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7010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2189(1208主題貼) |
登錄:3776 |
|
|
宏觀調控火電裝機 核電重啟 能源供給側改革有望加碼 |
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電力項目核準權限下放后規劃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國家能源局將通過制定電力規劃管理辦法,明確國家五年電力發展規劃的編制、實施、評估、調整、監管等相關要求。
分析人士指出,這份文件的出臺,反映出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已引起高度重視。
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次在能源行業落地的文件。
燃煤電站總量控制
《通知》要求,強化電力規劃指導作用,統籌國家和地方電力發展規劃。通知明確,國家五年電力發展的相關規劃確定各地區規劃期內電力需求預測水平、非化石能源開發目標、省(區)間電力送受能力、火電(含自備電站)建設規模及布局、電網發展總體方針及重點建設任務等。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分析稱,從這份《通知》可以看出,發改委和能源局在簡政放權后,明確了以規劃指引項目的思路。要求設定分年度燃煤電站總量控制目標,避免因為火電項目審批權的下放而造成火電裝機的過剩和投資浪費。
《通知》還強調,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會根據重大變化,及時修訂燃煤電站的總量控制目標。這一措施能補救在“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中,煤電裝機目標設定過高等遺留問題,以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用電量增速放緩情況。
事實上,自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推進簡政放權,火電項目的核準權下放給地方政府后,山西、陜西、貴州等煤炭資源大省的煤炭企業投資沖動很強,對這些省份煤化工、煤電項目的快速擴張的議論與質疑不斷。
“文件的出臺很及時”,信達證券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曹寅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1-10月份,煤電新增發電生產能力4336萬千瓦,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地區繼續裝機。如果不抑制這種趨勢,到2017年至2018年我國煤電過剩的問題將十分嚴重,煤電企業的經濟效應將大幅惡化”。
11月18日,由華北電力大學發布的《中國煤電產能過剩與投資泡沫》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計劃在建的燃煤電廠如果在2020年前全部投產,可能導致約2億千瓦的過剩裝機,同時導致7000億元的投資損失,火電設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將下降到3800小時。
實現供需結構優化
近日發改委推出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同時涉及電力、水務等公共事業行業的價格改革也在加速推進中,政策著力點更加注重從供給端發力來支持經濟增長。
所謂“供給側改革”,需要能源產業結構由“重”到“輕”轉變,引導能源發展的主體由產能過剩的傳統能源轉向活力十足的新能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有看到傳統能源行業出現明顯的供給收縮信號時,才能保證有充分的資源從中擠壓出來并流向新能源行業,同時傳統能源行業也因供給端收縮而實現供需結構優化。
“現在,我國能源行業產能過剩明顯,能源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十分重要。”曾鳴坦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五個方面內容:增加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高效投入;促進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等要素升級;培育企業、創業者、創新型地區或園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主體;激發各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淘汰落后產業、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
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上報等工作將于明年3月至5月開展,規劃戰略的導向已基本確立,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煤炭清潔利用、能源體制改革上。
落地到投資方面,清潔能源在未來五年將會迎來發展機遇。“從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來看,風電、光伏發電要逐步替代火電,重點解決棄風限電的問題,剝離火電資產、轉型到可再生能源上。”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指出。
能源結構轉型倒逼 核電重啟箭在弦上
關于核電重啟的聲音不絕于耳。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我國核電項目暫停核準。時隔4年,隨著能源改革的不斷推進,核電重啟已迫不及待。
去年以來,能源局等多個部門都不斷強調,要加大核電的發展力度,并適時重啟沿海核電。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能源局發布了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印發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其中,對核電發電量做了規定,這意味著核電開工必須加速。
更為重要的是,中央層面也不斷表態要重啟核電項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據了解,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山東海陽二期、浙江三門二期、廣東陸豐一期、湖南桃花江核電和山東榮成示范等核電項目,優先得到發改委的核準。核電站的關鍵設備需要至少提前三年的準備時間。
此外,除了沿海核電項目,能源結構轉型、環保壓力增大等原因也正在倒逼“十三五”規劃放開內陸核電審批成為大概率事件,國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京津冀地區更是時常遭到霧霾天氣的困擾,減少煤炭使用、在未來實現煤炭使用量負增長將是大勢所趨。從而促使核電領域新一輪投資高潮的到來。
隨著能源改革進入深水區,重啟核電已經箭在弦上。發展核電是實現多元化清潔能源體系中的重要方面。我國已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但是能源利用率低,傳統能源使用比例過高,可謂目前發展核電正當時。盡管目前核電重啟已經拉開序幕,但業內人士擔憂的是發展核電必須安全先行,只有打消市場對核電的安全顧慮,核電項目才能慢慢開展。
鏈接:
世界首座商用第四代核電站有望在江西瑞金建成
習近平就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清華學者張利寧:向核電為主,煤電和清潔能源為輔時代過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