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ages/news_hr/hr_r2_c2.gif) |
|
![](images/news_hr/hr_r3_c3.jpg) |
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 |
企業管理: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
? |
|
|
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
一、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管理模式是指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管理者根據企業價值觀,組織、指揮、激勵和控制員工的方式,是企業管理系統化指導與控制方法的綜合或者管理者領導風格和企業激勵機制間的有機結合。它通過將企業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高質量低成本快速轉換成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以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
企業管理模式的內容,從廣義上分為軟件和硬件兩部分,軟件包括目標、信念、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硬件包括術、設備、方法、規章、組織機構和財務分析等;從狹義上分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決策和領導體制、管理技術、管理體制和規章四部分。企業管理模式一般是從狹義上來理解的。
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處于企業管理模式的核心,滲透和影響著企業管理模式的各個方面,決定了企業內外行為模式和企業目標優化模式,以潛移默化而又十分深刻的方式影響著企業系統選擇和構造,調節企業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環節。
決策和領導機制,是指企業為進行有效的決策活動而相應地設置的組織機構與組織關系,以及保證決策過程運行的制度和方法,其對企業管理模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目標確定、目標的貫徹、目標的實施保證以及決策的控制系統的建立等方面。
管理技術的本質是有效使用資源的手段或途徑,包括管理方法和管理規程,管理方法是企業在整合資源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涉及資源的有效配置,管理規程規定三流(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程、方向、路徑和形式,
管理體制和規章中的管理體制包括職能分工,信息和指令傳遞系統,規章制度包括從產權制度到企業內部制度等各個方面,它是企業和企業中人的行為尺度和標準。
二、企業價值觀與企業管理模式
所謂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處理各種關系時所形成和遵循的最基本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以及所追求的目標,是企業對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對企業經營目的,對企業員工和顧客的態度等問題的基本觀點以及評判企業和員工行為的標準。企業價值觀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原則和靈魂因素,它決定著企業管理模式及其相關的方方面面。
(一)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的歷史演化
1.以生產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
19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整個社會生產仍然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致使企業更多地關心如何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產品質量,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管理的重心是生產管理,企業管理形態是以生產為主的生產型企業管理模式。
2.以推銷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
從1920年到1945年,由于科學管理和大規模生產的推廣,產品生產出來以后銷售不出去,特別是在1929年所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中,許多企業的商品賣不出去,許多企業因銷售受挫而紛紛倒閉。于是,這一階段形成了以本企業已有產品為出發點,以推銷為主的企業管理模式。
3.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
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市場逐步轉化為“買方市場”,這時的管理思想認為,過去的管理,都是從本企業的生產或產品出發,而沒有真正考慮市場的需求,如果一個企業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講求企業經濟效益,便可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于是形成了經營型的企業管理模式
4.以戰略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科技進步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環境的變化,通過強化自身的優勢,取得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的動態平衡,于是形成了戰略型的企業管理模式。
5.以知識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管理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經濟發展中的知識含量越來越高,知識和信息逐漸變成與人力、資金并列的企業第三大“戰略資源”,知識型的企業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二)國際兩大企業管理模式及其企業價值觀分析
1.美國企業管理模式
美國企業價值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特征,決定了其獨特的企業管理模式。即
以效率優先,不斷尋求新的市場,新的需求,新的發展空間和推崇制度規范、物質激勵為主的“理性主義”的典型美式企業管理模式,反映了美國企業個人主義,競爭傾向強,社會趨于扁平的文化價值觀。IBM公司所以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取得成功,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徹底貫徹了“尊重個人”這一經營理念.
2.日本企業管理模式
日本企業價值觀強調以忠誠為核心的集團主義精神,具有獨特的家族制度和等級觀念,由此形成了日本企業管理模式,即家族主義,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制,實行群體管理,和諧管理。日本企業員工較團結,較具集體主義精神使得日本企業管理模式合作與團隊精神突出,反映了日本企業是以集體而不是以個人為重的價值觀。松下公司提倡正大光明,團結一致,順應同化,力爭向上的企業精神。
三、知識管理模式及其企業價值
知識管理模式是以人為中心,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創新為目標,將知識看作一種可開發資源,使員工在企業管理中對其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捉與運用的過程和模式。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是一種無形資本,將超越土地貨幣資本成為第一位的生產要素,人是知識創新的主體,企業把知識作為企業生產的首要任務,把人才的選拔,任用和保護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
知識管理模式突出知識化的智能資本管理,整體目標由快速增長轉向可持續發展,突出產銷一體化的“生態營銷管理”,企業發展以高新技術開發應用為先導,突出創新的技術開發管理,企業組織無形化,突出軟性的“人本化”管理以及虛擬化企業管理,企業組織由金字塔式的指揮鏈管理結構趨向組織機構中空化,突出網絡化的模塊組織管理,以新型精神激勵為主,突出組織企業文化建設。
知識管理模式中的價值觀包括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的知識價值觀;開拓奮進,不斷進取的創新價值觀;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管理價值觀;誠實經營信用至上的生產價值觀;相互吸收取長補短的文化價值觀;保護環境持續增長的發展價值觀等等。
知識管理模式與傳統管理模式有著顯著的區別。在管理目標上,傳統管理模式通過增加產量追求高額利潤,知識管理模式通過給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追求超額利潤;在管理思想上,傳統管理模式以物為中心,知識管理模式以人為中心;在管理組織上,傳統管理模式是一種金字塔式的組織機構,知識管理模式形成扁平化的水平管理模式;在管理策略上,知識管理模式是以信息為基礎,以創新為紐帶,以電腦和網絡為特征。所以,知識管理模式,將是以人力資本和技術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強大的系統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學研究體系為后盾,以信息生產和利用為核心,用知識價值不斷更新目標經濟的一種新型企業管理模式。
喬東 |
|
|
![](images/news_hr/hr_r4_c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