼子 
      本版搜索:  
    清華大學總裁班目錄 │││ 北京大學總裁班目錄 │││ 中國能源電力企業家班 │││ 國家職業資格考證
    人力 營銷 財務 生產 職業經理 投融資 收藏品藝術品投資鑒賞 能源班 特色小鎮班 PPP實戰 經營方略CEO班 私募投資(PE) 清華教授、能源局領導、知名企業家,培養全球化視野及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能源企業領導者 人力資源師國際財務師安全評價師信用管理師對外漢語教師
        您是本貼的第 17794 個閱讀者  
      主題:“劇場效應”綁架下的當代教育 2018/9/19 16:22:14  
       大眾創業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1998分
       注冊:2016-1-29
       發表:715(265主題貼)
       登錄:1742
    1 
    “劇場效應”綁架下的當代教育
         (一)什么是“劇場效應”?
        
         關于“劇場效應”的解釋有兩條。
        
         第一條是大學者盧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當時的巴黎成了一個大劇場,每個巴黎人在巴黎這個劇場中觀劇,同時又主動被動的參與演出。所有人既是觀眾,又是參與演出的演員。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人們完成了自我的異化。
        
         第二條是個經濟學概念。大意是說,如果劇院突然著火了,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每個人都選擇快速奔跑出去。導致的結果是大家擁堵在大門口,形成了集體的悲劇。寓意是指:個人最求利益最大化會導致集體秩序失衡,最后形成整體悲劇。
        
         在這兩個概念中,共同點是個人角色和社會環境的失衡。這就是“無序”局面。
        
         “無序”的結局通常是“雙輸”“多輸”甚至“全輸”。到最后,往往沒有一個贏家。
        
         “惡序”的結局通常是“單贏”,一般至少有一個贏家。
        
         “無序”導致的結果比“惡序”還要壞。
        
         這就是,為什么“壞秩序”比“無秩序”要好一些的解釋。
        
         所以,秩序就顯得重要了,法律就顯得重要了。
        
         “良序”的出發點不是維護局部利益(不管是弱者,還是強者)的最大化,而是維護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糟糕的是,當下教育從未建立過“良序”,一直在各種“壞序”中淪陷,然后終于無可挽回的墜入了“無序”的深淵。
        
        
         (二)另一種“劇場效應”
        
         來說一種又相似,又略有不同的“劇場效應”。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為身高較矮),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求助劇場管理員,管理員卻不在崗位。于是,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后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了站著看戲。
        
         有什么區別嗎?
        
         先站起來看戲的人在短時間內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來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來幾乎相同。
        
         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著看戲,所有人都更累了。
        
         所有人,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成本,得到了和原來一樣的(甚至更差)觀劇效果。
        
         更悲劇的是,雖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會有任何人選擇坐下來看戲。
        
         因為,誰選擇坐下來,誰就啥也看不到。
        
         相反,還會有人開始站在椅子上看戲,引發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戲。
        
         于是,一種空前的奇觀出現了,某處的椅子不是用來坐的,而是用來站的。
        
         結果,破壞秩序的人沒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則是受害者。
        
         表面上,要怪那個破壞秩序,先站起來的觀眾,是他,首先破壞了秩序。
        
         實際上,真正的責任人,應該是劇場的管理員,畢竟,他是秩序維護者。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三)“劇場效應”綁架教育舉例
        
         “劇場效應”正在中國教育泛濫成災。中國教育被惡性失序綁架,在每況愈下中加速墜落。
        
         舉例一:不斷延長的上課時間。
        
         學生應該每天有多長時間的學習時間?國家有規定,生理也有規律。然而,“劇場效應”卻一再突破國家規定和學生健康的底線。
        
         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階段為例,其邏輯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坐著看戲):所有學校都按國家規定執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課,每天上8節課,沒有早晚自習,挺和諧的。
        
         第二階段(個別人站起來看戲):突然,有個學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課,每天上10節課,結果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贏得了家長的好評和追捧。
        
         第三階段(所有人站起來看戲):于是,其他學校迫于業績考評和家長的壓力,也被迫跟進。一段時間后,學校都成了六天上課制。一個學校不守規矩必然演變成所有學校都不守規矩(除了那些自己放棄競爭的所謂“爛校”)。于是大家的辦學時間達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階段(站在椅子上看戲):某些學校索性失去下限,改成兩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習。更有甚至發展到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才休息。于是,其他學校也被迫跟進。
        
