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ages/point_title1.gif)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個人能力發展 |
|
|
|
![](images/news_hr/hr_r2_c2.gif) |
|
![](images/news_hr/hr_r3_c3.jpg) |
什么是管理培訓生?詳解!以及典型案例 |
個人能力發展:什么是管理培訓生?詳解!以及典型案例,個人能力發展:什么是管理培訓生?詳解!以及典型案例,個人能力發展:什么是管理培訓生?詳解!以及典型案例,個人能力發展:什么是管理培訓生?詳解!以及典型案例,
? |
|
|
“什么是管理培訓生(MT)1,管理培訓生(Management Trainee)是一個外來術語,是外企里面“以培養公司未來領導者”為主要目標的特殊項目。譬如,四大外資銀行的校園招聘都是分三條管道的:intern, staff 和 MT。
2,MT一般是有期限的。譬如,恒生MT是4年,渣打MT是2年,匯豐MT好似是1年。
3,期間MT們將在各部門快速輪崗,大量參加課堂學習,全面的掌握公司和行業知識。譬如,渣打MT據說2年內要考14門,然后輪崗三個部門的各種職位。
4,“畢業”后,MT將被安排到相對高級的領導崗位,一般是部門或者團隊主管。日后的晉升速度也相對的快,因此MT有“直升飛機”的綽號。
5,MT的薪酬增長速度也相當快。因為公司花了2-4年時間培養一個MT,它最怕的就是跳槽,超級害怕。而事實上,MT們都是獵頭公司的重點進攻對象。一旦被挖,薪酬通常都會double甚至triple。之前看一師兄的博客,某外資銀行MT,“畢業”后月薪20K,被挖一次40K,兩年后又跳槽,60k,此時他還未到30歲.........
6,管理比較好的央企,最近也開始搞MT項目,用的是臺灣的叫法“儲備干部”。
7,但要提醒一點,近年來,“管理培訓生”這個詞有被濫用的趨勢。有些小公司喜歡以此做招徠,而實際上進去后做的是普通職員的東西,并無特殊優待。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如果一個公司招的全部是MT,那就等于全部都不是MT。因為團隊里面,總不可能人人都是將軍。這個道理,應該大家都明白~”
-----------------------------
匯豐銀行的管理培訓生制度
人均花費100萬港幣的“生存者游戲”
“每個公司都像一個俄羅斯娃娃。
如果公司的老板是最能干的大娃娃,員工是小娃娃,那么公司是沒有希望的。
只有反過來———老板是最小的娃娃,每一個員工都是能力最強的大娃娃,公司才會生機勃勃。”奧美廣告的創始人,大衛·奧格威,曾經這樣總結自己公司的用人之道。
問題是,誰會是那些“大娃娃”呢?
當他們沿著職業的階梯上攀登,成為資深經理的時候,是否又能為公司找到更大、能力更強的新一代“經理人”呢?
這也許是人力資源經理們最想完成的使命。
匯豐銀行一百多年以來的管理培訓生制度,就是一個能夠持續找出“大娃娃”的人力資源“游戲”。不過,是那種極其嚴苛的“生存者游戲”。
年輕的香港人,匯豐銀行貿易服務副經理梁錦釗,就是這種“生存者游戲”的勝出者之一。
體系
匯豐在香港的歷史可謂悠久,并且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名列香港的三大發鈔行之一,有四分之三的香港本地成年居民在匯豐開設銀行賬戶。
一直以來,匯豐的主要業務分為兩大塊:個人理財業務,以及企業/金融機構服務。
個人理財業務主要為個人客戶提供存款業務、房屋按揭、個人貸款和投資服務等。企業銀行服務的業務就更為復雜,包括長期及短期的企業融資、貸款,以及貿易方面的服務等等。在香港這樣一個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本地從業銀行就有二百多家,分支機構一千多家,可想而知銀行業的激烈競爭程度。
所以,匯豐管理培訓生的目的,就是要招募到最有天分的年輕人,進行嚴格的
訓練,然后將他們培養成訓練有素的職業經理人。只有依靠這種制度的保障,匯豐的“人力資源”才能得到足夠的供應,業務才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與其它公司管理培訓生不同的是,匯豐的整個管理培訓生周期有三年之久。其中包括12-18個月的短期課堂學習,近兩個月的國外培訓,其余大部分時間為崗位實戰。能夠順利入選的管理培訓生們,可以選擇將“個人金融業務”
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也可選擇對“企業銀行業務”感興趣,最近,為了應對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管理培訓生又多了一項選擇———最新的“信息科技”方向。
“要入選我們公司的管理培訓生,可是千里挑一的競爭,整個過程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匯豐銀行集團公共事務部企業傳訊經理冼少嫻如是說。
匯豐銀行人力資源部負責管理培訓生的經理伍婉華向記者介紹說,在挑選畢業生的時候,并沒有專業方向的限制,目的是確保管理培訓生來源的多樣性。
“我們的一些學生來自文學、歷史等專業,當然,大部分還是來自會計、管理等專業。”伍婉華說。
行將畢業的梁錦釗對匯豐管理培訓生的“入學考”印象非常深刻。
“沒有想到只有二三十個名額的管理培訓生,有幾千人來趕考。”梁錦釗至今還有一點“揮汗如雨,好不容易殺出重圍”的驚險感覺。
提升
經過才能/性向測試、面試語言和溝通能力、情境測試和個性測試,以及最終面試等四輪競賽的“大浪淘沙”,合格的管理培訓生就坐上了“職業直通車”。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從此就可以一帆風順、高枕無憂。
梁錦釗在2001年的12月份通過了所有的考試,開始了他長達9個月的第一階段培訓生涯。他當時的正式職銜是匯豐銀行服務銷售與網絡發展部的副經理,主要的工作與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有關。
“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遠遠不能解決工作當中的所有問題。”盡管梁在美國完成IT專業的學業,但是發現學校中學到的東西,與工作所需要的,還是有一定的落差。
好在每個管理培訓生有3位“導師”可以請教:第一線的經理,一位資深高層經理,以及一位人力資源部的導師。
