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
|
企業管理: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企業管理: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企業管理: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企業管理: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
|
|
|
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
近日,人力資源部對一年的工作推行進行了總結和對2005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進行規劃,無何否認,績效考核是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當我接到這個任務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幾個畫面,公司某一個主管拉著我的手說,求你不要在讓我們填表了。一個同事半正經對我說,你的工作是最輕松的,就是來收收表,我們倆換崗,我會做得比你更好。某日,跟某一經理溝通在考核表上加些內容便于操作,在經我百般解釋之后,該經理扔下一句話,這是你們人力資源部的事,我們只是配合。在想過這幾個畫面之后,我才認真的問了一句:“2005年,我們的績效考核怎么走?”
一、績效方案的調整將意味著什么
什么樣的考核方案才算是成功的方案?這是我們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在考慮績效方案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考慮:當績效方案的調整實施后,我們希望公司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我們戰略目標能否在績效管理下實現?能否提升公司運作效率?能否提升員工的技能與績效?太多太多的問題等著解決,績效考核方案的調整成功是否意味著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呢?
阿基米德給出的答案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如果能夠找到績效管理的支點,績效考核方案的調整毫無疑問將解決上述局面,反之不能。這個管理的支點就是資源的整合,是給績效管理這個工具提供一個它可以運行的環境。當我們撇開就績效考核論績效考核的狹隘思想,通過績效方案調整為契機,以綜合思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時,公司面貌的變化將會是驚人的。
二、績效考核,真正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我們已經認識到考核的重要性,并且在績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并通過績效管理配合公司戰略,提高公司競爭力,提升員工績效;通過績效考核進行激勵與淘汰,進一步優化人才機制。從宏觀上來講,我們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從微觀方面來說,值得我們思考與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一)員工思想上的抵觸
事實上,單純地為了評估員工表現做績效考核,主管和下屬就象老做著"審判"和"被審判"的工作,雙方都費力又不討好。久而久之,當然大家都不愿做績效考核,即使做,也是應付著做,輕描淡寫地做,蒙混過關地做。這樣的績效考核必然流于形式,績效管理應運而生就不難理解了。
(二)各部門對責任的推卸
考核時,有些指標往往要有幾個部門配合才能完成,一旦這個指標沒有達成,績效考核的“主要任務”就變成可推委責任了,在這里,我不想說公司具體的例子,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做一個典型: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個油瓶,于是三只老鼠開始疊羅漢輪流上去喝,當最后一只老鼠剛剛爬上另兩只的肩膀時,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驚動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
回到老鼠窩,大家開會討論為什么會失敗。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動了一下;第二只老鼠說,是因為第三只老鼠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動的;第三只老鼠說:“我因為聽見門外有貓叫,怕了才抖的呀。”“哦,原來如此呀!”三只老鼠恍然大悟,原來,它們都沒有責任。
(三)員工麻木
考核成績與工資掛鉤,一定時間內,大家都非常緊張,害怕自己的成績不好,一是影響收入,二是面子不好看。工作成績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提升。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運作后,卻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其一,員工都找著自己的主管爭考核分,相互攀比,最后每個部門成員的考核分都差不多,考核分差距很小;其二,有的地方有工作失誤,員工說,“不就是扣分扣幾塊錢嗎,愛扣就扣去!”員工的神經已經麻木了,根本起不到考核改進工作和激勵的作用。
三、直面現實,我們應該改變什么
只有明確了我們的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才能獲得調整的成功。萬總在人力資源部月工作總結會上指出:“績效考核這個工具運行中會出現問題,原因有兩個:其一、工具本身不嚴謹;其二、管理者不理解這個工具。”細細品嘗這句話,才真正了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一直以為績效考核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是因為方案不夠好,是因為考核量化指標的提煉和整體評估力度不夠,是因為我們的GS和CC考核太流于形式,卻沒有考慮過績效考核所運行所需要的環境。
目前,從績效考核出發,回到績效管理的本身,公司至少有四種觀念需要改進:
(一)根深蒂固的部門管理觀念
各個部門按職能劃分,員工只對自己的上級主管負責,對需要處理的事件又有不同的優先順序,都是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件優先處理。各個部門都盡可能地占有企業資源以及獲得最大利益,很難達到整個經營過程的整體最優。也就是說公司的部門之間沒有密切配合,直接影響了公司整體優勢的發揮。不僅如此,部門間拖后腿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只有整合公司的資源,讓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才能發揮公司整體的最大優勢。而公司最需要整合的就是人力資源。
(二)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
人力資源管理是以人力資源部組織、策劃、管理、指導、監督,各部門管理者積極主動參與、配合、執行,有效運用好這個管理工具。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并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的工作,而是全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力資源部主要有組織、監督、指導的職能,目前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員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是人力資源部的工作,特別是中層,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僅僅是配合,而沒有宏觀規劃自身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建設。
