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
|
企業管理: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企業管理: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企業管理: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企業管理: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
|
|
|
領導力 之 ---- 領導你的領導
【內容提要】現在,理性成熟度經常是測試中高級經理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 而在實際工作中,在面臨復雜狀況時,保持高度理性往往會使個人“脫穎而出”,達到平時貢獻達不到的效果。 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保持Cool會使中高級經理人獲得更多利益。 同時,在“主動出擊”,說服上級時,偶爾的熱情洋溢更將“如虎添翼”。
-----------------------
前言: 我將領導力在“關系建設層次”的原則總結為: 待下級熱情,對上級“Cool”,平級談思路,外部要維護。 這是我研究領導力近 5 年以來總結的(適合國企、民企的)中高層經理生存與發展的關系建設準則。 如果能夠把握這些關鍵準則,那么就離職場“不倒翁”更近了一步。
“領導你的領導”是中高層經理“穩固生存”與“迅速發展”的關鍵指導思想。 現在很多假冒西方管理思想的概念在中國“滿天飛”。 如果中高層經理要是信了這些概念,并且“沒有借口”地“執行”的話,會發現自己在“吃力不討好”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臘炬成灰淚始干”。 而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那些升的最快、地位最穩固的那些人都是“有千萬個借口不執行”的人,而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于“領導你的領導”。
“Cool”是“領導你的領導”的核心要訣。 如果你在與上級打交道夠Cool的話,不僅僅領導會欣賞你,下級會擁戴你,平級會尊重你,而且外部關系會信任你。 這樣,你在升遷過程中,基本上就沒有了競爭對手,升遷的路將會明顯比別人更快、更輕松。
一、 什么是“Cool”:
Cool可以表述為高度冷靜與理性。 Cool具有三個關鍵原則,如果一位中高層經理能夠有效實施這三個原則,那么很容易穩固基礎,并實現快速的個人發展:
1.輕易不說: 我們注意那些“穩坐釣魚臺”的人,大都話相當的少。 他們會用犀利的“眼光”審視周圍,然后通過少說話來減少敵人,有效保護自己。 輕易不說話會讓領導覺得可靠、平級覺得放心(不會向領導打“小報告”),因此往往會獲得一些敏感信息,如果“騰挪”得當,這些信息就會成為這些人上升的“臺階”;
2.直指要害: 需要說或者必須說的時候,就要說出有份量的話。 一個企業在一年中,對企業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事情往往不會超過5 件。 但是,由于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領導都是“救火隊員”,連這5 件事都想不透。 這時候,中高層經理只要把一件事研究透,然后指出來關鍵的問題、癥結及解決思路,就能“鎮住”企業領導,并“領導”企業領導。 有一位經理人被民企老板從外企“挖角”后,拿著高薪先“潛水”,在各分公司摸情況近四個月。 然后指出,會費收入及財務制度存在重大漏洞,如果問題解決,會為公司降低成本 5000萬元以上,立刻“征服”了老板,使老板積極主動配合他的工作,工作展開后很快樹立了廣泛的威信。
3.言出必行:這里的“言出必行”不僅僅指完成任務的行動,更重要的是與上級“博弈”時的態度。“軟柿子”總是被捏的,而且經常“難以翻身”。 所以,如果上級隨意做出損害本部門的利益的行為時,要具有相應的“報復”決心及行動,讓上級為這些行為付出代價。 “報復”的能力是通過前兩個方面建立的,而“報復”的決心是中高層經理本身必須具有的。 在博弈過程中,下級不一定總處于劣勢,我們經常會發現“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情況。 當然,為了防止出現“兩敗俱傷”的情況,先跟上級私下打好“預防針”,讓上級對本部門有足夠的尊重,這樣大家就有了默契,減少沖突與摩擦。 如果上級對本部門有足夠的尊重,那么本部門的員工干起活來也更有積極性,中高級經理也更容易出成績。
二、 為什么跟上級要“Cool”?
