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
金融危機了,商學院漲價了,去讀商學院?
發布日期:2008/12/7
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作者:趙慧 金晶
|
金融危機了,商學院漲價了,去讀商學院? ---------------
在金融危機這個節骨眼上,商學院漲價了。
當經濟出現衰退或公司陷入困境的時候,根據歐美的經驗,更多的公司人開始進行自我投資,商學院會收到更多入學申請書。據全球MBA入學考試的運營機構GMAC刊發的數據顯示,2008年是5年來全日制MBA申請上升勢頭最猛的一年,有77%的商學院表示申請量明顯上升。這種趨勢在10年前網絡公司泡沫破滅時也很明顯。
在中國,國內一線商學院今年也都在漲價,MBA學費大部分突破了10萬元。
“你干嘛要去關注數就能數得清的錢呢?”長江商學院2007級MBA余仕俊卻不在意學費和未來薪酬,“那些物質上的回報都是結果,根本不用計算?!彼J為,所有的現金流都存在時間因素,“不要被表面的數據迷惑?!?br> “不是我們調,整個行業都在調,CPI漲幅也很大。而且這一調整主要是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睆偷┐髮W管理學院MBA項目副主任謝昊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助理院長周雪林則表示,“我們從國外招聘的師資成本很高。2009年具體學費還在商榷中。”他覺得中歐的學費漲得并不快。而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系教授、MBA項目主任胡海鷗的說法,交大安泰多漲的學費將會作為獎學金激勵學生。
即使不在意漲價因素,余仕俊的商學院畢業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就下一份工作而言,他不算太幸運。2007年他進入長江攻讀的目標是金融,希望將來從事對沖基金領域的工作或者創業。今年5月,他已和一家私募公司談好,但最近對方不太提這件事了;9月,一家華爾街公司的副總裁約他去上海新天地面試,對方當場給了offer,連哪天上班都確定了—但該公司一份公告打亂了所有計劃:由于股市異常波動,公司全球新員工招聘全部暫停;另一家新加坡券商老板9月本來要從新加坡飛來面試,可結果也成了“老板最近也不方便來”。
他有些遺憾,但是并不擔心?!拔乙还簿屯读?0份簡歷。優秀的人永遠是供不應求的?!奔词棺约旱膶I領域正是處于金融風暴的中心,他仍然看好這一事業。他所在的長江商學院金融俱樂部組織建立了一個對沖交易模型,每人出資1000至2000元,湊夠10萬元做了一個商業實驗—在香港衍生品市場尋找市場交易模式?!皬臉I績來看,結果并不令人失望。在市場環境大跌的情況下,我們獲得了12%的收益?!?br> 目前他似乎更傾向于自己創業。他正在享受最后幾個月的讀書時光,MBA帶給他的是思維方式的變化。這個年輕人在讀了商學院之后,英文“Inmycase”成為了他的口頭禪。“整個MBA的過程何嘗不是一筆交易?最后這兩三個月的成本又能有多大?我會持續關注金融領域,商業社會是由資本的意志決定的,而金融是整個資本市場的DrivingForce(驅動力),在中國必然增長。這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做的事情,我為什么不做?”
