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mages/point_title1.gif) |
當前類別 > HR資訊 > 個人能力發展 |
|
|
|
![](images/news_hr/hr_r2_c2.gif) |
|
![](images/news_hr/hr_r3_c3.jpg) |
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 |
個人能力發展: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個人能力發展: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個人能力發展: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個人能力發展: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
? |
|
|
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
面對一個龐大的公司,面對一個更加龐大的經濟環境,我們有太多困惑了,于是會本能地向書本求助!21世紀經濟報道》的書評人肉唐僧則不以為然,他冷嘲熱諷道:“前些日子有兩個美國人寫了本《藍海戰略》。作者說,以前企業家們的日子太苦了,到處都是競爭。要么做同樣的東西但比對手便宜,要么走差異化的道路。然而差異化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所以成本策略也好,差異化策略也好,就是贏了對手,也是慘勝。他們大聲宣布:現在好了,企業家們再也不用在紅海里和競爭 對手死拼了!你們,可以去沒人和你競爭的藍海里去發大財。
“惟一的小問題是:怎么找到藍海呢?他們的答案是:找個沒人的懸崖,閉上眼睛往下一跳!如果你嘭的一聲摔死了,那你就是撞在巖石上;如果唰的一聲跳進水里,那就找到藍海了——無論如何,你都不會在紅海里?傊,發了大財的,就是找到了藍海;連小財都沒發上的,就是沒找著藍海。這種先打槍后畫靶子的程序,保證了槍槍十環的成績。這樣的理論居然也能風行一時,洛陽紙貴,其原因只有一個:愚蠢透頂卻一心想發財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早幾年,這些人認真鉆研了十幾本卡耐基的成功學小冊子、并背誦了一百多條人生格言名人警句箴言笏語之后,卻并沒有如被允諾的那樣,成為成功人士并過上幸福生活。今天,這些人百折不撓,背上行囊找藍海去了!
關于管理書籍,觀點的多樣化,一方面反映了思想的困惑,另一方面反映了思想的活躍。我們有“為售與帝王家而讀書”的時代,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現在是“為公司之崛起而讀書”的時代。下面這份問卷以及隨后的一系列文章,意在介紹這個讀書時代中一些不同的專家觀點:
一、您認為哪些管理書值得推薦?
張華(南方日報財經編輯):我最喜歡《管理的實踐》,并不僅僅因為它暢銷近半個世紀,更重要的是,它從實際執行層面立論,從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個角度,系統剖析了企業管理的任務、方法與責任。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門程式化的科學。現代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能否將更多的資源集聚到一起,而是如何使有限的資源能夠順暢地銜接。
最近幾年,如下幾本管理圖書值得一讀:《長尾理論》,《藍海戰略》,《定位》,《權力與影響》。
鄭磊(腦庫投資管理公司研發總監、投融資總經理,經濟學博士,荷蘭MAASTRICHT管理學院MBA。另見本期P44文章。):《旁觀者》。
李華芳(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浙江大學經濟學碩士。另見本期P42文章。): 我最喜歡的管理書是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管人們對管理心理學如何研究,甚至在表面上張口閉口人本主義,但其實質依然是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中闡述的科學化的標準提高效率的原則。
最近幾年出版的管理著作中,德魯克的著作都值得推薦,比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實踐》、以及《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等,好在現在出版了德魯克全集,管理者備上一套或在桌旁或在枕邊總是能獲得益處。
另外是柯林斯的《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與德魯克略有不同的是,柯林斯更關注企業的宏觀層面,例如在立意愿景方面就強調比較多。
還有幾本我個人認為對管理者非常有益處的書籍是彼得 ·圣吉的《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已經有些時日,但依然在發揮影響,其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現在已經廣為傳頌。
羅伯特·A·沃森的《美國最有效的組織》,和新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前者講救世軍,后者講格萊氓銀行;前者講一個超大型的組織如何有效,后者講如何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盡管兩者都不是關乎企業,但古詩云"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從非營利組織的經驗中更能帶給管理者深刻的啟示。
二、如何評價目前在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管理書?
