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類別: |
|
|
|
廣告:120元/月/條 |
|
|
|
|
|
當前類別 >
管理培訓文庫> 企業管理 |
|
戰略在于簡單
|
企業管理:戰略在于簡單,企業管理:戰略在于簡單,企業管理:戰略在于簡單,企業管理:戰略在于簡單,
|
|
|
戰略在于簡單
戰略,這個詞在一般人看來,由于所涉及的事務均在企業高層管理的決策范圍,因此,它不免顯得高深莫測,像一個只有特殊人物才能解釋清楚的迷一樣的東西,復雜多變,令人敬畏而難以捉摸。事實上,這只是由于所謂的專家在談論戰略時,故弄玄虛造成的嚇人假象。一個真正的企業戰略是清晰而簡潔明了的,是一個關于企業發展目標和行動的明確簡單的答案和綱領。正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杰克。韋爾奇所言,"戰略不過是鮮活的、有呼吸的、完全動態的游戲而已。它是有趣的、迅速的,有生命力的。在真實生活中,戰略其實是非常直截了當的。你選準一個努力的方向,然后不顧一切地實現它罷了。簡單的說,它就是一個行動綱領".既然如此,那么,戰略作為行動綱領,它究竟要為企業解決什么問題?
其實,"戰略"這個詞來源于軍事,它是指對關涉到戰爭全局和發展前途的總體性籌劃和軍事行動安排。由于軍事戰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如何擊敗敵人,獲取勝利,或者至少要獲得"政治延續上的有利結果",因此,軍事上的一切戰略籌劃就是圍繞此目標安排和展開的。簡單的說,軍事戰略就是一種關乎戰爭成敗結局的軍事籌劃。對于軍事戰略的意義,我國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孫子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所以,軍事戰略解決的軍事問題就是,如何有效行動奪取最終的軍事勝利。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樣,企業戰略也是關系到企業發展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更準確的說,企業戰略更關注的是企業長遠的持續發展。與軍事戰略不同的是,軍事上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要采取什么策略,而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是難以捉摸的市場變化,以及不可預知的競爭對手,因此,準確地定位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便成為企業戰略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否則,企業發展便會一片茫然,不知何所來,也不清楚何所去。所以,企業戰略首先要解決的是企業的方向問題,也就是:企業要做什么,也即企業的目標是什么?
任何軍事戰略制定的基礎都是基于對自己和對手的準確對比分析,也就是自己有哪些優勢和劣勢,相對于對手比較而言,對方的情況又怎么樣。孫子說,這要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敵我雙方七種情況進行比較,來了解戰爭勝負的情勢。五個方面的分析是指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制,而七種比較是指:哪一方君主比較賢明?哪一方將帥的指揮高明?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實得到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事實力比較強大?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的賞罰比較嚴明?通過這樣的對比分析,最后得出軍事行動的結論:我們是進攻,還是防守?
同樣,企業戰略制定的基礎也是基于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和資源條件對比分析的結果,比如西方企業戰略分析所采取的"五個力"理論和SWOT模式就是針對企業內外競爭環境分析的理論工具。但是,無論如何繁復的理論分析,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簡單的結論上來:面對現實和未來,企業現在能做什么,也就是企業現在能采取什么行動?韋爾奇說:"當然,理論可能是很有趣的,圖表也可以做得很漂亮,一張張彩色的幻燈片你以為自己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是,你不能把戰略搞得太復雜了,你考慮得越多,陷入數據和細節越深,你在真正做事的時候就越有可能捆住自己的手腳。如果你想贏,那么在涉及戰略的時候,就要少點沉思,而敏于行動。"所以,企業戰略其次要解決的問題是明確企業行動界限,要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企業能做什么?
