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
|
企業管理: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企業管理: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企業管理: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企業管理: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
|
|
|
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促進機制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我國農產品供給長期短缺,因此農產品貿易促進工作一直處于滯后狀態。隨著我國農業短缺經濟的結束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國農業國際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產品貿易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農業貿易促進工作的重要性日顯突出。
(中經評論·北京)一、我國農業貿易促進工作面臨的任務
農業貿易促進是指政府及相關組織為改善農產品對外貿易條件和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效益,推動貿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近年來,我國農業貿易促進工作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各級政府部門、中介組織以及部分企業已著手開展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工作,諸如: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指定專門機構對農產品出口提供技術服務,對優質農產品實行出口免檢;實施農產品食品認證補貼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實行農產品出口支持政策,包括農產品出口退稅、出口信貸支持、出口信用保險等;開展系列農產品貿易促進行動,鼓勵和支持中介機構和企業開展市場調研,組織參加國際展覽展示、推介會等促銷活動;國家及部分省市還多渠道籌集建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農產品營銷促銷工作等。但就總體而言,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不僅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距離,而且與我國農業發展新階段和人世后新情況的要求相差也甚遠。在農業貿易促進工作中,政府公共服務缺位、規劃指導滯后、鼓勵政策乏力、支持資金不足、營銷促銷工作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連續性、協調性的問題同時并存,直接影響國際市場開拓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國的農業貿易促進工作面臨著艱巨的任務。
二、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促進農產品貿易的普遍做法
世界主要農業大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和支持農產品市場開發工作,不斷加大境外市場開拓工作力度,為本國農產品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盡管他們的機制不盡一致,做法各有所異,但都對推動本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比較普遍的做法主要包括:
。ㄒ唬┰O立專門的貿易促進機構
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政府均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制定或提出出口促進政策、參與對外農業談判、提供信息和服務支持,同時還有分布全國甚至全球的中介機構參與具體執行出口政策,形成了政府部門與中介機構、中央(聯邦)政府和地方(州、省)政府、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國內與國外密切配合的出口促進網絡體系。美國聯邦政府成立了包括14個部門在內的海外貿易促進委員會,在國內分設區域性食品出口服務機構,聯邦政府農業部在海外設有農業服務局,州政府農業部設有農產品出口局,此外還有100多個各種協會和農業團體,協助政府開展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工作。加拿大聯邦政府農業與食品部設立市場與產業服務局,負責加拿大農產品貿易服務,各省政府農業與食品部設有農產品出口部。聯邦政府農業與食品部市場與產業服務局設有國際市場處,省政府農業與食品部設有農產品出口部。印度商務部設立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食品出口開發局和海(水)產品出口開發局,分別負責農產品和海(水)產品的開發、管理及開拓國際市場。2002年3月,印度政府為促進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明確了20個重點農業出口區。2003年,印度政府又成立了出口促進委員會,專門負責出口產品市場開發業務。
。ǘ檗r業貿易促進提供財政支持
絕大多數WTO成員國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大國都利用“綠箱”政策,投入專門資金用于對農產品的促銷營銷服務。美國、歐盟近年來用于農產品促銷服務的資金增長迅速,占農業一般服務支持的比重分別上升約70%和45%。2005年,美國國家財政預算安排農產品海外市場開拓資金為6.5億美元,相當于當年該國農產品出口額的1.05%。在實施的新農業法案中明確規定今后10年美國對農業出口實施的各種補貼和財政支持總額將達1900億美元。日本2005年直接用于農產品國際市場開發的資金為6.56億日元,相當于當年農產品出口額的0.2%,2006年該項資金翻了近一番,達12.58億日元。瑞士工業品和農產品出口不足我國的1/3,但用于國際市場開拓的預算竟高達4400萬瑞士法郎(折合2.2億元人民幣)。韓國政府在頒布實施的《農產品流通改革具體推進對策》中,規定用于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的資金達242億韓元(折合1.76億元人民幣)。