“公司的企業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因為匯豐銀行內部像一個大家庭,鼓勵合作,所以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拿起電話直接向其他人請教。”梁這樣說。
雖然職銜是經理,但是,梁并沒有因為這個職銜而不向有經驗的下屬員工請教。而這些在某些崗位上長期工作的銀行員工,也不會保留自己的工作經驗。
當然,作為未來的經理人,除了必需的業務能力以外,梁錦釗還需要展現的是他的管理、規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從校園里沒有走出多久的新人,要想一開始就領導五十多人的工作團隊,仍然需要展現自己的過人之處。
“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我就掌握了員工們工作內容的70%。然后,我可以很好地協調他們的工作,協助第一線經理的工作。”梁對自己在培訓中的表現還是相當自信的。
2002年9月,梁錦釗完成第一階段的培訓,開始其七周的“英國之旅”。
有一個細節可以顯示匯豐對這些“天之驕子”的投入有多大:據匯豐人力資源部的統計,平均每位培訓生的英國之行要花費20萬港幣。加上他們按照經理級別領薪水,從16500港幣到最高35000港幣,39個月的“邊干邊學”中,花在每位培訓生身上至少100萬港幣。而平均每年光香港地區的管理培訓生就有二三十位,在這一項上的花費就相當可觀。
“另外,因為有資深經理要投入時間指導培訓生,所以這部分的費用更無法計算。”企業傳訊經理冼少嫻這樣告訴記者。
英國之行給梁錦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管理培訓生匯聚在一起,帶來了許多想法上的交流和沖撞。因為各個地區的商業發展水平及模式均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樣,讓梁錦釗得到了“國際化”的最切身體驗。
另外,匯豐培訓生制度比較完善的地方是,有一位富有經驗的資深經理可以“引領”培訓生們發展自己的領導能力。當培訓生在工作中遇到管理方面的問題,經驗不足,不知如何處理時,可以向他們求教,減少培訓生自己摸索求解的過程。這些資深經理還可以引領他們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每一位資深經理會負責兩至三名培訓生,而且我們互相之間都認識,可以很好的交流一些心得體會。”這樣的網絡交際,無疑加快了培訓生們成長的速度。
有一個細節也讓梁錦釗體會頗深。
當管理培訓生們匯聚在英國總部,總部的集團主席與他們對話交流時,是以非常平等的態度來進行。盡管他們還是最基層的經理,但是主席給他們的感覺是,他們就是未來的公司領導人。
自我完善
“如果說現在的培訓生制度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那就是過早地將培訓生們分為個人理財和企業銀行業務部分。”經過了一年半的培訓,梁錦釗對這套制度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
“其實如果能夠有一部分交叉,那么培訓生對兩塊不同的業務都會有一點了解,這樣,在未來的工作中,就可以更好地與其它的部門合作。”梁說。在實際工作當中,梁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就是與其它部門的培訓生因為業務屬性不同而溝通困難。
所以,他建議,將“分科”的工作推遲一點進行,這樣,培訓生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究竟適合在個人金融,還是在企業銀行部門發展。
伍婉華指出,其實整個管理培訓生制度是相當開放的。整個培訓體系的內容不斷會有修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另外,培訓生制度并不會構成“玻璃天花板”,讓那些有才華的普通員工“冒不出尖”。在制度面前,他們一樣平等,只要通過四個階段的“考試”,以及同樣的三年培訓,就同樣可以登上“直通車”。
從2003年年初起,梁錦釗開始進行第三階段的實習,進入商業銀行部的貿易服務部擔任副經理職務。明年他會是一個負責三十至五十名客戶的客戶經理,權限是每位客戶五百萬港幣左右的信用額度,而到2005年,他會正式結束這為期3年的培訓計劃。
培訓生種子選手的四輪搏殺
據伍婉華介紹,整個篩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才能/性向測試(APTITUDETEST),主要是測試應試者的邏輯推理能力,對統計資料和數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某一觀點的評估/分析能力。(thelogicalevaluationofargument)。
然后就是第一輪面試,考察的是考生們的語言及溝通能力,主要是討論考生們的職業目標、領導經驗及與其他人溝通的能力(howyourelatedtoothers),以及對待變化的態度(howchangeorientedyouare)。
第三階段是情境測試和個性測試。模擬一位經理的真正工作,考生們面對的是一些經理們會面臨的真實管理問題。在這個測試中,可以考驗考生的規劃、組織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階段的第二部分,則是對個人工作風格和偏好的一份問卷測試。這樣,考官們就會知道大約一個考生未來會是怎樣的一個經理人,他的做事風格和領導方式又會是如何。
如果一個考生通過了上面的所有測試,他所面臨的就是最后一關:測評中心(ASSESSMENTCENTRE)。其中包括小組討論和最終的面試。
“這真的是最艱難的一關。因為你既要展現你有別人所沒有的能力,但是你又不能顯得太主導整個討論,因為你同時需要展現你的團隊合作能力。”梁錦釗這樣回憶。
最后的一個測試,則是“最終面試”。在這里,考生需要展示未來成為資深經理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決策力、團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工作能動力,以及靈活性。 |
|
|
![](images/news_hr/hr_r4_c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