當戰略規劃完成之后,緊跟著的步驟就是戰略實施。在軍事戰略的實施方面,孫子認為,作為軍事統帥要在戰術上靈活變化,遵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原則,避實擊虛,"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他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這段話總的意思是,作戰無非是以常規的作戰方法與敵對陣,而要獲取勝利則要采取變化奇襲的方法。盡管作戰的方法很簡單,但是要靈活運用,相互變化,那可真是無窮無盡。事實上,德國著名裝甲兵指揮官隆美爾在分析二戰期間德軍在戰爭初期屢戰屢勝的原因時就提到,英法聯軍的失敗并不是軍事實力的差距造成的,而是在軍事觀念上不同的結果。相對而言,德軍指揮官的作戰思想要比英法兩國的將軍們先進的多,前者很快地接受并實踐了現代裝甲兵快速突擊的"閃電"戰術,在作戰過程中講究機動靈活,而后者不僅緊抱著一戰時的陣地戰舊觀念不放,在作戰過程中也喜歡照本宣科,僵死地遵守作戰計劃,而不能根據戰場上瞬息變化的情形,靈活決策。因此,兩軍對陣的時候,德軍總是靈活機動地通過奇襲取勝,而對手英法聯軍常常只能被動挨打。
所以,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盡管戰略目標是不變的,但是在戰術執行時則要求因地制宜地靈活多變,這種變化的原則就是"出奇制勝".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出"奇"的基礎是"正",也就是自己首先要軍事基礎扎實,能夠立于不被擊敗的位置,掌握戰爭主動權。因此,孫子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人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總的意思是說,不會被敵人戰勝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能否戰勝敵人則在于敵人是否有隙可乘。因此,軍事戰略在實施過程中,戰術是"不變"與"變"相結合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戰略的實施也是處在"變"與"不變"之間。"不變"的是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好企業基礎管理,保證企業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能夠穩如磐石般正常有效地運行,經得起市場競爭風雨的沖擊,能夠立于不敗之地;而要"變"的是根據企業戰略實施需求和客觀市場環境進行的不斷開拓創新,敢于突破變化,商場如戰場,經營思路和管理方法要如戰場上的軍事行動一樣機動靈活,善于"出奇制勝".當然,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固然要求能夠根據市場變化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但是,并不是要采取"廣種薄收"的散網捕魚的方法,以徒勞的分散戰略行動的資源和力量,而是要牢記企業戰略制定的初衷,就是集中企業的優勢資源和力量,以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正如戰略研究專家邵雨所言,"戰略的開始源于一個明確的目標,從目標開始將使我們將力量與資源集中于一點(一個方向),而非漫無目的付出".德國著名的軍事家、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將軍一再強調和訓導下屬關于裝甲兵"閃擊"戰術的根本原則就是"只準集中,不準分散",通過集中最為強大的裝甲力量,實施縱深突破,而后大迂回迅速擴大戰果。所以,戰略集中是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根本原則,無論軍事戰略還是企業戰略都別無二致。
很明顯,企業戰略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就是:企業怎么做?然而,如前所述,任何戰略實施都沒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可循,但是必須遵循一個實施理念就是"以正合,以奇勝",在實施過程根據集中原則,靈活機動地進行戰術執行。
所以,總的來說,企業戰略可以簡單地歸結三個大問題,就是:企業要做什么?企業能做?企業怎么做?實際上也就是企業戰略中所要包含的三個層次的內容:即企業戰略分析、企業戰略規劃、企業戰略實施,以此形成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行動界限以及戰略實施方針等統一的行動綱領,然后就"不顧一切地實現它".當然,在企業戰略所解決的這三個問題范圍內,包含著更多的細致深入的分析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系統科學和實事求是的解答,是企業戰略形成的基礎。但是無論采取任何方式進行企業戰略分析和規劃,都必須簡單明了,能夠清晰地表述說明企業戰略所面臨的三個問題。因為,作為企業行動綱領,企業戰略不僅是企業戰略顧問和企業高層所考慮的問題,在戰略實施層面更是企業全體成員必須清楚的目標和方向,而唯有簡單才具備這樣的力量,因為復雜只能導致混亂和低效率。所以,從企業管理的實踐角度看,戰略在于簡單。
作者:竇俊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