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培訓/咨詢行業觀察 |
|
|
|
|
|
|
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 |
培訓/咨詢行業觀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培訓/咨詢行業觀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培訓/咨詢行業觀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培訓/咨詢行業觀察: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艱難,
? |
|
|
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盡管延續了上一年緩慢復蘇態勢,但也呈現出“舊癥未去、新愁又來”的局面。美國經濟雖處于適度擴張態勢,但在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取舍上遲遲難下定論,給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增加了許多變數;歐洲經濟經歷3年多的動蕩之后雖然漸趨穩定,但整體仍在持續衰退;日本經濟雖有起色,但結構性問題難以緩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新憂”:拉美地區經濟發展比較穩定,但結構性矛盾突出;中東北非地區政局不穩,持續動蕩,經濟出現回落;東南亞地區各國經濟各有特點,高低參半;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則呈現出難得的亮點,正呈穩步增長。
發達國家稍獲喘息、痼疾未解問題猶存
上半年,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出現改善,歐美債務危機得到緩解,日本經濟也呈現多年未有的增長局面。然而也要看到,困擾發達經濟體的諸多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增長能否持續有待觀察。
從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來看,美國上半年經濟情況不太“難看”:美國二季度環比增長1.7%,高于市場預期;7月份的失業率已經降至7.4%;第二季度出口增長5.6%,進口增長9.5%;7月美國制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擴張,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兩年來最高,高于市場預期;美國房地產市場也逐步回暖。標準普爾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的凱斯—席勒20個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增長12.2%,創下2006年3月以來最高年率增幅,4月為增長12.1%。10個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增幅為11.8%。然而,復蘇手段過于依賴寬松的貨幣投放和房地產業,顯然存在許多不確定的風險。
歐洲經濟仍處于低迷狀態。這從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可以得到驗證:一季度,歐元區和歐盟的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分別下降0.2%和0.1%,歐元區經濟已連續6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不過,得益于消費者及工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的信心增強,歐盟經濟開始出現轉機,歐盟委員會7月30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歐元區和歐盟今年7月份經濟景氣指數(ESI)分別升至92.5點和95點。統計數據表明,歐盟對外貿易已由去年同期的逆差轉為順差,出口不斷增加或許成為促使歐盟經濟緩慢復蘇的主要動力,但并不能改變經濟社會矛盾長期化的局面。
日本經濟上半年在強刺激中走勢趨強。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1%。二季度的統計結果尚未出爐,但經濟界普遍認為在3.2%左右。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看,出口和消費是日本此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季度出口增長達3.8%,估計二季度還要高于這個水平。一季度個人消費增長0.9%,4月份和5月份,家庭消費支出、零售業銷售狀況和住宅汽車等銷售情況都在好轉。但是,日本經濟在穩步復蘇的同時也蘊藏諸多風險。
發展中國家步伐放緩、各有升降亟待調結構
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國內局勢相對穩定。其中,發展中國家后發優勢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經濟增長率明顯高于世界大多數地區,今年上半年,各國的主要經濟數據較為突出。例如,老撾2012至2013財年經濟增長率為8%,成為近年來東盟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菲律賓一季度經濟增長7.8%,這是自2010年二季度以來的最高增幅。不過,也有部分國家和地區不盡如人意。印尼上半年經濟增長率為5.92%,未達到6.3%的增長目標;泰國一季度經濟增長5.3%,總體上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近幾年,拉美地區對金融危機反應迅速,經濟增長取得不錯的成績。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日前表示,該地區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3.3%,總體前景不錯。但是,拉美國家經濟高度依賴原材料出口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拉美各國央行的數據顯示,大宗商品出口已經占到拉美國家對外貿易的四分之三,如不及時調整,一旦外部需求回落,將對該地區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自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和北非地區許多國家都處于復雜的政治、社會和經濟轉型期。由于國際能源市場需求減弱,石油增產動力不足,預計該地區今年GDP平均增速將溫和回落,石油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經濟增速差距將縮小。與此同時,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維持宏觀經濟穩定、推動經濟多樣化、解決國民就業、實現包容性增長等挑戰。
上半年以來,代表非洲主體經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47個國家經濟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在全球經濟復蘇形勢總體低迷的大背景下,非洲地區今年經濟增長預計為4.6%,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預計將達5.4%,高于2012年的5.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保持增長勢頭的主要原因來自3個方面。一是該地區近年來不斷發現新的油氣資源,帶動了石油出口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二是多數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并逐步加強了區域內貿易;三是外國直接投資繼續推動該地區經濟增長。
復蘇動力依舊不足、世界經濟前景難料
7月初,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別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2%,低于1月預測的2.4%,也略低于2012年2.3%的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中預測說,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速為3.1%,較4月份報告中的預測值下降0.2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強調,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面臨的下行風險,舊愁未解,又添新憂。
無論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發展中國家,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發展中都暴露出諸多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美國經濟有望繼續升溫,但一些重大挑戰仍然存在:企業是否會以更快的節奏開始投資,尚存疑問;失業率雖然下降,但企業正在通過雇用更多的非全職工人來替代全職工人;今年秋季,民主、共和兩黨在2014財年預算、債務上限和企業稅制改革上的斗爭可能更趨激烈;美聯儲何時開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也讓市場焦慮不安。
歐洲經濟社會矛盾長期化已成定局。這其中,失業率居高不下將嚴重拖住歐盟經濟復蘇的后腿。歐元區6月份失業率穩定在12.1%,連續4個月處于最高紀錄。年輕人失業現象嚴重,是歐盟就業市場的一大特點,6月份歐盟和歐元區青年失業率分別為23.2%和23.9%,是平均失業率的兩倍。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意味著消費者整體收入下降,就業前景暗淡也令消費者捂緊錢袋,不敢輕易消費,從而直接制約歐盟市場消費需求的回升和經濟復蘇的進程。
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問題難以緩解。首先,大規模量化寬松的金融政策使投機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經濟運行呈現“泡沫”跡象。這種金融政策還造成長期國債價格下跌,加劇了日本的債務危機。其次,經濟的“二元化”現象,即大企業盈利上升,中小企業卻仍處于困難境地;東京等大城市經濟狀況良好,地方中小城市仍很蕭條;小部分炒股者成為消費主力,但多數居民收入未見增長。其三,日元貶值推動物價上漲,特別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生活用品全面漲價,多數居民沒有感受到經濟復蘇帶來的實惠。其四,企業投資回升緩慢,經濟復蘇的后勁不足。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需要把結構性改革放在首位,以保證經濟長期持續發展。世行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情況各異,大都面臨增長已經接近或者超過潛能、增速還未達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依然受高失業率和閑置產能所困擾等3方面問題。報告認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已恢復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進一步提速的空間不大,因而需要把結構性改革放在首位,以提升經濟增長潛能。該報告說,對中國而言,經濟再平衡的努力和逐步降低高投資率是當前的兩大要務。
需要指出的是,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結構轉型緩慢、各國日益凸顯的債務財政問題等,下半年將繼續困擾世界經濟。美國超寬松貨幣政策走向尤其值得注意,政策變動帶來的全球資本市場諸多變數值得警惕,對其產生的影響需要審慎評估。國際社會亟待進一步加強合作,不斷增強市場信心,避免世界經濟在復蘇進程中出現大的動蕩和反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