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觀點|拋妻棄子去奉獻是制度的悲哀和恥辱 |
聚會時,朋友講起一個他的親身經歷。東部一個發達省某機關宣傳一個援藏干部,鼓動大家向他學習。這個援藏干部主動放棄東部地區優渥的生活條件,奉獻藏區,援藏三年期間只回家過兩次,甚至連老母親生病過世都因工作不能趕回來見最后一面。宣講活動當然是讓人昏昏欲睡,結束后,幾個機關干部在一起議論說,這個援藏的家伙就是一傻逼。
我們的體制樂于宣傳那些一無所有,只懂奉獻的人,贊譽他們心中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充滿愛。體制會在他們死后,給予一些他們已經無法感受到,也沒有絲毫實質意義的榮譽。這種宣傳的套路縱橫數十年,激勵了許多滿懷理想和信念的人們把妻兒父母扔在家里,奔赴理想和信念的前線。當然,時代已變,這種老套的方式漸漸失去了圣潔的光芒,在大眾心里逐漸演變成自娛自樂的表演。
《感動中國》我一開始比較喜歡,講訴的都是一些平凡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事的事例,真實而接地氣,而不是講訴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曾經有一個表彰的例子是一個鄉村老師,在環境艱苦的大山里,拿著一兩百塊錢的月薪,堅持教學了幾十年。最終感動了中國,宣傳紛紛贊譽她的奉獻精神,當地政府也把這種凄慘的經歷捧上神壇,讓大家學習。幾乎所有的宣傳,竟然沒有一個因為這個奉獻的鄉村教師所經歷的悲慘境遇感到自責和慚愧,居然把這當做一種榮耀,簡直是可笑之極。
人民不是傻逼。
一個連自己母親去世,以工作為理由,都不趕回來見最后一面的人,是何種道德淪喪、冷漠的人?
一個連愛護妻兒的基本責任都沒有盡到的人,卻聲稱自己對人民,對祖國負責的人,是多么虛偽的一個人?
一個連自己至親都不愛的人,何談去愛人民,去愛祖國和黨?
讓那些無私奉獻在最艱苦地區的人們承受與妻兒分離、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拿著微薄的收入,干最苦的工作,是我們這個體制的恥辱。社會上這樣的人越多,越能說明這個社會的不成熟。
僅僅依靠理想和信念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便是如今的50、60后,他們的血液中理想和信念的成分已經稀薄了,我們的宣傳居然還企圖用這一套古老的方式激勵80、90后,或許,他們甚至還想用這一套去感動00后呢。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宣傳套路與人性是相悖的。對大部分80、90后來說,家庭是他們最珍重的東西,他們之所以能夠忍受與妻兒的分離,為了事業去遙遠的地方拼搏,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家庭。如果這個體制逼迫他們在兩者之間做出權衡,就是體制的失敗,即便他們選擇事業,心中的怨憤必然很大。這個國家必然要有一些人需要遠離家庭,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奉獻,這個體制應該解決他們的家庭后顧之憂,而不是把他們被迫拋棄家庭的凄慘渲染成無私奉獻的美德去大肆宣揚。
常常看到一些宣傳清廉官員的報道,曾經有一位清廉榜樣,去世時為他換洗衣服,居然發現他的內褲上有好幾個補丁。我們的官媒就像貓兒聞到腥味一樣,紛紛報道。其實,報道的那些人心中,會不會默默地說一句“不值得”呢?讓一個如此清廉的官員承受這種悲苦,是這個體制的失敗和悲哀,津津樂道這種失敗和悲哀,意義何在?
原因在于,我們的體制不能正視人正常的感情和需求,生拉活扯要把一個正常人演化成一個無私的圣人。哪里又有什么圣人,那些坐在臺上念稿子的人是圣人嗎?那么如今的監獄中就不會多了這么多熟悉的面孔。
有時加班加點到深夜,太晚怕回去打擾妻兒,就在單位睡覺。回家睡覺的領導第二天上班后,紛紛表示豎起大拇指,說好。這哪里好?這是一種病態的工作模式。加班加點通宵干活的人,哪個心中沒有怨氣和不滿?誰不愿意回家與妻兒吃個簡單的晚飯?如果有一天提拔輪不到這些加班加點的人們,他們的怨氣將會如何發泄?
不要讓老實人吃虧。這句組織部門常常念叨的口頭禪說明了吃虧的永遠是老實人,我們的體制助長了這種氛圍。體制鼓動人們拋妻棄子,去無私奉獻,得到的往往是微薄的收入、望眼欲穿的念家情緒。
沒有人是圣人,尊重這些凡人們孝敬老人、愛護妻兒那點理所應當、微不足道的需求,是我們這個體制遠遠沒有做到的。
——————————————————————
編者按: 我的感受是,過去宣揚​無私奉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經濟基礎薄弱,只能靠奉獻,需要大家學雷鋒;而現在,如果權力部門還大肆向老百姓宣揚“無私奉獻”,這種把戲確實失去了圣潔的光芒,在大眾心里逐漸演變成自娛自樂的表演,現在人民群眾都盯著如何把權力關進籠子。。。而事實上,響應號召去艱苦地方搞“奉獻”的人,往往也會得到體制的優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