Cool是違背現代管理思想的。 Cool日常的外部表現就是“話少”。 從企業發展角度來說,這種“話少”的非充分溝通將大幅降低組織效能,因此現代企業管理非常反對“輕易不說話”。 尤其是在外部環境變化劇烈、充滿激烈競爭的市場中。 “輕易不說話”往往會導致信息閉塞,而一個信息就可能會造成企業的嚴重損失或者失敗。 所以在西方,企業盡可能鼓勵溝通,尤其是負面信息的溝通,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Cool是由中國企業的“生態環境”決定的,是中高級經理生存的基礎。 經過研究對比,我發現很多中國企業“生態環境”往往比二十世紀初期(不是二十一世紀初期)的美國更差,而差異的關鍵是股權治理結構。現在,西方很多企業都是員工持有股票及期權,每個人都是“主人”,因此對于員工來說,企業發展是第一位的。為了保護自己的股權利益,員工在發現企業問題時,不管對不對,都要馬上提出,表明自己的見解,然后共同深入討論。 但是在中國,企業是老板的(包括國企),“打工的”是“打工的”。 因此,“打工的”第一利益不是為了企業發展,而是保護自己,而中高級經理要保護的是自己部門的利益和發展。中高級經理如果經營好自己的“勢力范圍”,并帶出自己的隊伍,去哪個企業都是一樣,甚至更“搶手”。 如果誰真正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尤其是指出老板的問題),很容易引起老板的反感或者猜疑,然后“被踢出局”。
Cool能夠幫助中高級經理人迅速鞏固地位、擴大影響。 在西方的政治體系中,這些Cool的人也是很容易“站穩腳跟”,并快速升遷的。 而很多中國企業領導更喜歡像搞政治一樣做企業,因此我們也看到掌握這個訣竅的人,很容易受到提拔重用。
三、“Cool”的實際應用分析:
不同個案難以體現完整的Cool應用方法,因此我們就簡單模擬一下可能的情況,然后進行分析。 雖然是模擬,但是都是從現實中實際發生的很多事件中抽象出來的。 而且,既然是模擬,會有很多結果會與現實不符合。 本模擬的目的就是抽象出一些原則,能夠幫助中高級經理重歸靈活應變,提升領導力。
事件發生:
企業老板A總非常聰明,充滿創意及遠大目標。 在過去幾年或者通過個人拼搏奮斗,獲得了今天的資產或者位置。 最近幾年,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企業發展趨緩、利潤降低。A總最近為了企業發展和提升,通過高薪從其它不同企業挖來的能力很強的人員。
A總最近看到一個特色餐飲的行情火爆,決定投資進入。 當領導在中層以上經理會議宣布了這個決定。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投資決策是不明智的,不僅新項目本身存在很大的虧損風險,更有可能因為人力物力的分散,導致企業在現有的領域被“蠶食”甚至“瓦解”。
在A總宣布投資決定后,中高層經理立即就出現截然不同的三派:
1. 直接提出反對意見: 以去年A總從外企挖來的B副總為首,B副總在去年對企業發展提升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明確、直接地在會上提出本決策對企業的危害,并希望A總改變主意。
2. 堅決擁護領導決定: 這是對A總“忠心耿耿”一班人馬,支持并維護領導的任何決定。雖然他們絕對服從A總的決策,但是由于其能力局限,A總將他們放到不是很重要的位置上,拿著高薪“發揮余熱”,也算是對他們“忠心”的補償。
3. 沉默: “Cool”先生和其他一些人在沉默,觀望事態的發展。
事件發展:
反對派開始與支持派 “交鋒”。 反對派的意見使A總很沒有“面子”。 因為大家都看到,過去一年B副總表現出很強的能力,而且這次明顯是在堅持一件正確的事。 相比之下,A總的能力與決策就顯得比較弱。 而支持派則堅決維護A總的“面子”。 在過去一年,新老員工積累的潛在矛盾,因為這個事件開始激化。
這時候,大家開始征求一直沉默的Cool先生的意見。 Cool先生為人沉穩,很有思想,話少但很到位,而且做事果斷。 在來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做了兩件對公司很重要的事,讓A總和其它部門的員工刮目相看,他和公司其他同事關系都不錯,而且他領導的部門也非常團結。 對于現在的形勢,大家估計Cool先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 Cool先生的態度會對整個“交鋒”產生重要影響。 這時候,A總問Cool先生,“你覺得怎么樣?” 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到Cool先生的身上。
Cool先生的發言并沒有完全讓大家滿意,但是更重要的是,照顧了大家的面子,并且就事論事,說話沒有太多毛病。 在大家的催促下,Cool先生開始發言,“A總的決定很有創意,可能幫助企業走出一條新的路,改變目前成長速度減緩、利潤降低的問題。 不過,因為我本身對這個項目不熟悉,也沒有看到相關的專業調研分析,因此很難斷定這個決策是好是壞。 如果大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是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之后,再決定呢?”
