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http://www.hncounty.com/pic/pe.gif) |
|
![](images/arrow_title2.gif)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
|
企業管理: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企業管理: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企業管理: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企業管理: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
|
|
|
全球化的CKO: 在拒絕與接受之間
隨著世界六大關鍵科技的突破與互動(微電子、電腦、電信、人造材料、機器人、生物科技),全世界早已啟動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往人類制勝與致富的關鍵 -地理的征服,已由智慧的征服所取代。而科技的巨大變化,既誘使也迫使企業全球化,因為現今企業要獲得最大利潤,就必須找最便宜的地方制造,到獲利最高的地方銷售。
簡言之,全球化,就是全球移動,以提高利潤。企業必須這么做,他們不做,別人會做;他們不全球化,就會被全球化的公司淘汰出局。因此,大家首先要認清,全球化是從第三次工業革命衍生出來的;它是結果,不是原因。經濟全球化終于勝利!
二次大戰后,全球交通、通訊科技突飛猛進,早奠下全球化的基礎。及至九十年代,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普及率達到85%, 掃除了奔向經濟全球化的障礙﹔配合資訊科技一日千里,信息、資金、人員、物資可于彈指間流向全球各地,供應鏈管理學說立即由理論變為現實,進一步加速、深化各國資源、工種、資本的流動,令全球化成為順之則昌的世界潮流。
全球化席卷全球,既為部分國家帶來財富,亦令部分國家變得窮困﹔拉近部分國家的貧富差距的同時,卻又擴闊富人與貧民的財富鴻溝。多年全球化經驗顯示,全球化過程的贏輸分野,在于一個“勇”字。部分國家、團體或個人基于意識形態、文化或宗教理由,諸多顧忌,無勇氣投身全球化,沒按全球化的游戲規則辦事,以致一直與富饒擦肩而過。
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一帶的回教國家,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遠遠落后于中國、東南亞等地﹔即使是身處發達國家的低技術工人,若未能順應全球化過程,提升競爭力,也飽受遠在萬重云外的工人競爭,輕則工資每下愈,重則淪為失業大軍。
反觀,勇者破釜沉舟地奔向全球化的國家,卻脫穎而出,如歐洲的愛爾蘭成為英語國家FDI的目的地,外來直接投資源源流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碩大動力,帶領愛爾蘭由歐洲出名的貧國,躍身為富國的前列。
全球財富爭奪戰,勇者無敵!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就是財富的爭奪(包括美國進攻伊拉克)!在經濟全球化和財富爭奪戰的過程中,勇者無敵! 智者無敵!勇于投身全球化,即所謂的「與國際接軌」,就可排眾而出。
要解析國際化的真相,首先要了解,目前世界上有三大革命,正同步展開:第一,知識經濟逐步取代工業經濟;第二,全球經濟逐步取代國家經濟;第三,自由市場經濟逐步取代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面對于這三大革命,必須具備探險家的精神,而探險家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英勇無畏,愿意學習各種知識,放手一搏,航向未知;即使明知大部分旅程終將失敗,仍不斷開展新旅程。成功的探險家還有第二項特質 愿意傾聽,在出發前全力搜集資訊,盡可能了解探險地的狀況。第三,他們不會守株待兔,而是研究前人失敗及成功的經驗,提高自己成功的機率;任何人有更好的方法,他們都愿意接受,并隨之改變。
而中國就是一個勇敢的國家,自七十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全速全球化,與國際接軌,頓成為蔚然成風的國際資本流動的得益者,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以3P,即購買力平均價計算,中國更已超越日本,躍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
在搜集資訊、勇敢探索的過程中,不論企業或國家,都需要增設首席知識官(CKO,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的管理職務。這個角色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發揮的功能,將如同現今的執行長,是獲得未來競爭優勢的竅門。知識長必須發現優勢在哪里,以便取得競爭優勢;他必須點出公司眼前面臨的問題,并需命令、引導,并規劃長期或短期策略與戰術來管理新經濟體系中的知識;他同時也要能明確陳述如何管理資金的策略、竭盡所能的發明與創造、找出在經濟及科技洪流中生存的規則,以及創造引領國家邁向成功的人為競爭優勢。
CKO(首席知識官)究竟是什么?
