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http://www.hncounty.com/pic/pe.gif) |
|
![](images/arrow_title2.gif)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培訓探討 |
|
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要點與培訓誤區全解析
|
企業培訓探討: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要點與培訓誤區全解析,企業培訓探討: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要點與培訓誤區全解析,企業培訓探討: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要點與培訓誤區全解析,企業培訓探討: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要點與培訓誤區全解析,
|
|
|
企業中層管理培訓誤區與培訓要點全解析
首先是重課程輕體系。在國內,很少有企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層干部培養體系。有的企業從表面上看,的確建立了初級、中級、高級經理人的培養體系,但仔細一看其課程體系,基本是市面上一些課程的堆砌:有錢的請中歐、長江商學院,錢不多的請北大、清華,講究實惠的請干部培訓行業的老師。在整個培養計劃,看不出公司的特色,把這個培訓計劃放到本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能適用。
其次是重技巧輕戰略。筆者在培訓中發現,各個企業針對中層的干部培訓基本上是集中封閉式,會持續5天左右,一般都有幾個老師上課,但遺憾的是,基本上沒有企業內部的老師授課,即使有,也只是給中層們講講公司的企業文化。這帶來兩個結果:
第一、隨著培訓的增多,中層管理者掌握的管理概念越來越多,但這些概念未必成體系。而且前一個概念還沒在腦子里消化掉,后一個概念又來了,最后中層們掌握的只是概念的堆砌,卻并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運用。
第二、培訓過程中缺少高層對企業戰略的輸灌,中層學到的只是管理技能,無法從企業的戰略目標出發,系統地思考問題和進行技術革新、管理創新。如此一來,培訓僅僅是提高了中層經理們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卻沒有幫助他們與公司戰略緊密結合,全局觀和整體意識大打折扣。
第三、是重培養輕淘汰。企業的內部流動機制和淘汰機制較少,一般來說,企業的管理崗位無錯既是功,干部能上、能混,就是不能下,中層管理崗位多平穩使用,沒有相關的降級和淘汰機制。這樣一來,每年參加中層培訓的人基本上就是那幾個人,存在的問題也總是那么一些,培養的課程當然就不會有新變化,中層管理者沒有培訓的激情,同時也看不到下臺的可能性,學習的壓力自然就少了,培訓效果可想而知。這也是導致中層培訓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少企業的培訓尤其是中層干部培訓工作,仍停留在“引進一兩個課,外出聽一兩個課程”這樣的松散形式上,對中層干部的系統化、科學化干部培訓沒有多少認識。下面,我擬圍繞中層干部究竟要怎么培訓,干部培訓什么,如何開展,如何與干部管理聯結起來等問題談談我的看法,歸納起來即為做好中層干部培訓要遵循五個要點:
第一、先要了解中層干部培訓的特點
中層干部不是一個單純的角色,在下屬面前他代表著企業,在下司面前他代表基層,在同事面前,他是管理協作某一環節或職責范疇的代表,而中層干部自身還要面臨崗位本職的挑戰。這四個關鍵角色合為一體,要求中層干部培訓具備充分的角色認知和管理意識,要能很好的權衡和理順各種關系,要善于接收與分配工作,并承擔應用的責任,更要懂得如何與企業中的各個利益群體形成良好共贏的格局。所有這些客觀要求,都為企業中層干部培訓提供了內容依據和參考。
當然,依據行業、企業、部門、入職時間、個性、是否新晉升甚至年齡、學歷的不同,中層干部在干部培訓上也有著差異,甚至是迥然不同。銷售企業中層干部,較大一部分是銷售精英,銷售能力強,但團隊意識和管理能力不強;財務干部,嚴謹細致但溝通與協調能力不足;管理職能干部的溝通和管理意識強,但職業困惑大于專業部門干部等;新晉升人員沖勁大干勁足,但崗位實操不足,經驗欠缺……