注: 在商業歷史較長的國家,Cool先生的這種機會將比較少。 因為,經歷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及激烈的競爭后,不能積極聽取負面意見的企業已經基本被淘汰。 能夠活下來的企業領導都非常注意聽取員工的意見。 即使B副總的反對言辭比較激烈,A總也會持“Business is Business”的理性態度,直接同B副總進行溝通解決,這樣解決的結果是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
事件深入:
B副總被“邊緣化”。 雖然B副總在過去做了很多工作,給公司創造了很多效益,但是這次會上的表現使A總“大失所望”。 他“鋒芒太露”,這次不僅挑戰A總的權威,而且與很多公司元老發生嚴重的沖突,不利于“安定團結”的局面。 本來老板還希望培養B副總幾年后,將公司交給B副總管理。 但是現在看來B副總大有“功高震主”,“目中無人”的趨勢,將來一旦“大權在握”,還不知道會怎么樣。
Cool先生成為公司內部的關注重點。 在B副總發表意見后,A總也開始對自己的決策產生懷疑,但是希望聽取Cool先生的意見,印證自己的想法。 B副總則對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希望得到Cool先生的支持。 與此同時,支持A總的“忠心耿耿”派也希望能夠獲得Cool先生的支持,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打擊B副總的“囂張氣焰”。
Cool先生的思考。 在會議上較為得體的回答已經使自己在公司內部占據了有利的位置。 成為A總與B副總之間的平衡者,形成了在公司內部“超越性”的戰略優勢。 下一步的舉動也將相當關鍵,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未來發展。 從對投資的意見來說,Cool先生持與B副總類似的觀點,這樣的亂投資會毀掉公司。 如果支持A總,不符合所有人的長遠利益。 但是,如果直接支持B副總,那么A總會對自己失望,反而會反面刺激A總,迫使A總“為了面子而戰”,不管不顧地去投資。
Cool先生做了決策:拖。 “拖”現在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A總的性格及繁忙程度,過去也有過很多“突發奇想”,將大家鼓動一遍后,往往不了了之。 這次,Cool先生就利用這個特點,通過時間的拖延,使A總失去耐心。 到最后,雖然還有“面子”問題,但是已經缺乏足夠的動力和勇氣去冒險投資了。
之后,Cool先生采取了第二個措施,制造麻煩。 在“投資事件”相對平淡后,Cool先生讓手下的銷售部門的業績突然下降。 這個下降引起了A總的高度擔憂。 Cool先生迅速調查原因,發現是最近競爭對手發動的“攻勢”使公司的業績明顯下滑。 而公司在過去因為資金和精力的投入不足,導致業績明顯下滑。 這樣,整個公司高層開始動員,在Cool先生的指揮下,共同解決這個眼前的問題。 投資問題最終被拋到“腦后”。
事件可能的變化:
A總強烈要求Cool先生給出“是”或者“否”的表態。 現在Cool先生已經被“逼到墻腳”,似乎已經沒有了選擇,但是 Cool先生以分析繞過這個“墻腳”。 Cool先生與本部門的人開始通過工作,分析本部門的在未來的競爭中的規劃及需要的資源支持(如果正常有的,再強調一遍)。 從自己部門的角度,思考投資可能給本部門(而不是整個公司)帶來的影響。 然后,將利弊進行對比(最好用數據說話),讓A總進行決策。
如果A總決意進行投資。 在評估過后,如果投資將明顯威脅到Cool先生管轄范圍內的利益時,需要跟A總進行坦誠溝通,表示自己對B副總意見的支持(當然是在提出具有數據有力支持后),并警告A總“一意孤行”可能面臨的嚴重后果,爭取最后的機會。 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某個投資決策就是在最后的警告下,不知道觸動了領導的那個敏感部分,最后變得“悄無聲息”了。
小結:
現在,理性成熟度經常是測試中高級經理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 而在實際工作中,在面臨復雜狀況時,保持高度理性往往會使個人“脫穎而出”,達到平時貢獻達不到的效果。 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保持Cool會使中高級經理人獲得更多利益。 同時,在“主動出擊”,說服上級時,偶爾的熱情洋溢更將“如虎添翼”。
* 作者: 王永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