應該說CKO功能就好像中央情報局(CIA)局長,負責提供獨立而正確的情報分析。因為如果你讓管營運的人去搜集情報,他們通常會只找自己想要的情報。CKO不是CEO,也不訂定策略,他們為企業找出未來的競爭優勢。
CKO,這個出現在管理世界中還不算久的職稱,在現今以知識為競爭基礎的時代,角色日形重要。他們的職稱和工作內容或有差異,但他們的使命相似:將公司擁有的知識做最大、最有效的利用,以協助達成公司目標,為公司創造價值。財富500大企業中,約35%的企業設有CKO或類似職位的主管。
CKO是最早出現在管理顧問公司、財務顧問公司等專業機構,這些公司沒有龐大的有形資產,如廠房、機械設備等,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 -更精確地說,是儲存在每個人腦中的知識。所以他們也最早意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不僅在公司內部推動知識管理,更協助客戶進行知識管理。目前世界前100強的顧問公司100%都設立CKO。
邁入以知識為競爭基礎的時代,知識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當今, 「知識管理」是繼「企業再造」之后,最熱門的管理話題。
知識經濟時代的代表性企業-微軟公司,和工業時代的代表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正可說明以無形資產(知識)為基礎的公司,和以有形資產為基礎的公司之間的對比。微軟公司的市值高達通用汽車的十倍,平均每一名員工創造的銷售額是通用汽車的兩倍以上,獲利率是通用汽車的十余倍。
面對知識管理這個重要的課題,企業是否真的需要一個專門負責知識管理的高階主管CKO?這個問題的答案呈兩極化。一派認為,知識管理的領導權應該由許多主管共同分擔;另一派則認為,應該有單一的負責人。不過,<<知識型企業>>月刊指出,不管是哪一派的支持者都同意,知識管理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領導,若沒有果決而堅定的領導者來推動,知識管理的計劃無法成功。
CFO將被CKO取代 ?
未來的企業都是全球企業,所以我會建議企業,在CEO之外,再設立一個新職位:CKO。它將會成為未來企業僅次于CEO的重要職位。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如何建立成功因應未來挑戰的能力?就是要有人負責掌握科技的變動,從而掌握獲得知識的管道。微軟是最好的例子。它靠著掌握了獲得知識的管道,包括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和瀏覽器軟體等,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比爾蓋茲如今扮演的角色就是微軟的CKO。他把CEO的工作交給鮑瑪,自己轉任所謂「首席軟件構架師」,對軟體業來說其實就是CKO。他的任務是要確保微軟繼續掌握技術的管道,為微軟找出整合各種新軟體成為下波產業標準的方法。
CFO是現代的企業中僅次于CEO的重要人物,在市場經濟剛開始發展的時候,CEO并不知道如何運用手上握的資金,但如果選對一個CFO,便可以幫助企業靈活的運用資金并且創造最大效益,但時至今日,這樣的財務運作已經成為企業的家常便飯! 取而代之的,知識變成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所以我預言,首席知識官(CKO)的將取代CFO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
19世紀衡量一個企業的實力在于工廠的勞動力規模,20世紀衡量的方式轉變為能源與設備的使用量,21世紀企業競爭的基準將轉變為知識的產出量。未來企業附加價值的主要來源將是產品內的知識含量,屆時知識就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知識管理也將躍升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而CKO恐怕也會等同于今日CEO的地位。
CKO的工作內涵
企業首席知識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以下簡稱CKO)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職位,由于知識已逐漸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經營資源,因此如何有效取得、發展、整合、創新知識,也就是如何有效管理知識資源,成為企業經營上的一大挑戰。
知識將是未來企業唯一主要的資源,憑借知識資產的企業才是最具競爭力的企業。虛擬企業就是憑借知識作為資源基礎的一個典范,網路銀行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硬體設施投資,也不需要雇用大量的人力,但他可以將具有增加值效果的各項產品功能加以組合起來,提供顧客高品質、低成本的服務。當憑借實體規模的傳統企業遇到這類智慧型企業,紛紛敗下陣來,知識在企業資源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顯得重要。