對于各級管理人員的管理責任劃分應該如下:來講,公司高層管理人員50%-70%工作內容是宏觀戰略以及對整個公司的提升,30%-50%是人力資源宏觀思路規劃,20%是公司VIP客戶;中層管理人員50%的工作內容是對部門日常工作的管理和人員的培養、指導和評估;30%是人力資源宏觀思路規劃,20%實際操作;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則是:70%的執行,20%的管理,10%的宏觀思維。
按照以上思路,我們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內容應放在管理和對人員的培養和提升上,應把部門的人才建設作為重點來抓。
(三)績效考核就是為了扣工資
員工認為,績效考核就是懲罰,就是公司扣工資的一個手段。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績效考核的開展。考核不僅僅是為了獎懲,獎懲只不過是強化考核功能的手段
,考核不僅僅是為了調整員工的待遇,調整待遇是對員工價值的不斷開發的再確認。績效結果運用無非是激勵績效好的員工,觸動績效差的員工,為提供公平的薪酬標準提供依據,為員工晉升、淘汰提供依據。
(四)考核溝通沒有必要,走過場就行
目前,我們通過制定制度的方式來推行績效溝通,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在執行過程中,我們的管理人員認為,填《績效溝通表》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更不用談我們推行績效溝通的成效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溝通是管理的本質,同樣,績效溝通在績效管理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要解決問題又要維系和改進關系,績效溝通是保證工作按預期計劃進行、及時糾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員工在實施績效計劃的過程中,通過溝通了解其執行情況,加以分析和輔導,可以預先控制導致影響績效目標完成的因素,排除干擾。
四、改變,我們需要什么
古時候治水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堵,用沙石堵住洪水的去路,但這種方法經常是治標不治本,而且還伴有決堤的危險;另一種方法是導,將洪水從另一邊疏導開去,而從根本上解決洪水問題。大禹治水,就是采取疏導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同理,改革也有兩種方法,也是堵和導;堵,即是用嚴厲懲罰的措施要求員工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導,通過獎勵良好行為的方法激勵員工自覺去遵守公司制度。這個方法關系到績效考核方案的實施。以下來重點闡述。
五、2005年,我們的支點是什么
我們給績效考核一個支點:那就是企業提供一個績效考核運行的環境,員工解放思想,自覺用績效管理這個環境達到自我提升。
(一)從改變管理觀念入手,讓績效考核在整體環境中發揮優勢
選擇用導來治水以后,我們在尋找一個導入的渠道,績效考核也一樣,績效考核的支點就是環境,我們還習慣于埋個地雷、端個炮樓的工作方法,還不習慣于職業化、表格化、模板化、規范化的管理,重復勞動、重疊的管理還十分多,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我們必須從觀念上改變這種管理模式,不管是通過績效考核再造管理模式,還是用其他的方式改變我們整體環境來促進績效考核的作用,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建立一個理想的執行環境。萬總在《談戰略與執行》一文談到,將考核融入對事情的監督與落實上來,重視每一個細節,落實每一個細節。根據這個思想,我們可以設置指標專人監督的方式,在部門間建立一個溝通的媒介,同時,將指標真正落實在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
(二)從制度化入手,建立一個確保績效考核運行的基礎
在中國,大多數的企業都天天喊著制度化,然而,有多少個企業是真正的制度化了呢?在金三峽,我們是“制度化”了,但更多的是在文本上的制度化,在實際操作中,人們還是習慣出漏補漏工作方式,習慣于現象思維,沒有聯系、發展的處理事情,缺少企業整體操作觀念,制度化就變成了僅僅是教你該如何做的層面上了。回到績效考核本身,為什么為有人覺得績效考核是填表,為什么會有員工應付式考核,那是員工對我們的制度了解不夠,沒有了解制度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有我們的制度得到執行了,細節得到重視了、落實了,我們的績效考核才是有意義的評價,要不然,我們的評價永遠是量的評價,虛的評價,而忽略了質的評價、過程的評價、細節的評價。
(三)設計工作方式標準化的流程,明確責任,為考核運行提供條件
古語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各項工作中只有確定標準,才能不斷反饋,實現過程控制,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所謂標準不僅指結果要達到標準,作業的程序、方法也應該有其標準。對于各部門,應該進行工作分析,把崗位的職責、權限規定得非常詳細,便于管理人員能夠對工作的過程、方法進行監督、指導和績效考核;生產部門應該制定勞動定額,工藝流程標準。通過與先進印刷企業的勞動定額、工藝流程的對比,找出差距,實現效率的提高。
(四)績效管理不僅是考核,還是管理者提升的工具
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必不可分的組成部分之一,績效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持續不斷的提高組織績效,使員工的能力和企業的核心能力得到不斷提升。績效考評是對結果的評價,而績效管理是能使管理者管理水平提升的工具,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組織績效。我們的管理者學習并有效的運用這個工具,將績效考評真正變為績效管理。
(五)績效考核需要廣大員工基礎
通過培訓來推動員工職業化進程,以確保員工的工作和職場表現符合公司制定的工作程序、方法、要求。我們通過指導、貫宣等方式員工樹立正確的績效考核觀念,了解績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是發現問題,提高員工績效,在幫助員工的同時幫助企業提高績效。同時,考核的執行者應不斷保持與員工的交流,制造一個開放的環境。績效考核的運行達到企業的目的,它必然有廣大的群眾支持基礎。
結束語
作為公司推行績效考核的執行者,我真心希望績效考核能給企業帶來資源整合,優化人力資源,使公司在激烈競爭與飛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產品的質量、成本、創新以及提供新產品的速度都達到更高的水平。同時,想通過這篇文章來開啟探討企業制度化、職業化、表格化、模板化、規范化等的管理之門。總而言之,我們要根據我們的環境推行績效考核,而通過績效考核再造管理模式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摘自: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 作者:王統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