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培訓/咨詢行業觀察 |
|
|
|
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 |
培訓/咨詢行業觀察: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培訓/咨詢行業觀察: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培訓/咨詢行業觀察: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培訓/咨詢行業觀察: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
? |
|
|
國內培訓市場之怪現狀
國內培訓市場正日趨火熱,充電大軍浩浩蕩蕩,培訓課程,證書花樣翻新。但也有資深業內人士冷眼觀潮,指出培訓市場“虛火”也高,從細道來,有幾大“怪現象”:
其一,來培訓的,不想“培訓”,一位知名培訓師談,他有一個習慣,每堂課前,喜歡與學員聊天。他經常把“為什么要抽時間來培訓呀?”當做第一句話,而他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公司送來的呀!”“那你們喜歡什么樣的培訓課?”“無所謂,輕松一點最好,平時工作很累,就是想借此放松一下。”
其二,想培訓的,無處培訓。一位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領談,非常想通過高質量的培訓提高自己,但是一來沒有時間能靜下心來學習和考試,二來個人培訓的費用也相當之高,比如有的英語培訓課,一堂課需要500多元人民幣,即便是白領,也不免要思量一番。質優價廉,時間靈活的,培訓尚不多見。
其三,價格越低,越受歡迎。由于現在不少公司已把培訓當成了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對培訓的市場需求很大,但往往只問價格,不問質量。既然是送給員工的福利,自然是價格越低越好。
其四,缺乏有效的市場宣傳,品牌少,雜牌多。問一問充電培訓一族,他們選擇課程的渠道和取舍是什么?多數人回答:靠好友,同事的推薦。盡管各種培訓廣告屢見報端媒體,但不少人反映,從上面看不出課程的真實內容,所以多通過口口相傳,打聽聽過課的人,他們對課程,講師的評價成為一把重要的尺度,這種比較“原始”的方式,反映出培訓業目前缺少品牌建設的現狀。
其五,決定培訓者的不是員工自己,而是HR,在培訓約等于福利這一政策指導下,HR們往往流于應景而非真正將員工準確地“投放”到他們需要的培訓課來。HR們更關注在報告中寫上一年中公司培訓的時間又增多了多少小時,“某人業績突出,再送他培訓一段時間”。但是,人們對培訓市場的真正需求往往因此而被掩蓋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