與余仕俊的想法相近,計算“投資回報率”、“機會成本”是目前公司人選擇回到學校讀書的最重要指標?!兜谝回斀浿芸穼?、滬、廣、深等地118位公司人調查顯示,40.7%的公司人會為彌補知識儲備不足進入商學院學習,而近1/3的公司人選擇拓展“人脈關系”。
“如果我能預知金融危機,可能會在決定辭職時多考慮一會兒。”長江商學院2007級MBA戚成純說—即使目前他并不后悔辭職讀書。入學前他在國內一家商業銀行從事信貸業務,他去商學院讀書的原因是原工作缺乏挑戰,他想要更新知識、拓展視野。戚成純辭職曾經遭到來自家庭的強烈反對,2007年中國經濟形勢大好,在父母看來,丟掉銀行的工作去讀書難以理解。
2006年,長江商學院的畢業生平均年薪是27.2萬元?!爸灰W一年,達到和超過平均年薪并不難。”戚成純說。除去獎學金,他在銀行工作時也有一定財富積累,能夠負擔他在長江MBA一年半FullTime(全日制)學習的成本。
人脈并不是戚成純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相對于在商學院人脈的積累,知識上的飛躍、思維方式上的提升,弄清楚自己喜歡做、適合做、能做的事,是他在MBA學習階段最大的收獲。
長江商學院的MBA課程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年主要是全英文必修與選修課程,接下來是5個月的撰寫論文期—不過學生也可以選擇在就業之后進行。戚成純并不急于找工作,他正在跟會計和金融學教授做有關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利潤驅動力的論文,也協助戰略學教授做一個百度公司的案例撰寫,空閑時間還去一家基金公司實習。
一個月后,戚成純將決定自己職場的下一步取向。他手頭目前有幾個看起來不錯的機會,在收入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興趣愛好將決定他最終的選擇。
當2000年網絡泡沫開始破裂,英國人斯圖爾特?米爾斯(StuartMills)在倫敦商學院(LondonBusinessSchool)的MBA攻讀計劃剛剛進入第二個年頭。當時就業的不確定性開始增強—許多公司發出了聘書,但很多聘書被取消或擱置—歷史總是如此相似,今天余仕俊們也面臨同樣的狀況。
“盡管市場前景不那么光明,但如果你知道把目光放在何處—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機會。”在求職期間,米爾斯發現在經濟低迷期關鍵是依靠自己先前的工作經驗?!巴瑯又匾氖?,要記住攻讀MBA的原因。MBA的資歷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核心經驗之上的,畢業后你應該控制住自己的野心—人們往往試圖一下子就找到好工作?!?br> 米爾斯最終加盟埃森哲(Accenture),擔任該公司倫敦油氣業務的經理。他覺得自己定位清晰,不隨大流?!翱倳泄灸鎰荻鴦印?,對他而言,選擇合適的市場專業領域和看清自身才華同樣重要。
26歲的陳勇最終決定辭職回到學校讀MBA。8月底,他辦好復旦大學AsiaMBA項目的入學手續,搬入研究生宿舍。但沒過幾天,他又再次出現在校園公司宣講會現場,此時離他畢業還有兩年。
陳勇覺得自己必須盡快去弄清楚就業市場的最新行情—即使他剛剛告別職場。他所讀的AsiaMBA項目屬于國際項目,在中國復旦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要各待一個學期,最后回到中國畢業。復旦MBA學生私下有個就業意向排序:投行第一,咨詢公司第二。令陳勇和他的30名同班同學沒有想到的是,在經歷短暫的入學興奮期之后,他們必須迅速面對現實。
錢多,這是學生們對金融機構的第一印象。金融危機之前,陳勇職業定位在咨詢業,只是“對金融業抱有幻想”。10月,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體現在宣講會上。瑞銀、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都照例去復旦召開宣講會,MBA學生們也都一窩蜂跑去聽,可是招聘需求量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陳勇隱約覺得事情不會那么順利。
“五六家聽下來,現在即使有一些好的金融機構過來,大家也不太去了。了解了實際情況,我們必須更加現實,”陳勇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現在看來,我們會傾向將咨詢公司納入就業首選范圍?!?br> 他的MBA生涯才剛剛開始。他期待在復旦這所綜合性大學聽到更廣闊領域的講座,參加更多活動、實習,和同學討論案例、去教室自修,像一個普通學生一樣,通過修讀MBA獲得他的人生轉折。至少,兩年后,他新職業的薪水將遠遠超過原先的職位—國企市場部職員。
當然,前提是一切如他預計般順利。復旦2008年入學的MBA學生就職行業構成中,加工制造仍然占據34.6%,遠遠超過金融/保險類的13.8%以及咨詢類的1.3%。希望轉換行業的不止陳勇一人。
這或許是個跳板??蓮偷┎⒉幌M嘞耜愑逻@個年齡的學生選擇就讀MBA。從今年開始,這所MBA報名人數一直處于最高點的大學開始設置一些程序,給一些更有工作經驗、但是拙于應試的學生更多入學機會。這些學生可以通過提前預審獲得老師們的垂青,一旦MBA全國聯考筆試通過,將免去原有面試流程直接錄取。
“那些二十五六歲的年輕學生是在跟他們的主管競爭,”謝昊說,“我們招進來的學生平均年齡在27至29歲,而公司主管們正處在這個年齡段。再過兩三年的磨礪,這些年輕學生的競爭優勢才會凸顯。”
