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企業培訓探討 |
|
|
|
|
|
|
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 |
企業培訓探討: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企業培訓探討: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企業培訓探討: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企業培訓探討: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
? |
|
|
企業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
就目前培訓市場的火爆程度來看,可以知道很多企業把內部培訓,放在重要地位而不是以前的從屬,甚至有些公司建立內部講師制度,把培訓講師的培養,當作大事來抓。但我個人認為企業建立內部講師隊伍不是個好事,如果思路錯誤,將浪費很多資源。
說到這里,有人會問:“你郝志強整天在外面給企業上課,如果企業的課都讓內部講師上了,那你們這些專業做培訓的怎么辦?”這樣的說法有道理,但顯然太偏激。一般來說企業建立內部講師隊伍,會有下面幾個問題。
培訓講師的專業性問題。如果企業內部的講師真的很厲害,那他為什么不出來做?出來做專業講師,收入比內部講師高,社會地位高,時間由自己安排,不用看上司臉色,不好的課可以不接,多自由多快活?這么厲害的人,企業怎么能留得住?如果企業內部講師的水平不高,那他在企業里面也做不好,怎么能是個好的講師?只能勉強對付內部的初級員工而已。優秀和一般中間的狀態將很難把握。另外,學員認為外部的講師,專業性好,而內部的講師,專業性要差一點,所謂的“家花不如野花香”,這也是客觀事實。內部講師長處,在對企業的了解上,外部講師的長處,在課程體系和授課的技巧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內部講師本身將是非常不穩定的職業,企業培養他們的成本會很高,一不小心就飛走了。本人以前就是企業內部講師,后來出來做專業講師的。
選擇內部講師也是個問題。接觸過講師這個職業的人都知道,培訓工作對講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培訓講師需要有相關課程的實戰經驗,要有充足的理論基礎,有良好的個人形象,有很好的口才,有以別人為中心的思想模式,總之對企業來說,優秀講師是很難找到的,也是很難培養的。這個選擇講師的過程,讓社會來做,要比企業來做更便宜。況且特別優秀的人,不會以講師為職業方向,講師很大程度上是“體力活”,每天都罰站,就是一年講上100天課程,收入又能有多少呢?特別優秀的人都做顧問,或者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拿幾百萬的收入了。所以講師其實是個人化非常強的職業,只有“好為人師”的人,只有以“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樂趣的人,才可以長期從事的行業。對企業來說,培養這樣專業的講師,將非常不現實。
課程的研發問題。企業內部的講師一般來說,都要成為萬金油,什么課都要上,都能上,才是合格的內部講師。這些萬金油的課程,只適合基層的員工,或者是企業文化、溝通、團隊之類的課程。這些課的質量不高,能講的人很多,已經逐漸走下坡路,內部講師研發的課程,將很難做到深入和提升。而社會上的企業,要求專業講師是某方面的專家,如果講師什么課都能講,那一定會被淘汰,也沒有人能講得好。
以上是從專業性、選擇講師、課程研發,這幾個關鍵點出發,來探討培養內部講師的困難,只是一些角度的觀點。對于一些企業,它的規模大,內部講師可以用比較長的時間來開發課程,一個課程可以講很多很多次,那么開發課程的成本,可以降下來,用內部講師就是合算的。
如果老板給內部講師比較好的薪酬,和一些靈活的工作方式等之類的說法,那當然可以留住優秀的講師。有些課程的專業性很強,外部講師做不了,或者要價太高,還是內部講師更好。當然了,這些都是適合于某些企業的特例,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
說了這么多困難,和一些特例,那企業怎么理順培養內部講師的思路呢?要不要在企業倡導內部講師制度呢?我覺得老板該喊的口號還要喊,借助培訓市場的東風,把優秀分子留住一段時間,也是好事。但在操作上要注意下面幾點,如果給基層員工的基礎課程數量不大,就沒有必要設立內部講師。和企業實際密切相關的課程,可以給高級經理上,成為他們工作職責的一部分,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業務實際,來培訓中間層次,給他們一個教育別人的機會。企業要培養這些高級經理做講師的技能,或講課的興趣。然后再適當地引進一些外部講師,給他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這樣內外結合的方式,比較平衡,可以避免前面說的幾個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