張華:圖書市場紛繁蕪雜,管理與勵志圖書更是多如牛毛。盛譽的得來有多種方式,大師力薦、黃金包裝、強力營銷,這些硬推動的方式同樣能給一本書帶來盛譽幻覺,既然是幻覺,就是不可持續的。《管理的實踐》的偉大之處恰恰在于,它是在“普通常識”,而國內所謂各路名家的“管理名著”的短板便在于,它們往往太急于超越了,這樣下去,總會被被松了的鞋帶絆倒的。有人說,國內寫管理書的都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一般不寫書或不會寫書,雖有些夸張,但卻是對國內管理圖書的現實掃描。
鄭磊:《藍海戰略》,可能有些誤導。藍海的實質是創新,這對中國企業是最難的一個方面。該書提出了概念,但還不能提供操作性強的思路。
李華芳:市面上大部分的管理書籍可能反而會耽誤管理者的時間,名手也有爛文章,就更不必說了。實際上每一個管理者所遇到的問題都是獨一無二的,往往針對具體的情況,管理者本身才是理論家的老師,而不是相反。不過話說回來,同一本管理學著作對于每一個管理者來說可能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管理者本身應該具有一定的挑選能力,在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適合他們的管理著作,而名家并不能保證解決其所面臨的困境。
比如說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對任何公司可能都有用,但對一個本身就已經專注于細節的服務公司而言,這可能只是正確的廢話,管理者只要看這個書名就足夠了,而不需要多費時間。又比如大前研一的《專業主義》對執著一件事情的管理者而言可能具有提醒作用,但對另外一家正在爭取多元化的企業而言,又可能不那么適用。也就是說,管理學著作往往能抓住管理中的一個側面,而且可能把這個側面描述的非常好,但對于管理者來說,他要挑的最適合自己管理的,而不是這個側面中最好的。
三、怎么看管理書的走俏甚至泛濫?
張華:毫無疑問,永遠有人在迷茫。不過首先可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是泛濫的管理書造成了管理者這一群體的迷茫與困惑,還是管理者的迷茫與困惑促使了管理書的泛濫,這仿佛是一個雞生蛋、蛋孵雞的問題。不過毋庸置疑的是,現在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管理類圖書的作者,集體浮躁的習氣愈演愈烈;國外的管理者注重的是管理實踐、管理方法與技巧,而國內的管理者偏愛的管理理念,剛有懵懂苗頭,便又熱火朝天追棒新的理念,這個過程中管理書著者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大家都樂此不疲于水上漂,管理究竟為何物,天知道。
鄭磊:可能反應了企業的困惑,管理學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總有新的理論推出,也總會受到熱捧,但都很難長命。管理問題很鮮活,理論永遠落后于實踐,所以管理者都很困惑。
李華芳:可能反應了企業的困惑。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說每年增長幾萬家新的企業,而且深入各個不同的行業,以及從業者學歷提高等,都會增加對管理書的需求。而從供給上來說,出版社在管理書方面獲得的利潤比較高(這個也由于管理者一般來說對書價不敏感,書比較容易銷售等),也會傾向于多做這一類的書籍。
至于對管理者而言,這一群體可能有部分人對管理感到困惑,希望尋求答案;但另外也可能說明管理者增多了,而且各種管理思想之間出現了互補性,而被有能力的管理者所吸收。
四、如果被問起,你會給中國的企業推薦什么讀物?
