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hr |
|
等級:版主 |
積分:1658分 |
注冊:2005-7-28 |
發貼:505(315主題貼) |
登錄:549 |
|
|
王紅新:解析中國高層次繼續教育現狀 |
從培訓來看,我們一定要防止產業空心化現象。目前有30幾個做得最好的項目,如這幾年最熱的PE,金融投資PE、地產等等。昨天我們剛好有幾個班開學,一個是私募股權,我們一個班是75個人,結果來了78個,有3個只有勸退到下一級,我們會進行有規模的控制。來參加我們的培訓的企業層次也非常高,有好幾個中國第一。中國水泵行業內最大的的企業,就來了7個人。現在,培訓行業呈現出參與人群熱情越來越高,層級越來越高的現象。其實,我個人是比較擔心的。在北大匯豐商學院海聞教授那里,他的PE班號稱是3000塊的PE班,后來聽金巖石老師講,他們號稱招到了4500人,這從某種程度講是不是有很大的隱憂呢?復旦也是這樣。東方富海的陳偉是我的好朋友,他到復旦上了5次課,每一次一期基金,一個基金募10個億,結果一個星期做了40個億。
我們請過1500多名教授,比較爆紅的有樊綱、劉紀鵬、張維迎、張五常、任志強,包括曉波也是。我們上海交大工科非常強,在這個基礎上,學校也鼓勵我們做非經濟工科結合的培訓,于是我們做了一個新材料的論壇。我們上海交大有一個國家重點驗室輕合金實驗室,院長是院士,可以說是代表了國家最高水平。很可惜,由于收費收得很便宜,我們發了2萬多封信,結果只來了20個人。另外,我們還想做工業管理和工業工程培訓。國際工業工程協會的主席是我們上海交大的教授,招生卻怎么也不成功。我很擔心中國太熱衷于金融投資等等這方面的培訓,對產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方面的關注度卻不夠。
從上海交大的各培訓學院可以看出,上海交大有海外教育學院、繼續教育管理學院、管理學院。上海交大的工科實力全國第三,我們最大的學院是機動學院,我們有幾個學員就是從那里畢業的。他們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做,重視管理的知識的培訓,但對企業的技術能力、創新能力的認識嚴重不足。
中國的制造業處于非常尷尬的境界,現在中國制造業面臨第三次大空間,面臨嚴重下滑,面臨崩潰的邊緣。由于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升值,很多企業家已經對制造業的熱情消退了,這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報喜鳥算是這幾年做得非常不錯的實業,前幾年報喜鳥的董事長和我說,王校長,我現在不做實業了,改做PE,第一季度做了三個億,很高興。他說做實業太累了,這一格局不改變,以后想改變整個產業格局,培養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堪憂的。
另外,我呼吁對中國企業發展的培訓。培訓市場反映了中國的企業發展打著傳統文化的烙印。大家知道中歐、長江被統稱為權重資本主義的集中地、代言人,中歐有中國最大的EMBA,一年大概招收700人,時間不超過10年,我差不多是中歐最早的EMBA。這里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它甚至超過了很多非常著名的,有幾十年、上百年培訓積累的高校。第二,很多人認為長江商學院已經變成一個高級俱樂部,項兵院長是我很好的朋友,為什么這高級俱樂部還能走得這么快、這么好,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契約經濟、信用關系不普及有著關系,很多人認為熟人好辦事,大家有了這個紐帶之后可以做很多商業往來。
最近有幾個統計數據,清華控股一年的市值是350億元,清華系上市公司的市值是14105億元。昨天和何志毅教授聊天,他當過北大控股的老總,北大控股三年前的控股資產已超過了360億元。清華培養了70個億萬富翁,我們教育界非常看中的排行榜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排行榜,里面有一項是高等教育得分,清華是37.8,哈佛大學是34.5,中國在某一些方面很落后,某一些地方卻走得很超前。這也反映了中國企業目前的市場化程度,這幾年中國市場化不是在前進,從某種角度上講,這么熱不是好事。我們的契約、信用關系普及遠遠不夠。