         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學校一個月才休息半天,盡管駭人聽聞,但比比皆是。
        
         盡管有部分學校迫于壓力,沒有完全跟進,但再也沒有任何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膽敢回到五天上課制、不上早晚自習的起始狀態了。所有學校都退不回去了。
        
         當大家都變本加厲的延長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后,所有學校在這個恐怖的節奏下達成了新的平衡:先延長時間的學校在一小段時間內取得一定優勢(如某些縣中),但隨著其他學校的迅速跟進(市中、省中也在上課時間上“縣中化”),這些先發學校的優勢也逐漸喪失。各個學校與原來五天工作制的情況下比較,辦學成績和排序沒有本質變化。不同點是:所有學校、學生、教師都更累了,但得到的仍是原來那個排名而已。只是,誰也不敢再回到五天工作制,誰也不敢退回去了。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舉例二:愈演愈烈的補課。
        
         上述舉例說的一般是高中。高中,似乎是政策監管的特區。初中和小學,國家政策還是卡的比較嚴的,畢竟,對這么小的孩子們下手,大多公辦學校還是略感不好意思的。于是,另一個替代品上場了:補習班。
        
         第一階段(沒有人上補習班):班里同學們學習成績有好有差,好在老師和家長們并未特別在意孩子們成績好壞,幾乎沒有人會為了提高分數上補習班。這是起始狀態。回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那時社會上幾乎沒有補習班這種鬼東西存在。
        
         第二階段(個別人上補習班):突然,有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補課,或者是上的補習班,或者是找的一對一的家教,短時間內提升了自己的成績排名,引發了其他家長的效仿。
        
         第三階段(大部分人上補習班):于是,競爭愈演愈烈,別人上補習班成績提升了,你不上補習班就相對落后。班級里幾乎所有同學都上了補習班。結果大家的成績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狀態。
        
         第四階段(追求名牌補習班和名校老師):上補習班已經不夠給力了,需要上名牌補習班,找名校老師補習。“你家孩子報的哪個補習班?”,已經成了很多家長聊天的中心話題。某些“名牌補習班”一位難求,招生甚至比公辦名校還牛氣,放學時常常造成交通擁堵。一些“名校老師”更是炙手可熱,大賺鈔票。更有補習班或老師違規宣傳,拉大旗扯虎皮者有之,李鬼冒充李逵有之,坑蒙拐騙者也不乏其人。
        
         過去是學習差的上補習班,現在是學習好的上補習班。為什么好學生也上補習班?因為別的好學生也正在補習,正在變得更好,你不努力就會落后!至于學習差的,甚至連補習班也不收。好多補習班,要報名需要先考試,掏錢還不一定讓你來上。
        
         如此愈演愈烈,可苦了家長和孩子們了。
        
         吊詭的是,如此惡性競相上補習班的結果,得到的是和原來一樣的排序和升學結果。不同點在于:家長們的經濟負擔更沉重了,孩子們的童年更加悲催了。而補習班和補習老師則大肆斂財,喜笑顏開。道理都明白:如果大家都想通了,都不上補習班,給孩子們減負,給家長們松綁,不好嗎?但,誰也回不去了!因為誰也不敢也不愿先停下來!誰先停下來誰吃虧啊。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舉例三:瘋狂的作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寫作業。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作業落九天。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班作業到客船。
        
         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寫作業。
        
         衣帶漸寬終不悔,作業消得人憔悴。
        
         ……
        
         關于作業的吐槽已經太多太多。
        
         前一段微信朋友圈一篇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推文一度刷屏。文中提到:陪孩子寫作業成了危險工種,陪寫作業導致家長心肌梗塞。還開出了陪孩子寫作業的必讀書目:第一階段《親密育兒百科》、《孩子你慢慢來》、《讓孩子做主》,第二階段《莫生氣》、《佛經》、《老子》、《論持久戰》,第三階段《心臟病的預防與防治》、《高血壓降壓寶典》、《強迫癥的自我恢復》,第四階段《活著》……
        
         作業,又是如何理直氣壯的在蹂躪學生的同時又折磨著家長呢?
        
