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馬云:假貨比正品質量更好,是什么套路? |
馬云說句什么,都是新聞。然而昨天有關馬云的新聞,媒體一個標題就把受眾的眼球吸引住了——《馬云:許多假冒商品比真品質量更好價格更優惠》。于是受眾頓時覺得三觀凌亂,張嘴就罵。
由于馬云的演講是全英文的,翻譯回中文會有字詞上的差異,“中國制造的假貨質量比真貨更好”、“毀掉真貨的不是假貨,而是新的商業模式”均屬譯者對其發言內容的歸納概括。
“假冒商品比真品質量更好”這種斷章取義標題黨,對于阿里巴巴的傷害是明擺著的。一個月前,國際反假聯盟迫于內部壓力宣布暫停阿里巴巴會員資格,本已讓阿里打假所作的努力聲譽受挫,網絡媒體今天再來這么一下,無疑等同于把屎盆子往阿里巴巴頭上扣了一記。馬云不能像川普猛批《華盛頓郵報》“虛假”、“不誠實”一樣,可以宣布“取消記者證”,以禁止《華盛頓郵報》記者采訪其未來競選活動。
馬云是在昨天出席杭州投資人大會上說這番話的。他說,長期以來,全球品牌一直依靠中國以及其他低成本生產基地來提高利潤率,大品牌通常用很多OEM(代工生產),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OEM。然而,這些代工廠已經變得愈發精明,他們原來沒有渠道,現在使用阿里平臺等互聯網渠道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自主產品。他強調,阿里在打擊假貨銷售上是全球做得最好的。馬云說,假貨構成的挑戰就是它們的高質量,“問題是,生產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他們的產品不見得比正品差,同時卻有更優惠的價格。
一句用來表達打假的難度、面臨的困難的話,到了一些網絡媒體手上,反而有了暗示假貨有理、假貨實惠的效果,這可能是馬云和他的伙伴們難以料到的(或者說,故意引發爭議?)。
大致有這么幾個問題:
1、質量和品牌不能相提并論
通常,所謂的假冒有兩種:
一種是假。代工廠本應銷毀的大牌產品質檢不合格的次品或用余料制作的山寨品即“原單”,
另一種是照著大牌產品1:1復制出來卻不打標的“復刻”或“高端定制”、“高仿”。
這些帶著原產品血液的“原單”或“復刻”,也不能準確定義為假貨,因為其質量并不比正品差,甚至有的還加入了改進。但是,即便如此,其抄襲、剽竊正品的設計和創意,就連制作流程都照搬得行為,就是無法回避的侵權行為了。
中國制造當下可以達到一定的工藝水平,得以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將這樣的技術工藝和高品質運用于山寨、造假或剽竊正品上,也許能賺取眼下的快錢,但是,一定會輸掉未來。
再者,所有的品牌效應,都是經過了若干時間的沉淀,凝聚著成千上萬研發人員的心意和智慧?v容假貨,則是在褻瀆這些正品背后所有人的辛苦付出。長此以往,侵權成風,所有人都妄圖搭乘正品的品牌順風車,無人再醉心研究,世界豈不要止步不前,那時,正品再無生存之日,假貨何以存活?這也是我們一直醉心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原因。
可見,品牌這東西跟產品質量完全不能放在一起討論。我們的馬教主其實就是聰明的偷換了一個概念。殊不知,品質再好的假貨也是假貨,即使能生產出和大牌完全一樣的產品,即使消費者知假購假,知假用假,也不過是希望通過完全一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對于擁有真奢侈品的虛榮心而已,一旦失去了原品牌的依托,買的人恐怕就沒那么多了。
2、新商業模式,不是假貨的遮羞布
目前,很多中國制造商生產了優質的商品,大部分盈利流入了品牌持有者的口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非常不公平?)。可是,這不能成為支持假貨、仿品的理由,大肆叫賣所謂“代工廠原單”的“新商業模式”也并不光榮,道理很簡單,這在道義和法律上都難以服眾。
中國假貨泛濫成為山寨大國,根源在于違法成本太低,而阿里巴巴平臺恰恰是為假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便捷且更易逃脫法律制裁的機會。另外,法律也許還有空子可鉆,但是這不能成為支持縱容假貨的借口,更沒必要為此驕傲。當然,話又說回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山寨對于國家初期工業化是有利的、銷售山寨對于阿里公司初期的積累意義重大,對于整個電子商務行業這種野蠻生長也是完成了極具活力的起跑。
未來,隨著中國智造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必將告別世界工廠的定位,所以無論是著眼未來還是眼下,所謂的新商業模式,不能為侵權行為開路,更沒必要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為假貨開脫,逃避法律制裁上。
如果不是假貨,阿里巴巴的名聲會更好,但不能否認的事實是,銷售山寨假貨對于阿里公司的積累意義重大、尤其是早期發展階段。假貨問題就像是阿里巴巴的遺傳毒瘤,繞不開、躲不掉、又很致命。既然已經是毒瘤了,那最聰明的辦法也許是想方設法醫治毒瘤,而不是為這個毒瘤辯解,甚至妄圖要證明這個毒瘤的合理性。這種違背常識的辯解,往往會因為辯解言辭越巧妙,而越引起大眾的反感。
對于教主馬云的觀點,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親愛的您更傾向于哪種觀點?