中國30年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經濟奇跡,這是我們自豪的地方。中國這幾年政府的管控效率并不是很高。我們有很多政策都在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從管控效率上來講,長期的預期也沒有。中國經濟為什么能取得長期的進步?諾亞財富、水星家紡、來伊份、金螳螂、研祥集團的人走上我們的講壇,給我們的學員講了很多東西,很有啟發。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真是很可敬的一批人。我們有一個中科智擔保的主席,有1000億的擔保額,他說他們企業服務了20000多家中小企業,解決了20萬人的就業。他現在感覺到中國企業要研究一種適合中國企業文化特征,包括前面講的打造傳統文化特征的管理方式。
第二,正視中國企業民營的接班問題。中國的絕大部分企業,從我們的學院來看,都是創業元老主導型,很多企業都進入了交接班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面臨著集中接班現象的經濟體,沒有一個經濟體在短短的10年之內都需面臨接班問題。我們在1978年以前沒有企業家,1978年以后才有企業家,30年的發展,很多人面臨交接班的問題。而且中國的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的民營企業是以家族傳統為主。我們有一個培養二代接班人的長青班,已經辦了三期,因目前的輿論環境,我們不敢大幅度宣傳,但是這個班大家很受歡迎。我們做過很多研究,發現全世界家族企業的接班率都很低,不光是中國,全世界傳承到四代以上的只有4%還存活著,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我們這么集中地出現接班問題,而且還是這么大的樣本庫,以及這么低的三代以后的存活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嚴峻的,這個社會要非常重視民營企業的接班問題。
其實早在兩年前,我就和曉波先生在談這個問題,想成立一個中國企業史研究所,主要是做家族傳承的研究,其次做經濟調控周期與企業興衰的研究,希望這個所成立以后,大家也能多多關注。
第三,我剛才講的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社會讀者,今天我們在座很多是媒體專業人士,所以來談一點對媒體的期待。最近的染色饅頭、地溝油、健美豬等事件,都是由媒體揭露出來的,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悲的事,我們的監管機構卻沒有做這些事。我們曾開玩笑,監管機構做唯一的有價值的事就是告訴我們這些違規機構是合法的。媒體的社會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很自豪的地方。在目前監管制度有缺陷的情況下,媒體的重要性凸顯,下面有幾點我的期待,也是作為一個普通民眾對媒體的期待。
第一,防止把監督功能娛樂化。我們最近有很多事,包括金巖石事件。金巖石是我們海外繼續教育學院行為研究所的所長,也是我本人交往比較密切的社會公眾人士,不過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了,因為他是我們的所長,他的事件我們學校的黨委宣傳部也很重視。在這個期間,他給我們寫了一封交到組織上的信。對媒體報道的每一點都進行了解釋,很多店都是附上了原件,在我看來,媒體上對金巖石的很多事件是夸大了的,甚至很多事件已完全不是本來的面目。鬧到最后,他不敢再說話了,他說,有很多媒體跟他講,你再講我會以10倍的聲音蓋過你的聲音。