         同樣,可以在“劇場效應”中找到答案。
        
         第一階段(作業不多):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作業的童年時期,那時科目少,作業也少且簡單,放學也早。完成作業都不是問題,寫完作業還能愉快的玩耍。課余男生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鱉,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學生時代的常態。
        
         第二階段(作業變多):某些科目或老師增加了作業,這門科目成績立竿見影的提升,迫于考評的壓力,其他各科紛紛跟進。
        
         第三階段(作業變態):只增加作業數量已經過時了,作業的種類和形態也與時俱進。除了老師改的作業,還有家長改的作業,除了課內作業,還有課外作業、展示作業、探究作業、網絡教育作業、全程簽字改錯、微信打卡、拍照上傳……。作業已經成了家庭和諧的頭等大事。
        
         第四階段(作業發瘋):作業,重在落實,落實,關鍵在家長。寫作業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態度和家長對學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維度。不寫作業要罰站,甚至停課,在許多學校已成為常態;監督作業不力的家長被請到學校面談也屢見不鮮。
        
         同樣悲劇的是,當每個學生和每個學校都多寫了這么多作業后,他們成績排序與作業少時并不會有顯著變化。只是,所有的老師、學生、家長都更加疲憊不堪,日益心力交瘁。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多寫了這么多作業后,學生們對學習這件事充滿了厭惡,對學校這個東西充滿了憎恨。學校?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集中起來被懲罰寫作業抄作業罰作業的地方而已。尤為要命的是:誰也停不下來了,誰也不敢少布置作業,誰也不敢不布置作業。
        
         君不見,高堂明鏡寫作業,朝如青絲暮成雪。
        
         君不見,車轔轔,馬蕭蕭,行人作業各在腰。
        
         君不見,望長城內外,唯余作業;大河上下,作業滔滔。
        
         君不見,作業正在侵蝕休息,驅趕娛樂,摧毀健康,破壞親情,奴役未來。
        
         孩子們未必能贏在起跑線,可能要先累死在作業本中。
        
        
        
         舉例四:尷尬的優秀教師。
        
         瘋狂的惡性競爭不但鯨吞著學生和家長,也蹂躪著教師,甚至使課堂生態發生逆向淘汰。
        
         前幾天和一個初中學校的老師聊天。她是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齡的優秀政治教師,教學成績一貫優秀,課堂有趣有料,深受學生歡迎,也在各類公開課競賽中名列前茅。然而,這位公認的愛崗敬業的資深優秀教師卻尷尬又無奈地成為了學校考評體系中的“后進教師”。
        
         究竟是發生了些什么呢?
        
         事情是這樣的,這所中學師資不夠,學校讓一個職員(完全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學的是體育專業,不是政治專業。)代理幾個班的政治課。這位代理老師缺乏政治課的理論和專業素養,所以也談不上什么課堂技巧,更沒有什么情景化,探究化教學。上課先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劃一下重點,剩余三十分鐘采取各種手段讓學生背,人人過關的背誦。背不熟的同學下課后就到辦公室接著背誦,完不成背誦任務的約談家長。
        
         一學期后,這個老師帶的成績遙遙領先。學校領導對代課的“外行教師”刮目相看,贊譽有加。批評政治學科其他老師是“假內行”,要向這位代課老師學習提高成績的“先進經驗”。
        
         于是,這個學校的課堂也呈現出類似的“劇場效應”,老師們放下了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課堂不再采取信息技術,不再拓展課外資源,不再討論展示,不再鉆研教材教法,也無心學習什么課改經驗,全部變成了背書+默寫的教學方式。
        
         課堂生態徹底淪陷。
        
         當所有課堂都淪為了背背背,練練練后,學生的成績又回到了原來的排序,所有的老師業績也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只是,學生們更累了,更厭學了,因為課堂變得“沒意思”了。
        
         只是,老師們更傻了,更倦怠了,因為教學變成了體力勞動。
        
         你看,本應該讀書、思考、討論、滋養靈魂,激發思想,孕育智慧的學校正淪為制造背書機器,批量生產文盲,摧毀文化血脈,扼殺創造力的集中營。
        
         這就是“劇場效應”泛濫的惡果。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舉例五: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當“劇場效應”相互疊加,把封閉管理+集中補課+集中訓練+違規招生等幾種劇場效應形成組合拳時,一種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怪胎橫空出世了,這就是:超級中學。
        