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復旦針對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MBA招生改革的應對之策。交大為了爭取更多優秀生源,決定從本屆MBA招生開始施行提前面試方案。
面對滿教室年輕的面孔,胡海鷗充滿矛盾:“我們想招更多有經驗的、綜合素質更強的學生。”
在11月16日交大提前面試中,胡海鷗淘汰了交大畢業的兩名年輕學生,同時對兩個任職中國區總經理的考生贊不絕口。這兩位高階考生年薪已分別達37萬元、97萬元人民幣?!八麄儜{什么能做到今天這個位置?他們有核心競爭力?!?br> 2007年進入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總經理工作秘書、總經辦副主任的詹亮如今年薪約16萬元。他是復旦大學與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合作IMBA項目2005級學生,大學畢業最初任職于中國電信公關部時月薪3000元,3年后,他的年薪接近9萬。詹亮報考MBA是希望能夠轉向從事管理職位。入學之后,詹亮的期待薪水約在15萬至16萬之間?!艾F在和目標基本一致?!彼f。不過按照他的說法,他在投行、貨運等行業的同學平均薪酬更高,年薪能超過18萬。詹亮的薪水在復旦官方公布的平均線—19萬年薪之下。
劉洋(化名)并不認同這個數字。他是2006年畢業的廈門大學Part-Time(在職)MBA學生?!?5萬,應該只是個期望。”他畢業已有兩年,由于收入、工作環境都不錯,一直沒有變換工作。他的MBA同學林南(化名)徹底愛上了學術事業,繼續考入復旦攻讀管理學院博士—只不過,即便是博士,明年同樣也會再次面臨就業問題。
當然,除了財富,MBA還能帶給你其他的東西?!澳闶莵斫佑|大師的??赡墚厴I3個月后你會忘記80%的知識,但是你今后能夠在新的環境中很快尋找到這種熟悉的語言。MBA會教給你管理學的知識架構以及看問題的寬闊視野,”余仕俊說,“你現在付出的是數就能數得清的錢,而你的目標是要成為商業領袖,到了一定階段,物質回報自然就能跟上。”
MBA給人帶來的改變也是因人而異。交大安泰MBA王豐2008年1月答辯畢業,他在金融危機來臨之前進入了上海東方高圣投資顧問公司從事并購咨詢工作。不過這一工作似乎更倚賴于他之前在另一家咨詢公司以及 北京銀行(行情 股吧)的工作經歷—當然,MBA的人脈網和管理知識也是一個加分因素。
王豐本科畢業于清華水利系,清華校友會至今都在他的生活中擁有和MBA人脈不相上下的地位。在他看來,MBA的確能夠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幫助,但是具體效果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不像十年前,MBA可以直接進入企業管理層。”
但MBA們現在也正在面臨“海歸”們的挑戰。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持續惡化和美國經濟衰退,海外留學人員更是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教育部預期2008年留學“海歸”人數將超過5萬人,4年前這個數據僅為2.5萬。內地“海歸”總人數已近32萬,僅今年一年“海歸”人數就將超過30年來的1/6。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岑建君甚至表示,最近批“海歸”回國文件“簽到手軟”。
歐美商學院也在更積極地為學生尋找就業機會。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后,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SchoolofBusiness)于2003年專門為校友建立了職業服務中心,這里的5名全職員工向在職MBA和EMBA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服務。該中心統計顯示,希望預約個人職業輔導的校友人數10月增加了43%。
好消息是,并不是所有行業都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上周剛簽了一個70萬歐元的高速機車的軸承的單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Part-TimeMBA在讀的德國納格爾機械集團TBT中國區銷售經理李文星就覺得,在鐵路機車方面,國家投資的項目非常多,“金融危機期間,幾個競爭對手都破產了,好多訂單就轉到這邊,所以我反而更忙,幾乎每周都在出差。”
壞消息是,經濟危機來了,一切都有風險。你又將如何選擇?余仕俊說:“MBA們遇到危機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你可以有其他選擇,但是既然你選擇了MBA,那么你最終可能將會是CEO。不要抱怨,這是你必須要面對的事?!?
--------------------------------------------------------------------------------
商學院漲價
長江商學院大幅提升了2009年EMBA課程學費,中歐、復旦等商學院也跟進調高課程價格。商學院漲價背后有著怎樣的生意經?