張華:給招商銀行推薦《從優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說,從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這樣看似緩慢,但能保證最后跑得飛快。招商銀行作為中國第六大商業銀行,其運動軌跡正是如此。在前央行官員馬蔚華的領導下,這家20年前成立的銀行目前控制了中國信用卡市場的三分之一,并不斷開設國內分行、吸收來自富裕人群的存款。據說馬上要在紐約開設分行了。不過,在從優秀到卓越的攀登途中,需要同時謹記的理念與遵循的規則,還有許多,馬蔚華和他的團隊,正在路上。
給萬科推薦《繭經濟》。破繭而出是重生,作繭自縛是災難。約翰·埃爾金頓在《繭經濟》中分析了經濟、社會和環境急劇變革過程中,企業及企業家如何做到應對自如,生活力更為旺盛。萬科是地產界的一塊奇葩,但在“后調控時代”,萬科如何在原有的運作模式與技術路徑上實現新的突破,王石可能也捉摸不定。從企業家精神的角度來講,王石的人格魅力為各界所尊崇,然后王石的這種魅力能否切實運用到企業管理中,轉化了持續的利潤增長動力源,坊間說法卻不盡統一。萬科面臨新契機,應該走的更遠。
給廣州本田推薦《服務管理——利用技術創造價值》、《向富裕階層銷售》。汽車工業是一種鋼鐵工業,鋼鐵的堅硬與理性,是所有汽車工業的特征;然而廣州本田,卻在鋼鐵的外表之下,稍稍隱藏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它對環?赡芨又匾,對員工可能更加體恤,對客戶可能更加關懷。雖然這種柔軟仍然是微弱的,但是已經能夠打動人心,它的用戶節節攀高,它區別于其他的汽車企業有血有肉的活著。然而,廣本對服務的投入,仍然不夠,仍然只停留在關注與物理產品本身的領域。尤其在終端執行上,卻忽略用戶心理體驗。推薦這兩本書給本田,是希望廣州本田能更關注服務,更重視用戶的心理體驗。廣本4S店現在好象滿大街都是,然而這些標榜著服務至上的4S店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尊重用戶體驗與心理呢?!更精細的操作細節上,更基層的技術服務人員,才是最終的執行者。通過《向富裕階層銷售》了解本田客戶的心理,注重避免細節上對客戶感情的傷害。而《服務管理——利用技術創造價值》,會給管理者一些新的方法與技術,真正將精細化服務實現。
給海爾推薦《空雨衣》。我曾在青島呆過三年,海爾基層員工的生存狀態給我觸動很大,一個個像上緊了的發條,在高壓與低薪的競爭環境中埋頭瘋狂苦干。你可以把這種魔鬼式的歷煉,看到是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與運作模式,從這種模式中走出來的中層干部,頭腦與能力確實無可挑剔,然而從長遠的、健康的企業管理理念角度來講,海爾的魔鬼訓練卻又是極其危險的。查爾斯.漢迪的《空雨衣》講的是變革時代的商業哲學,企業如何力避成為創造利潤的機器, 如何跳出文化宣揚與實際運作大相庭的管理悖論,成為當務之急。
鄭磊:《基業長青》,給所有企業。我還有一個建議是:少看書,多實踐,別被時髦理論蒙住了眼和心。
李華芳:給萬科推薦《從優秀到卓越》,萬科已經是中國房地產業的領軍者,她已經是一家優秀的公司,現在她需要變成一個卓越的公司。
在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憑借其良好的服務口碑脫穎而出,在銀行業表現令人矚目,作為一個在金融服務業有長遠目標的企業,在可見的將來競爭會非常激烈,這時候大概需要一本《長尾理論》來提醒自己應該去抓住什么樣的顧客。
華為在坊間傳言中對員工的口碑不佳,最近任總裁一封“意味深長”的信中更體現了一種“何不食肉糜”的思想。對華為的員工而言,要想清楚你是為誰工作的,推薦陳凱元的《你為誰工作》。而對任總裁而言可能也需要看一下這本書,倒不是說能給任總裁帶來多大的收益,而是說應該知道員工真實的想法。這可能是更重要的。
給中國電信推薦《21世紀的管理挑戰》,作為老牌的壟斷企業,很有必要重新回顧德魯克這本偉大的著作,了解一下信息時代知識工作者的特征,才能繼續跟隨時代變革的腳步吧。
給海爾推薦《微利時代的成長》,在這樣一個產品飽和與市場動蕩的時代,怎樣才能沖破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成長模式的局限,創造新的增長?答案是:需求創新。斯萊沃斯基的這本《微利時代的成長》會帶給海爾這樣的傳統家電企業以新的啟示。
|
|
|
![](images/news_hr/hr_r4_c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