此外,一些國家還針對某一特定目標市場給予特殊的資金支持。如美國政府明確規定,在每年2000萬美元的國際禽肉市場開拓基金中劃出200萬美元?钣糜谥袊萑馐袌鲩_拓;土耳其政府為其國產榛子進軍中國市場,一次性資助200萬美元,將其廣告直接做到了北京的公共汽車上。
(三)為農業貿易促進提供公共服務
政府提供的各種出口促進公共服務內容包括:一是強化多邊、雙邊貿易談判工作,爭取有利的農業貿易環境和“游戲規則”,有效地運用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和貿易救濟措施,實現農產品公平貿易。如美國、歐盟、巴西、印度等國在多邊和雙邊的農產品貿易談判中始終堅持強硬條件,盡最大的努力為本國爭取有利的條件。二是開展農產品出口市場調研。為便于對國外農產品市場趨勢做出綜合分析判斷,各國都積極開展農產品出口市場調查研究。世界主要農產品貿易國家如美國、歐盟、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在其駐主要貿易伙伴國使館派有農業參贊或專員或設有農業貿易辦公室,一些國家的農產品協會或商會也在主要目標市場設有辦事處,這些機構和人員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所在國農產品生產、消費狀況和貿易前景等重要市場信息,收集和整理并加以系統的分析,對不同出口市場的未來貿易發展做出準確的判斷,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依據。三是提供信息服務。構建完善的市場信息網絡,向農產品生產者和出口企業提供有效的信息是各國開展貿易促進工作的共同做法。如美國推行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已有近90年的歷史,其農業信息化程度甚至高于工業。美國國家立法明確政府管理職能和制定信息服務工作規范、標準,形成了一套完善、規范有效的信息服務體系和制度,美國農業部海外服務局通過互聯網和出版物向美國農民和農產品出口企業發布農產品貿易相關信息,內容覆蓋農業生產經營指導、技術推廣、國際農產品供應形勢、市場信息、技術標準、各國農產品貿易政策法規、農產品價格動態等各個方面。
(四)為農產品出口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
一是提供出口補貼。當一國農產品國內價格人為地高于國際價格時,政府為實現產品的海外銷售,以現金支付形式進行補貼,鼓勵產品出口。目前,WTO成員國可使用的出口補貼共計136.7億美元,其中125.5億美元由發達國家使用,歐盟最高,為85億美元,挪威、瑞士其次;美國近6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僅為11.2億美元。此外,印度政府盡管已逐步取消對農產品出口的直接補貼,但對水果、蔬菜、花卉、禽類和奶類產品的出口提供國際空運補貼,每噸補貼170美元。二是提供出口信貸。為外國食品進口商提供優惠銀行貸款以鼓勵其購買本國產品,一些國家政府在直接信貸、還款期限、本金償還、延期支付、循環信貸和保險費用等方面予以大量補貼。美國是提供出口信貸最多的國家,金額達到120億美元。加拿大的聯邦出口發展銀行也向國外進口商提供投標押金。印度政府在2002年出臺的進出口政策中也規定銀行為農業出口區的農產品加工者和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貸,用于農民種植作物所需投入品的成本和農產品出口促銷營銷活動。三是提供信貸擔保。美國通過進出口銀行為農產品出口提供85%的貸款風險擔保,商業銀行承擔另外15%;加拿大通過農業金融服務公司為農業企業提供數量為總額度85%的出口信貸,只收取3%的擔保費。此外,美國進出口銀行還幫助農產品出口企業解決貿易中的資金不足、收匯風險等問題,同時還向客戶提供海外市場信息、推薦經紀人、推薦投資項目、尋找海外買主等相關服務。
。ㄎ澹┙M織和支持商協會及企業實施市場開發行動
各國組織開展的海外市場開發行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在本國舉辦的國際性農業展覽、組織本國企業赴國外參加各種農業專業展覽、支持邀請資助國際購買商來本國采購農產品、組織或支持各類協會召開貿易洽談會、產品推介會、研討會以及以文化推介的方式進行的系列宣傳活動等。法國政府每年撥款1.5億法郎(折合2.3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法國食品和農產品推廣協會等3個協會開展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促銷工作。僅舉辦巴黎農業展覽會一項,法國農業部即提供700萬法郎(折合110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2005年,日本政府財政用于支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開展農產品展覽推介的費用達l億日元,該機構每年都組織本國的優質、優勢農產品和海產品參加或主辦一些有國際性的推介活動。歐盟、加拿大、印度、韓國等的對外貿易機構每年都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和支持本國企業參與到不同的海外市場開發活動中來,廣泛推介本國農產品,直接推動農產品出口。有關研究資料表明,近年來,各國政府支持有關民間組織開展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業務的力度越來越大,呈強勁增長的趨勢。
三、對我國農業貿易促進工作的啟示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和眾多處于競爭劣勢的國內農業產業、產品和企業,如何加大和強化政府支持農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和手段,幫助農業在競爭中求發展,以穩定發展農村經濟,維護農民利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的重要任務。為此,在WTO規則允許范圍內,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完善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的農業貿易環境
