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娟 |
|
等級:新手上路(初級) |
積分:116分 |
注冊:2007-12-27 |
發表:29(29主題貼) |
登錄:1 |
|
|
熊丙奇:耶魯教授給北大上了一課 |
作者:熊丙奇 上海交大教授
12月19日,耶魯大學教授Stearns發出一份電子郵件,致修讀其課程的北大全體同學,并附寄耶魯駐北大代表以及部分耶魯教授和北大教授。他在郵件中稱,選修他主講的《生物進化學》課程的個別學生提交的課程論文涉嫌抄襲。針對此事,近日,北大教務部發布《教務部就個別學生違反學術規范一事的說明》,表示北大已啟動調查程序。(12月25日《京華時報》)猶如去年內地女博士生在香港行賄被所在大學的教授檢舉到廉正公署一樣,那兩位課程論文涉嫌抄襲的北大學生,也被廣泛認為“太倒霉”———栽在了老外的手上。做作業從網上找現成答案,同學互相抄襲這樣的事,不要說在大學里,就是在中學、小學都十分普遍,有些時候,還是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把作業“搞定”。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大家似乎忘記了抄襲是涉及人格、品德的行為,是比作業沒有完成還嚴重的事。在國內,老師對此類作業抄襲已經習以為常,多半不會為此就上書學校相關委員會。大家往往也認為,只有發生在出版圖書、發表論文、撰寫學位論文、考試等與利益關系十分密切的事件中的“抄襲”,才可以定位為“抄襲”,加以追查和懲處。如此定位,其實縱容了學生從小養成不誠實的品格,他們不以抄襲為恥,甚至以會抄襲而不被老師發現作為炫耀的“資本”。在國外大學,無人監考的考場,沒有學生會交頭接耳,東張西望。而在國內,即便多人監考,學生也想方設法作弊。
發展到眼下,考試作弊被抓,學生紛紛把矛頭指向考試制度、指向監考老師。對于圖書、論文抄襲,也見怪不怪。前不久,一高校學生因作弊被開除,把母校告上法庭,居然得到很多媒體的同情,認為學校剝奪了其受教育權;最近,復旦大學處理三起學術不端,而就在復旦同學中,有人認為處理太重,還有學生為當事人求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耶魯大學教授為我們上了重要一課,這一課比其所上的《生物進化學》更重要。他告訴我們的教育,要關注人自身的“進化”,不要一心只關注功利性的成績,而更應注重受教育者人格的健全發展———這種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的影響、循循善誘的引導、獎罰分明的管理;這種教育,也不僅僅是依靠學校就能完成,而應該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步進行。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熊丙奇)
|
[本貼被admin于2007/12/27 13:55:23編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