         其他國家皆無,唯我華夏獨有。
        
         歷史從未出現,當下愈演愈烈。
        
         第一階段(沒有超級中學):各個學校按國家政策有序招生,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第二階段(超級中學崛起):某個中學采取超常手段,延長在校時間,周末補課,尤其是采取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優秀教師,升學率突飛猛進。并迅速擴大招生規模。
        
         第三階段(超級中學膨脹):隨著升學率上漲和招生規模擴大,超級中學對周邊的優質生源和優秀師資形成虹吸效應,并通過“借讀生”“分校生”“補習生”的高昂學費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然后再用雄厚的資金繼續吸引外圍甚至全省的優質生源和全國的優秀師資,形成辦學規模擴大+壟斷尖子生+資金鏈回報+聲譽提升的滾雪球效應。
        
         第四階段(超級中學模式推廣):隨著一兩所超級中學的崛起,其他有實力的中學也步超級中學后塵;無實力的周邊縣區中學招生和辦學水平快速下滑,甚至全省范圍內的普通中學陷入大面積的崩塌。
        
         結局:只要是有超級中學存在的地區或省份,所有學生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其一、進入超級中學的尖子生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比拼過越來越高的分數線;其二、單靠分數無緣進入超級中學的中等生,他們必須花費大把的高昂學費(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才能獲得超級中學的學位,升學的經濟成本劇增,事實上是扼殺了中下階層子弟的上升通道;其三、具備學習潛力,但經濟條件較差的普通學生,只能在日益塌陷的普通中學讀書,求學之路更加艱難,上升通道更加狹窄;其四、至于原本學習成績較差的一般學生,只能早早輟學打工。
        
         超級中學的存在并未真正提升所在省份的教育質量,也不會增加名牌大學在該省的招生量。只是讓該省的學生更累,老師更累,普通中學淪陷,家長經濟負擔劇增。
        
         而超級中學,實際上是超級中學的管理層,才是這種變態“劇場效應”的唯一獲利者。
        
         可是,你以為超級中學的滋味好受嗎?
        
         未必。
        
         超級中學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獲利者,風口浪尖,高處不勝寒,它時刻在提心吊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它不敢有絲毫放松,它根本停不下來。只要它稍一閃失,略一失誤,其他超級中學就會迅速取而代之。
        
         誰也停不下來。
        
         變態的陀螺要想穩定,只能加速旋轉。
        
         只要放慢了旋轉步伐,就意味著崩潰。
        
        
        
         (四)誰是“劇場效應”的受害者?
        
         “劇場效應”覆蓋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們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本來他們不必寫這么多作業,上這么多補習班,熬這么多夜。他們本來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有愉快的游戲,有郊游,有閑暇,可以發呆,可以跑步,可以讀書,可以寫詩,可以交友……。可是現在的孩子們真是太苦太累了。熬夜到十一點十二點的小學生并不罕見,通宵寫作業的中學生也不乏其人。至于傳說中的雙休,不是在作業中度過,就是在補習班之間穿梭。可他們如此辛苦,得到的不過是和原來幾乎一樣的結果。在被如此單調機械枯燥的約束十幾年后,他們離開學校時,往往對讀書這件事充滿了厭倦。你還能指望這一代人有什么創新精神?
        
         家長們也是受害者。錢包被掏空了,身體被榨干了,親子關系被破壞了。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大多數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也陸續破滅。為了孩子的未來透支了孩子的成長,為了所謂的分數摧毀了家庭的和諧,結果到頭來才發現,所謂的高分并不能帶來傳說中的成功。當孩子身心破壞,當親情殘破不堪,即使少數孩子出人頭地功成名就,這樣的成功又有何意義呢?
        