了解了企業中層干部的特點,就可以將依據特點對中層干部進行分類。不同的特點反映不同的干部培訓內容需求,反映不同的干部培訓接受能力,也反映對干部培訓形式、干部培訓組織安排的具體要求。
第二、了解當前企業中層干部的狀況
做中層干部培訓必須有一個規劃,而規劃必須建立在對中層干部現狀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盤點和了解中層干部現狀很重要。
盤點:就是了解中層干部的客觀信息。要知道,企業的中層干部群體包括哪些人,不同的企業規模大小行業不同都是不一樣的,關鍵是他們必須具備共同的特點,不具有決策職能,并有2-3個下屬或負責一定的管理職能,在職能下自己有決斷權并承擔責任。還要收集中層干部的各種必要的客觀條件:學歷、經驗、是否晉升、崗位任職年限、年齡、績效表現、獎懲狀況、培訓的情況等等,以表格化的形式進行匯總。
分析:通常就是對主客觀信息的一個分析和掌握,說到底也就是一個主觀的綜合信息判斷。通過匯總分析,了解中層干部團隊是否是稱職團隊,是否人員流失嚴重,是否有很好的梯隊,是否培訓充分,最大的問題在哪里等等問題,這些可變量將為培訓提供價值依據,也是中層培訓開展的依據和參考。
培訓通常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問題并杜絕將發生的問題而存在的,不了解干部現狀的干部培訓通常很難。
第三、了解和分析中層培訓的具體需求
對所在企業的中層干部現狀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接下來就需要收集分析中層干部的培訓需求。中層培訓的需求,科學地說應歷經“分析——收集——再分析”的三個過程。
第一階段、分析。第一次分析是依照經過對中層干部現狀的了解,針對性的進行需求收集的規劃,設計針對性的問卷和需求調查方法。
第二階段、收集。進行干部培訓需求收集的具體工作。
第三階段、再分析:對收集到的需求材料進行整理、分析。一般來說,收集到的需求數據是很多樣的:有反映不足和問題的,有期望干部培訓內容的,有對過去干部培訓提出批評和改正意見的……但無論如何,就是不能沒有接下來的干部培訓怎么做,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的建議和看法,因為,這時接下來干部培訓規劃的基礎。
需求數據多樣化,就必須進行細致分析,去偽存真,去末求本,去現象求真相。得到整體關于中層干部的主客觀干部培訓需求,所謂主觀是指他們認為有什么問題,認為該做什么干部培訓,而客觀是指他們的實際干部培訓認知與現狀,公司、部門、崗位的管理要求管理問題和管理需求等。
當然,最后不得忽略的是,干部培訓需求必不可少的要考慮的企業經營發展的戰略和目標。
第四、確定某一時期的干部培訓的目標和關鍵點
干部培訓是個范圍很大內容很廣的用語,不同的時期由于中層干部的狀況不同,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干部培訓的側重點必然有差異。
已經清楚的了解到企業中層培訓當下的培訓需求,就應該確定當前培訓的目標,有了目標,干部培訓工作就有了著眼點,就要分解成幾個關鍵的工作來突出完成。舉例,根據需求的整體調整與分析,確認今年年度目標是培養中層干部梯隊,那么相關的關鍵工作就出來(只針對干部培訓來說),一是制定中層培訓的規劃和計劃,二是確定不同梯隊層級的培訓內容和培訓要求,三是如何評估培訓目標達成。
第五、中層培訓必須獲得多位高層支持及大部分中層干部認同
看似與培訓無關,其實這是很重要的工作。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這樣,有必要得到相關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許有些工作別人并不能夠接受,但是理解是必需的,如果他人不理解,工作就很難開展,這在現實的管理工作中不乏例證了。
得到直接上司的支持是肯定的,否則工作無法開始實施;其次,必須得到其他部門或領域高層的支持,這必須干部培訓管理者掌握好高超的主動溝通技巧,還是那句話,即使短時期于對方不利,你也要讓對方理解,你從全局考慮為公司考慮的用心,退而次之,即使不支持,也請不要反對;中層干部們的理解和認可,這是顯然的,他們不情愿的培訓工作會有什么效用呢?
如果有一天,如果大家都說不想用這樣的干部培訓來浪費時間。你得想想,我究竟有沒有按照上面的五點來開展工作呢?如果一年結束了,中層干部們認為公司的培訓沒有任何成效,你是否也該想想,我有沒有按照上面的五個要點來開展培訓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