農業貿易促進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需要各部門和各地方的積極配合和協助,應該加強領導和宏觀規劃,進行相應的體制調整和政策支持,切實加大對農業貿促工作的宏觀指導和服務工作力度。一是在多邊和雙邊貿易談判中為農產品貿易爭取有利的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業及農民的利益,把國際貿易對農業產業的影響和損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時要盡快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建立預警和檢測體系,必要時及時依法采取貿易救濟和保護措施,維護公平貿易,保護國家利益。二是要制定長遠的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目標和戰略規劃。根據國內農業產業的發展及內需狀況,在詳細分析農業產品優勢以及出口利益前提下,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制定不同的市場開拓戰略,選擇有效的推介方式和措施,有計劃地開展市場開拓業務。三是加強對出口農產品市場的調研,了解并定期發布農產品出口指導意見。提供消費目標市場國家對該產品的品質、質量安全、衛生標準、市場價格等信息,引導農民選擇發展在國際市場相對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有效指導農民生產。四是組織開展企業培訓。根據我國農業企業規模小、勢力弱、國際市場營銷經驗不足的實際情況,應抓緊進行企業市場營銷人員的培訓工作,培養一批既懂專業又懂市場的農產品營銷人員。
。ǘ┱腺Y源,建設一支專業化高效率的農業貿易促進隊伍
我國目前的農業貿易促進隊伍松散、職能分割、各自作為,不利于貿易促進工作的有序進行,應進行資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強政府系統農業貿易促進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協調機制,加大指導力度,以充分體現貿易促進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應建立以各類商、協會和農業專業協會為主的農產品貿易促進組織。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共有全國性農產品行業協會48家,省級農產品行業協會約400家,縣、市級農產品行業協會上萬家。總的來看,這些農業行業協會通常做一些信息收集和發布、產品評優和展銷、人員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工作,但其職能主要側重于生產、加工和國內流通,在促進農產品出口方面的能力和手段有限。應逐步強化其國際市場開拓職能,充分發揮商協會在協助解決國際貿易糾紛、實行品牌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方面的作用。同時,要制定行業服務規范,加強管理;要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強化行業內部監督,自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及服務質量。
。ㄈ┎粩嗉哟筘斦Y金支持力度
針對我國農業貿易促進起步晚、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促進工作手段弱等現實情況,充分利用WTO農業協議的“綠箱”政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擴大農產品促進專項資金規模,一方面,各級財政要增加貿易促進資金預算,加大政府一般服務中對農產品營銷促銷的資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國由農業部門掌握使用的農產品營銷促銷資金每年只有1700萬元,且這一額度已維持了5年,應該逐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現有的中小企業外貿發展基金中要加大用于扶持農產品出口企業的份額,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農業企業應放寬支持條件。此外,要多渠道、多環節籌集資金,農產品出口企業本身也應重視國際市場開拓工作,增加營銷促銷資金,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
。ㄋ模┻M一步完善農業對外貿易政策
一是出口政策。取消對大宗農產品的出口數量限制和統一經營,鼓勵所有具有外貿經營權的企業參與農產品外貿經營。為防止放開出口經營可能出現的國內企業無序競爭和出口交貨價過低的現象,建議由行業聯合會協調出口價格。制定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檢疫標準,簡化農產品出口檢疫檢驗流程,對鮮活農產品的出口運銷,航空、鐵路、交通部門要保證運輸,建立綠色通道,加快通關速度。二是金融支持政策。對資信良好的農產品出口企業,運用出口信貸、出口信用保險等手段,及時滿足其資金要求,并提供融資、結算、信息咨詢等服務。對企業收購出口農產品的合理資金需求,允許企業憑出口“訂單”或出口信用證優先給予信貸支持。要按照國家外貿發展基金的有關規定,對符合使用條件的農產品出口項目融資予以貼息。降低出口產品運輸檢驗檢疫收費標準并給予一定補貼,以降低出口成本。三是稅收支持政策。農產品出口企業優先享受國家“免、抵、退”稅政策。調整初級農產品和加工制成品的低退稅率結構,按照增值稅征稅率進行全額退稅。
(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推介促銷活動
一是打造境內有廣泛影響力的一流國際型農業展覽。有計劃有重點地舉辦和支持一批社會效益好、已基本形成規模的境內國際性農業展覽會,做大做強做出品牌。借展覽會平臺,廣泛邀請國際購買商來華參加各種相關的貿易洽談活動,降低國內企業建立海外貿易關系的成本和增加出口的機會。二是鼓勵和引導企業有針對性、有選擇地參加境外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展覽。加大對地方、企業、協會境外辦展和參展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參展過程中,注重國家整體形象,著力于國家品牌和地區性品牌推介。三是開辦網上展廳。借助互聯網這一現代推介媒體,為企業及其產品搭建網上宣傳及交易平臺,辦成永不落幕的展覽展示交易會。四是開展文化促銷活動。以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為主要目的,舉辦諸如產品周、美食節、文化節等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促銷和推介活動,宣傳介紹產品知識及特點,達到推介產品、引導消費進而實現貿易的目的。
(農業經濟問題,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于孔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