         老師們也逃不過。表面看某些老師從補習中獲利不少,但大多數老師舍棄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也未必能成就學生的輝煌。學生辛苦,家長心苦,老師命苦。工作時間如此之長,法律規定的雙休日和寒暑假,對于中國的高中教師來時,一直是個遙遠的傳說。更為滑稽的是,在付出如此高強度的勞動后,他們終究會發現,自己培養的學生除了獲得幾個分數,在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幾乎毫無建樹。
        
         從本質上看,“劇場效應”綁架了教育。在惡性競爭中,教育實現了自我異化。學校在制造文盲,教育在摧殘文明。
        
         往大了說,幾代人全部沉浸在考試中不能自拔,如此成長起來的人才,其創新能力不容樂觀。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了,我們的大部分工業品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了,可是,我們的人才培養水平又位居世界第幾呢?
        
        
        
         (五)誰制造了“劇場效應”?
        
         是學生嗎?可是努力學習、出人頭地并不是錯啊。
        
         是家長嗎?可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算錯啊?
        
         是教師嗎?提升考試分數,就是教師的責任啊。
        
         是學校嗎?學校在種種壓力下,要生存啊
        
         秩序的破壞是集體合謀的后果。
        
         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壞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人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兇手。
        
         當雪崩到來時,每一片雪花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片自認無辜的雪花合謀了雪崩;當洪災襲來時,每一條小溪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條小溪合謀了洪水。只要災難的鏈條足夠長,參與的人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用“沒辦法”“和我無關”來推脫責任。
        
         是孩子們愿意上補習班、寫作業嗎?并不是。
        
         是家長們樂意讓孩子受苦受累嗎?并不是。
        
         是評價尺度的單一,是過度惡性的競爭,是監管的缺位,是相對匱乏的資源,是生存的焦慮,是下一代不能輸的恐懼,綁架著家長、孩子和老師們。
        
         當然,還是要區分主次責任。
        
         第一,是監管者的監管缺位。維護秩序是監管者的本職工作。學生在校時間一再延長、非法補習機構泛濫成災、作業數量不斷加碼、超級中學違規招生,國家早都有明文規定限制,可這些規定卻形同一紙空文。監管者應對“劇場效應”的失衡負主要責任。
        
         第二、是教育者的欲拒還迎。學校和教師應該是抵擋“劇場效應”的重要防波堤,面的惡性的競爭、利益的誘惑、家長的壓力,教育者應該有起碼的良知和操守,不能一再喪失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違法,不違規,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這一防波堤中,學校的管理層責無旁貸。
        
         第三、是無良商家和媒體的大肆攪局。大量的補習機構為了牟利,利用各類自媒體或紙媒體,大肆違規宣傳,無所不用其極,營造“不能輸在起跑線”“升學秘籍”“提分寶典”“名師點撥”……等等虛假信息,加劇了家長和學生的學習焦慮。
        
         第四、家長和學生。是被裹挾到洪流中的弱勢群體,無力制定政策,無力甄別信息,無法改變規則,只能在洪流中掙扎自救。他們的每一次自救都無意中加劇了洪水的泛濫,大部分結果是既傷害了別人,也無助于自己。
        
        
        
         (六)夢想:學校的未來
        
         除了寫作業,除了考試,學習還有別的含義嗎?
        
         除了刷試題,除了上課,學校還有別的教育嗎?
        
         讓孩子們少寫點作業,天不會塌。
        
         讓孩子們少參加補課,地不會陷。
        
         沒準,他們能學的更輕松,更高效,更愉快。
        
         看到有人描述這樣的學校。
        
         在未來,有這么一所學校。上午上文化課,下午上興趣課和社團活動,包括體育、音樂、美術、手工、舞蹈、話劇、詩歌、哲學、游戲、科技制作……。晚上,讀本書,寫文章,看電影,散步,開晚會,或者發呆。周末,是郊游、體育比賽、社會實踐或參觀博物館。
        
         這樣的學校并不貴,至少不會比上補習班貴。
        
         也許,這一天并不遙遠。
         也許,這未來即將到來。
        
        
         美國數百所大學取消入學考試 嚴重沖擊亞裔學生
        
         美國段子手推動中美貿易戰 美媒終于算對了這筆帳!
        
         中國養豬人該慌了!全球最大豬企殺入中國,奇葩打法!
        
         央視開學第一課的道歉,為什么很多人不接受?
        