當知識在企業資源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加重,一些有遠見的首席執行官(CEO)就開始思考應如何有效發展企業的知識資產。由于知識在企業中散布于每一個成員身上以及單位部門之中,組織中并沒有一個功能部門足以承擔知識取得、流通、整合、發展、創新的任務,甚至組織也無人清楚到底有多少知識的存量,以及何謂未來知識發展的方向與策略。因此這些有遠見的企業執行長就認為有必要指派一位資深的高層主管來研究、規劃、推動有關發展知識資產的工作,并委以CKO這樣的職稱。
在目前少數已經擁有知識執行長頭銜的公司中,CKO的主要工作內容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基本上可代表現階段企業在知識管理工作的內涵:1) 發展一個有利于組織知識發展的良好環境,包括各項配套的軟硬體設施; 2) 扮演企業知識的守門員,適時引進組織所需要的各項知識,或促進組織與外部的知識交流; 3) 促進組織內知識的分享與交流,協助個人與單位之知識創新活動; 4) 指導組織知識創新的方向,自企業整體有系統的整合與發展知識,強化組織的核心技術能力; 5) 應用知識以提升技術創新、產品與服務創新的績效以及組織整體對外的競爭力,擴大知識對于企業的貢獻; 6) 形成有利于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促進組織內部的知識流通與知識合作,提升成員獲取知識的效率,提升組織個體與整體的知識學習能力,增加組織整體知識的存量與價值。
CKO須具備哪些特質?
一年以前我看過一份資料,全球夠資格的世界級CKO只有25個,現在大概已經增加到200個,增加的速度很快。很獨特的是,其中大部份是女性,因為CKO所需要的特質有很多是女性特質,像是必須能夠傾聽員工的需求,尤其是那些真正使用公司知識的基層員工。還要傾聽那些建構知識資料庫的人,了解他們愿不愿意提供知識,是否面臨什么問題,包括技術上、溝通上的問題。CKO必須塑造環境,這些都是非常「人」的,牽涉人的部分,女性特質很有幫助。CKO的興趣必須很廣博,他不能只關心資訊技術,他必須對人也很有興趣。他會去創造一些東西,但有一點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他推動很多活動,讓別人在這些活動中創造成功。
我常想,要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人?可能需要真正從事過資訊部門的工作,或有些企業里專門負責智慧財產的人,再加上管理、領導經驗,這樣交錯起來,既有技術面,又有領導面,大概就比較接近了。
世界經理人是獲取知識的平臺
企業所需的知識性質,和CKO的工作核心內容很有關系。有些企業的知識主要存在于人的身上,那么CKO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協助員工學習。在這種隱性知識比較重要的企業里,學習就是他們取得新知識的方式,組織學習就變得很重要,CKO會很像是「學習長(CLO,Chief Learning Officer)」。但若是顯性知識比較重要的企業,CKO的工作中,資訊科技的成分就會比較大,因寪資訊科技對管理顯性知識的幫助很大。
世界經理人資訊有限公司世界領先的戰略管理、商業情報和電子商務專業機構, 是專家型的公司,我們有許多由專家型雇員組成的學習小組, 例如我們組建了6個世界領先的實驗室, 除了大家了解的世界金融實驗室外, 我們還有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媒體實驗室、世界能源實驗室、世界HR實驗室、世界IT實驗室。這些學習小組和實驗室支撐著世界經理人在咨詢界和ICXO.COM在網絡界的世界級地位! 例如, 我們只用了一年時間, 就使ICXO.COM 迅速成長的世界領先的商務門戶, 目前用戶和流量和已經成立了7年的華爾街日報網絡版WSJ.COM持平!
知識、想法、創意在全球傳播速度之快,是一、二十年前人們完全無法想象的,企業要應付這樣快速變動環境,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學習-企業必須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好,而且更迅速、更廣泛地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整個企業的運作。
最后, 我希望經濟學者和管理學者做到: 1) 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經濟現象, 找到經濟現象的原因; 2)少用少拋出經濟學術語,希臘字母及數學模型。除了理性的經濟分析外,經濟決策還應多加考慮更人性的因素,包括動機、團隊精神、人性、合作等,以及政治與社會層面的影響,這些都應該放回經濟學的領域,依此建構個體經濟學,進而架構全球經濟。
--摘自:柯楊咨詢 作者:KSYHR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