文|CBN記者趙慧 金晶 CBN實習記者吳尚
對于年輕的公司人來說,國內一線商學院MBA學費大多突破10萬是件令人頗有壓力的事。
2008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課程學費為18.6萬元,EMBA課程學費33.8萬元。2009年,復旦、交大MBA項目和中歐的學費差距縮小了一些。復旦MBA春季和秋季在職項目學費分別達12萬元,國際項目學費達到13萬元,比2008年增長2萬元。交大安泰普通班MBA漲了3萬,國際班也漲了2萬。
學費最高、漲價最快的依然還是長江商學院,其EMBA學費先是由2007年的33.8萬元漲到2008年的40.8萬元,2009年將在此基礎上再漲12萬。
這不是商學院第一次集體漲價。2005年—前一輪價格戰—也是由長江商學院掀起。當年長江全日制MBA學費大幅提高,由2004年的14.8萬元漲至22萬元,漲幅近40%,并由此創下國內全日制MBA學費最高價。此后,其MBA學費從2005年起每年增長1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助理汪洋覺得,漲價與各商學院本身發展情況更為密切:“給外界的感覺就是集體行為,但是更多還是從自身的發展角度出發?!?br> 五洲在線廣告有限公司是一家全部業務集中在商學院的公司。其總裁曹章武稱,他們的公司掌握了中國90%的商學院廣告與公關業務。他不否認存在某些心理上的漲價因素?!澳壳伴L江商學院的EMBA學費最高,明年漲到52萬,如果折合為美元的話在全球也是比較靠前的。那么,中歐、北大、清華等學校也在考慮,如果學費差距太大,外界也會有所誤解,以為各校教學質量會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它們也在逐漸縮小這樣的差距?!?br> 除了CPI指數上漲因素,學校漲價的理由非常一致:運營成本太高。學費的定價主要基于學生的經濟能力、課程營運成本以及學生的投資回報率等指標,作為以商業運作的MBA項目,各商學院MBA學費每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曹章武估算,商學院每次漲價比例大概在20%左右。
教授薪酬、講座費、案例費、市場推廣費、場地租金、茶點費.商學院必須為自己旗下的MBA課程埋單。長江商學院MBA市場招生部助理主任錢琳霖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由李嘉誠(海外)基金會撥款的長江MBA是FullTime項目,“教授、學生、課程和案例開發等方面都需要很大投入。”
EMBA方面投入更多。北京理工大學MBA中心主任汪濤(博客)在接受《精品購物指南》采訪時曾經計算過運營投入:目前國內老師講一天課的課酬是2000至3000美元,國外知名教授一天的課酬是5000美元—酒店、機票等費用另算,講座是1萬人民幣/3小時;從國外購買案例,約合人民幣每篇5元(僅限一人使用一次);場地租金平均每天1600元人民幣;學員茶點費平均每天30元至50元/人;另外還有拓展訓練、實習、實踐考察、工作人員的費用等等。“學費低于10萬,作為一個合格的EMBA項目成本絕對回不來。同時未來隨著商學院EMBA項目的成熟,課程模塊調整,軟硬件設施的升級、市場宣傳費用的增加等都會給EMBA學費的上漲埋下伏筆。”汪濤說。
如果不漲價,獨立辦學的商學院可能還會好過點—它們擁有更多的運營經費來源。對于長江來說,現在主要資金來源是學費和李嘉誠(海外)基金會。長江現在用于建立案例中心、保持頂級教授隊伍以及維持一個世界級圖書館的開支,每年就在數百萬美元以上。不過,有李嘉誠基金會作為后盾,長江尚可以維持它的教學運作。而且,長江EMBA和高層管理培訓項目能夠自負盈虧。中歐也是如此,其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投資、政府投入、企業贊助,以及從EMBA項目和EDP(高層經理短期培訓課程)項目獲得的收入?!爸袣W一年的EDP項目收入大概有1.7億元,EMBA項目有2億元,總共的收入大概會有5億元。所有商學院的EMBA項目都是賺錢的,而且有的利潤還相當高,但是MBA項目大多數還處于虧損的狀態?!辈苷挛湔f。
對于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而言,中歐學費是貴上一大截的。你可以在中歐校園長廊盡頭的討論室外看見自助餐形式的茶點和飲料,但是在復旦、交大商學院,擁有討論室已經是一件足夠令學生們自豪的事。綜合性大學由于嚴重依賴學校撥款,在經費劃分上雖然牢騷不斷,卻也別無他法。今年,作為教授,胡海鷗的課時數增加了許多,但薪水并沒有與之俱進。
“每一次經濟危機對于MBA教育都有正面的影響,估計明年商學院MBA項目會火爆,但對EMBA來說一定會比較困難,因為許多公司遇到了財務上的壓力,首先都是解決生產和銷售的問題,一些外圍的支出都會減少?!辈苷挛湔f。
