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ages/point_title1.gif)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企業培訓探討 |
|
|
|
![](images/news_hr/hr_r2_c2.gif) |
|
![](images/news_hr/hr_r3_c3.jpg) |
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 |
企業培訓探討: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企業培訓探討: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企業培訓探討: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企業培訓探討: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
? |
|
|
北大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 不值得大驚小怪
北京大學(西南首期)高級工商管理(EMBA)總裁研修班在重慶紅樓賓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59名重慶千萬富翁成為首期學員。據重慶教學站負責人稱,“我們的招生對象主要是面向各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董事及各部門總監等高層管理者以及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薄按送,報名者除了要具備大專以上的文化程度和5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所管理的企業資產至少要在5000萬元以上!
北大的總裁研修班只為富人服務,立即引來驚呼一片。依我看這事不值得大驚小怪,它無關乎教育公平,也無關乎“贏者通吃”。如果該文憑”對本科生開放,讓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毛頭小子去攻讀這個文憑”,那才是怪事一樁呢。仔細想一想,對于管理資產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家、特別是私營企業家來說,北大EMBA總裁研修班抬高不了他的身價;但類似的研修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富人俱樂部”,自有它的理由。
首先,這是一個物以類聚的過程。水平大致相當的一群人在一起,最能沖撞出思想的火花、創業的靈感。北大設置一個5000萬元或者2000萬元的門檻,就是起一個篩選的作用,而培訓班實際提供的是一個交往的平臺。正如一位參加研修班的老總說的,EMBA同學也是生產力。在他們看來,學習在其次,交往、聯誼才是真。雖然每月只有2次課,一年上課時間僅為24天,但3萬元學費對他們來說并不算太貴。由企業家們自己去召集人選,自己去組織活動,要實現這么多同道濟濟一堂,3萬元未必能夠打得住。
北大在類似的培訓項目上其實賺錢也不多。59名學員總收入177萬元,每次上課可能都得請數位經濟學者飛機來回外加不菲的“出場費”,以平均每次四個學者每人總耗費1萬元計,全年就是96萬元,況且還有其他大量服務人員以及其他各種開支。但在此過程中,北大同樣也是贏家。一方面是給了很多學者掙外快的機會,另一方面積累了大量企業家校友資源。雖然上的只是研修班,但這些企業家多多少少跟北大有了那么一點淵源,多了那么一點感情聯系。這樣一來,萬一將來要給北大捐款,是不是也更慷慨大方一些呢?如果是那樣,將來北大給貧困學生的獎學金也許可以更豐厚一些,更多的學子可以從容不迫地完成學業,不致因貧困而上不起學。我贊同大學通過辦各種研修班、培訓班賺錢,前提是把各種文憑清晰地分開,像正規的、擔負著促進社會公平使命的本科和研究生文憑,要力保純潔、公正以及有足夠份量的獎學金資助窮學生;同時必須保證學校在培訓活動中的收入,不能只落入私人腰包。
奉勸義憤填膺的時評家們不妨把頭腦冷靜下來,多一點“建設性”,少一點喊打喊殺,北大的文憑沒那么神圣也沒必要那么神圣。況且,本科文憑是本科文憑,EMBA總裁研修班是EMBA總裁研修班,二者沒必要畫等號。
在這個事件中需要關注的,不是北大或者其他大學該不該辦類似的總裁研修班,而是既然研修班打著北大的旗號在行事,那就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規矩,保證北大在這個活動中的合理分成;另外一個就是要關注參加研修班的企業負責人有多少是真正的企業家,有多少人是真正花自己的錢的,會不會有大量國企負責人在用公家的錢辦自己的事,這如何規范?當然,對于后者,大學左右不了,是行政管理體制的問題。 |
|
|
![](images/news_hr/hr_r4_c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