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
|
企業管理: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企業管理: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企業管理: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企業管理: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
|
|
|
民企怎樣應對新一輪戰略跨越?
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成長發展,民營企業在取得階段性的成就以后,也遇到了較大的成長困惑,包括資金困惑、人才困惑、管理困惑等。企業原有的、過于依賴創業者個人精明、能力的成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競爭形勢的需要。轉變企業成長方式,緊密依靠團隊和企業組織的力量,是民營企業實現做大做強和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的必然路徑。
創維成長的典型意義
善于把握機會,在機會中創造與積累財富,是很多中國民營企業領導者的精明過人之處。這里面可劃分為三種類型,其中一類屬于機會鉆營型,其特點是善于通過把握機會,在與政府、企業或其他個人交易合作過程中,想方設法占別人的便宜,為此也積累了一些財富,日子過得不錯,但由于胸無大志,并且經常侵占別人的利益,其市場拓展空間受到了明顯的限制,企業當然也就無法做大做強。另一類是勤奮創業型,其特點是企業領導者于創業初期通過勤奮創業或把握機會,積累了一些財富,然后能夠腳踏實地,遵紀守法,目標是在維護企業既得財富的同時,將企業做大做強,但其最終的結果常常是事與愿違,原因是當今的商業世界可以說是強手如林,競爭日趨激烈,其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樣的商業競爭環境下,一個企業如果是單獨依靠創業者個人的精明與勤奮,而不是依靠團隊和企業組織的力量,顯然較難完成將企業做大做強的重任。還有一類是真正的企業家型,其特點是企業依托某一次機會或經過勤奮創業取得成功后,迅速將公司成長的核心,轉移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軌道上來,從而實現了企業由機會或創業成長到競爭力成長的重要跨越。
與一般的民營企業相比較,創維集團的成長可以說是比較成功或具有典型意義的。在創維集團成長初期,其老板黃宏生善于運用專業的眼光和技能,較好地把握了中國家電產業發展和國企改制的機遇,在產業和資本運作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雖然其中甚至出現過一些違規操作,但創維集團最后能夠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并且能夠從容應對危機,其核心問題,就是企業在經歷了其創辦者的核心技能與市場機遇的整合成長后,迅速將企業成長的核心力量,轉移到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打造、人才團隊的組織建設與改善公司治理的方面上來,從而使企業成長發展取得了必然的支持力量。
競爭力成長模式
企業競爭力是一個多元素的有機價值組合,需要企業經過反復的探索和實踐,才能走向成熟。企業競爭力的形成,一般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技術競爭力。民營企業要依托其競爭力取得市場的認同,首先是要在專業技術或技能方面有過人之處。這種技術及技能不但包括屬于自然科學范疇的專利技術,還包括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的專業技能,如創新業務的整合拓展技能,商業模式設計能力,需求細分、提煉產品特色個性的能力等,國內目前經營得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大的如華為集團、中興通訊、國美電器、創維集團等,小的如各類自有特色的消費服務連鎖店,均都掌握有這種核心技術或技能,否則企業將較難擁有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2、規模競爭力。經營規模在企業競爭中之所以重要,一是由于它的資源和市場的占有能力,企業規模越大,占有資源和客戶的能量就越大;另一方面是成本控制能力,企業規模越大,其原材料及商品采購的需求量就越大,從供應鏈中所獲得的價格優惠就越多(包括政府優惠等),從而提高了企業成本方面的競爭力。但也應清楚地看到,經營規模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往往帶有雙面性,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經營活力和運行效率就可能會隨之降低,經營決策與財務失控的風險也同時加大。為了限制企業由于規模擴大而對其競爭力的提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企業必須能夠做到因時而變,在組織、制度及信息管理體系方面進行自我完善與創新。
3、團隊競爭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和最具有創造力的因素,因此,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內容,但人(或人才)的概念是相對抽象的,企業團隊競爭力的打造,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用人標準、人才結構性配置、分權賦責、激勵和考核等。對于較多的中國民營企業來講,對人的管理可以說是一個弱項,原因是上層領導的大量時間都用在管事方面,而不善于“通過管人而管事”,平時對人的管理一般都屬于命令式的管理,缺乏明確的分權賦責及有效的激勵,從而使團隊的戰斗力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4、品牌競爭力。品牌是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一種表現,是企業占有資源、號召市場的旗幟,同時也是企業文化與價值的重要體現。當今市場的競爭,實際就是品牌的競爭,沒有品牌,企業占有資源和號召市場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可喜的是,品牌問題已經引起了眾多中國民企的共同關注,一批批的區域性、全國性品牌像雨后春筍般地出現,極大地提高了民營企業的市場地位和整體形象,其下一步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是品牌背后的人才與機制保障的問題。
5、體制競爭力。企業體制競爭力一般包括公司層次、股權結構、組織結構、公司制度等內容,是企業人、財、物的運動所賴以的組織載體及運行規則的有機集成。像一輛汽車只有零件而沒有嚴謹的組織構成和運行規程一樣,企業若缺乏了科學的組織體系及制度,其資源運用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缺乏健全有效的公司機制,企業員工勤的可能變成懶的,好人可能變為壞人;而有了健全有效的公司機制,企業員工懶的可能變為勤的,壞人可能變為好人。
目前中國民營企業很多制度的樣板,都是從國有企業移植過來的,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缺乏體系性及人性化表現,其體制競爭力的打造可以說任重而道遠。
信息來源:民營經濟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