A:這些年,中國制造業水平突飛猛進,許多國際大牌,包括服裝、電子產品、汽車飛機等,都在國內生產或者代加工。從現實的輿論環境來看,阿里除了售假這個“永久的戰爭”外,還有一場與國內同行業及媒體的“永久戰爭”要打。良性的市場競爭、商業競爭是有利經濟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的,惡意的競爭,是以毀損別人的形式刷自己的存在感,最終破壞的是市場的秩序和生態。一些網絡媒體也是“看菜下飯”,在傳播過程中有意無意地設計陷阱。這種損人不倦的競爭,看上去是損人利了己,實際上放在國際競爭大環境下,消耗的是中國企業的形象,削弱的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B:中國企業如果在競爭中抱不成團,也不應該逮著機會就搞內耗。競爭的手段可以決定一時的利益版塊,但唯有胸懷才能決定格局。對于今天的阿里巴巴與假貨,應該批評,應該監督,但不能瞅什么都當成死纏爛打的機會。
C:近代中國在科技基本上沒有重大原創,飛機發動機、核電反應堆、高鐵,幾乎都是在山寨基礎上消化吸收再創新,然后領先,假貨、刷單,這些都是成長的煩惱,市場本身有激濁揚清的功能,就跟國家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一樣,下猛藥不行,得引導轉型發展,最適當的就是跟上節奏,速度和成本自動優化匹配。山寨大國,其實也來之不易,很多國家想山寨也沒這個能力。
D:然而,成功了,說什么都是對的。為了讓淘寶存活,偷換概念或辯解都可以理解!馬云牌語錄最愛講的概念之一就是顛覆,這次言論,如果再大膽突破一下,就是要顛覆傳統品牌靠“牌子”就可以利潤豐厚的商業模式。當然,這個跟現有法律、以及最近一二十年中國人好不容易才培養起來的品牌意識形態,形成了沖突! 不要都以為OEM(代工生產)都不做設計\不搞原創,很多時候實際上啥事都是代工廠干,人家就只是貼個標。買的進口東西很多都是在我大中華的代工廠生產研發,弄到國外貼個標簽,然后再高價賣給我們。。。站在這個角度,顛覆,或許是進步的動力。
E:馬云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而已,而且平臺是打假的,只要舉報售假被核實,就會處罰賣家。他是比較無辜的!現在很多所謂的假貨無非就是仿冒品,只是省去了品牌授權價值而變得便宜,光大屌絲是喜聞樂見的,否則也不會成就他。另外,實體店還不是一樣會賣假貨!沒有網絡的時候難道就沒有假貨了嗎?說實話,中國畢竟窮人多...賣不起房子、賣不起車子,但是可以穿富人牌子的衣服、背富人們一樣牌子的包包。。。說實話,從某種角度講,山寨就是保障窮人群體的人權。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F:中國國情就是:山頭多,舵爺多。社會如此,商品也如此。將軍部長有假冒的、縣長書記有假冒的、教授專家有假冒的、就連胸屁股也有假冒的、甚至性別都有假冒的。能在網上方便快捷的買到高仿,應該是光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才對,老抓著人家首富叨逼叨逼,人家馬教主就是你們供出來的首富好嗎,
|
[本貼被作者本人于2016/6/17 15:32:35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