         產業升級:不予西方活路的中國
    2018/9/19 16:22:14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 查看 
       牛人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積分:7010分
       注冊:2006-8-14
       發貼:2201(1215主題貼)
       登錄:3776
    2  
    中國改進教育的核心之一:是提高老師出題水平
         考試,尤其是高考,還將長期是中國教育的指揮棒,要想取代并不容易。
        
         要衡量教學質量的好壞,關鍵就是抓考試;而考試好壞的關鍵,應該是題目的好壞。題目猶如磚頭,許多的磚頭堆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建造出房屋、也不能產生好的建筑。題目與題目之間是需要設計和搭配的。否則是很難達到“培養與選優”這樣的效果的。
        
         別再讓孩子聰明伶俐地進去,呆若木雞地出來!
        
         教育一直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國的教育,大家都是經歷者,曾有羅永浩、韓寒之類的學生認為自己不適合學校的教育,選擇退學。大多數學生還是在學海中浮沉,不知大家是否反思過教育的問題呢?來聽聽小崔怎么說……
        
        
           侄子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里?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么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后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棒,分析得好。”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然后自己去查資料,在過程中學生會學到很多東西。當然,大家的答案可能會很不一樣。(我也理解中國學校大部分班級人數多,考試標準答案,是最方便)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即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即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么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么地方?輸了是輸在什么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后,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里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就開打!
        
           這只是日本學生的推斷和猜測,不一定對、現實情況一定不會這么簡單。
        
           但是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
        
        
        
           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么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么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么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么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這是值得深思的部份!
        
        
        
           看外面的教育,再看我們的教育?
        
        
        
           老媽去參加我侄子的家長會,帶回了兩套侄子的考試試卷,我很好奇,拿過來看了現在小學生的試卷后,我震驚了!這是什么狗屁教育?這樣的教育有希望嗎??下面給大家詳細說說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本市某著名小學讀書,有這么幾道題。
        
        
        
           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于是吟起了一首詩:(),()?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X,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這2句。好奇的問侄子,這個不對?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說標準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哎,這就奇怪了,因為是個春天的夜晚,就要是這句有春風的?要這個思念故鄉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說出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話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應該更準確。再扯遠點,思念故鄉,一千個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樣的詩,這個也可以有標準答案的么?
        
        
        
           接下來是默寫,題目是:我們學過《桂林山水》一文,請將下面句子默寫下來,然后就是整段的要默寫,這有什么用?死記硬背別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還有個題目,《匆匆》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同學們都很喜歡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我侄子寫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后面一把好大的X。標準答案竟然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么?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這句不能喜歡?就一定要喜歡“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我覺得這個題目應該是“你能把老師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才對!
        
        
        
           再看別的試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請說出阿拉伯數字的來歷,是哪個國家創造的?侄子不知道,問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發明的。莫非我吃塊豬肉,還一定得知道它是哪個養豬場養出來的?
        
        
        
           最后有個題目讓我徹底崩潰了:請用一句話說明π的含義。侄子回答π的含義是圓周率。竟然打的是X,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學說讀的是理科,我馬上問她,π是什么意思,她說圓周率啊。兩個人狂汗,問了侄子半天,標準答案大概是,π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領域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
        
        
         為了孩子為了國家的未來……別讓孩子聰明伶俐地進去呆若木雞地出來!
        
        
    2018/10/17 11:15:24
    編輯該貼   回復該貼   刪除該貼  
    1/1 頁 每頁 10 貼 本主題貼數 1   分頁: [1] 轉到
    管理選項:  刪除  | 總置頂  | 置頂  | 精華  | 普通  | 轉移該貼到:
     
    快速回復(必須登陸成功才能發表)
     用戶名:  密碼:
     主  題:* 不能超過50個漢字或者100個字符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居中 空格 超級鏈接 插入圖片 插入Flash 飛行的文字 移動的文字
     

     
      
     
    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   清華總裁班 能源產業500強項目庫  能源產業總裁班  中央財經大學私募班  能源500強企業生態   核技術聯盟
      有新帖   沒新帖   總置頂   置頂   精華貼   熱貼   普通貼
    本站網絡實名:“顛峰培訓網”“顛峰人力資源網”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巔峰培訓
    地址:海淀區中關村東路95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東樓  電話:(010)8243115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亚洲愉拍自拍欧美精品|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欧美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精品 |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99在线热播精品免费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