從金巖石的事件上來看,很多地方媒體講的確實是事實,但是這些東西對他本身是無所謂的,但一旦他被炒作成了明星,就不一樣了。就像余秋雨,從一個普通民眾來說,余秋雨也是一個投資人,他是名人,有投資眼光,也有投資權利。還有王亞偉事件,現在的基金行業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怪圈,整個公募基金行業是高端壟斷行業,別人想做公募基金是不可能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王翔以前是做基金的,有的基金經理做到24小時都要接聽電話,所有的行動都要報告。我有一個朋友是上海某基金公司的老總,有一次他請我打球,他說昨天有一個朋友幫他開了慶功宴,祝賀他“上岸”,從基金公司老總的位子上辭職了,基金公司老總辭職幾乎成了一種奢望。他們有時候開玩笑,這跟黑社會有一點類似,黑社會是不洗手沒事,一洗手就給你算老賬。在這樣的情況下,優秀的人怎么會進入這個行業?如果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是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是堪憂的。從某種角度來講,不要過分地去追逐眼球,名人的事情加倍放大,我覺得是監督之間的常態化。
第二是常態化。紫金礦業這么大的事不能不了了之,太平洋證券事件,是對中國IPO市場最大的公然挑釁。實際上它的投資方也是我的一個中歐的校友,后來才知道他們的操作行為,確實很聰明,這件事情的敗露,如果就事論事,沒有擴大化,對中國的制度建設是不會產生阻礙的。美國制度市場的建設是靠事件,如果中國的事件在媒體的窮追猛打下成為中國制度建設的推進劑也是很幸運的事。
第三是敢于對各類政策提出“媒體人之問”,我們現在講的資產泡沫,與我們2008年過分的基金刺激的關系,政府有沒有反思的聲音呢?沒有。我們的IPO成為最大的尋租溫床,大家知道給發改委每個人多少的“潤滑劑”,有多少“干股”要送。當徇私成為潛規則的時候,真的是最大的悲哀,其毒害是很大的。我不希望中國的IPO市場成為第二個足球場,大家都知道這個事,但是誰也不去揭露,因為揭露就毀滅,現在的IPO已經成為少數人拔高門檻、設置玻璃墻的途徑,本來應該被社會公眾公用的資源結果被少數人壟斷。這需要媒體人去做,監管機構不可能去糾正。還有我們的重組,我們所有的重組,甚至是對這種行為過分的鼓勵。我聽過所有的重組的故事,我們重組所有的K線圖都很少從底拔出,大都是空中加油。最后的加油永遠是慢的,前面撈取第一段的都是權利徇私者。還有一個是IPO潛規則,都是當年的基金導致的。
第四是對壟斷行業的監督。壟斷行業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深層次的討論話題。包括中國移動,我們有著全世界最貴的手機話費和最次的通信服務。我在上海時常常很生氣,打一個電話,20分鐘之內斷四五次是很正常的,我曾多次投訴,但結果往往是,你走的線路,我們重新做了一個所謂的網絡優化都是好的,我無語。
還有就是太媚眾。我們中國的慈善,比如陳光標事件,實際上中國的慈善,在政策上在稅收各方面是非常不支持的,中國政府的溫暖照不到所有人的身上,所以慈善是很重要的。但也恰恰就是這一點,我們的政策不支持。那誰來支持?就靠在座的各位!我們不要吹毛求疵,去尋找一些所謂的加不加私戶,是不是為了逃稅,一個人再蠢也不會用捐贈來逃稅,曹德旺的嚴苛捐贈,陳光標的娛樂捐贈都是好事,政府應該堅定不移地站在他們一邊。
最近,我們正在呼吁大家關注一個社會問題。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去年我母親生病過世時,我在農村家里呆的時間比較久。我家在安徽的內地農村,這幾年我們家周圍有3位老人自殺的,5位老人被最終遺棄致死。我后來思考了一下其中的原因。第一,我們有過“文革”,在“文革”中,我么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斬殺,但又沒有新的東西接上去,所以我們現在的文化出現了斷層。我們以前的家庭實力很強,很多的不孝行為,家庭有實力去管,但現在沒有了,基層政權又薄弱,社會養老體系更薄弱。對財富過分的追逐,造成了傳統倫理道德的消失。這種消失的第一個犧牲品就是我們的老人,老人被遺棄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都不可思議,很寒心。聽說一個老人被關在很差的房子里,一個破碗4年以來從來不洗,每次像喂動物一樣,子女把新的食物放進去,吃不吃也隨便,農村老人成為體制改革的最大的犧牲品。希望各位能有心去關注一下這個問題。耽誤大家不少時間,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