在中國,選擇讀MBA的人數并沒有因為學費上漲而有所下降。從2004年至今,復旦MBA各項目招生總人數穩定保持在360人左右,平均錄取比例約為5:1。每年的9月、10月兩個招生月,以及來年3月、4月招生錄取月,都是復旦MBA項目辦公室忙碌的時刻。
現在,國外商學院也開始覬覦中國市場。中歐的周雪林也記得,有些學生同時申請哈佛商學院,在收到不同國家商學院offer之后再做出選擇。
香港中文大學已經派出招生代表進駐內地。“上海的學生熱情總是很高漲。”11月1日,該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行政主任陳行健在上海浦東錦江湯臣洲際酒店開了介紹會,今年他統計出150多名參加者,這令他們感到驚喜。
商學院越來越注重營銷,它占據了商學院運營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大約在3年前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這種改變的必要,以前用于公共關系營銷的預算比例大概在15%至20%,現在的比例已經漲到40%至50%。”曹章武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曹章武表示,根據各商學院統計,只有10%的學員是通過廣告直接招收的,其余90%的學員都是通過校友推介或在推廣會現場招募等推廣手段。商學院對硬廣告的投入比例正逐漸減少,它們更愿意從公關關系營銷角度去開拓潛在市場:召開市場推廣會、招生說明會,或者增加一些體驗、課程試聽的項目。試講有可能影響學生的選擇。戚成純最初正是因為在長江試聽一門課程之后,“感覺整個思維被打開了。我聽了45分鐘就有這種感受,這讓我不自覺去想,如果我來這里讀一年,會有怎樣的收獲。”
教授們的日?;顒右渤蔀槲龑W生的重要營銷手段。一些商學院通過包裝學院和教授—例如教授的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在媒體刊登—來拉動知名度?!氨热缫恍┥虒W院教授會參與央視《直擊華爾街風暴》欄目直播以及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這樣的活動?!辈苷挛湔f。而錢琳霖表示,長江商學院就是通過院長、教授大量參加學術論壇來增加長江的曝光機會;另一個方法就是每年參加世界MBA巡展。
盡管經濟危機顯露在外,但是背后商學院的忙碌早已開始。“院長笑開花了。這種時候他更好去美國等國家做交流推廣啦?!卞X琳霖說。中歐在11月中旬的一周內同時動用了15名翻譯,它在北京的新校區也將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
但是中國的商學院也有所擔心。錢琳霖覺得,“在經濟蕭條情況下,美國人可能會想回學校充電,但是亞洲人會更在意手中的工作,很多人還是會誠惶誠恐地先等年終評價再說,對于去商學院讀書的考慮他們相對更謹慎一些。”
--------------------------------------------------------------------------------
如何選擇商學院
挑選商學院,最好的機會就在家門口,請注重地點和資源。
文|CBN記者張晶 趙慧 龔鴻燕
如果你步入職場4年左右,但是希望在職業生涯上有較大轉變,去讀MBA就不錯;而如果你工作超過10年,在一個行業扎下根基并已經成為一個領導者,并不希望轉換行業而且想繼續服務現在的雇主,EMBA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在選擇商學院的時候,候選人不得不更加實際:讀哪家商學院最值?名校是最簡單的選擇標準。
選擇名校的確能夠使收入顯著提升。服務于高級管理層職位的英國獵頭公司安拓國際投行組總監Jillian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安拓80%的候選人都擁有MBA學位,全球排名前30的商學院最受青睞。
在商學院排名中,《商業周刊》全球最佳商學院排行中重點對學費投入與畢業后年薪回報做出了比較。而《金融時報》一般對獲得學位3年后的畢業生進行調查,以評估MBA對其此后職業進展和薪資增幅的影響。
MBA排名至今仍是各大商學院招生時的重要宣傳工具之一。對選擇上商學院的人而言,選擇哈佛、沃頓、INSEAD和ESADE意味著要付出數十萬元的學費。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何減少投入更為現實。盡管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存款或者貸款來完成自己的MBA融資,但這并不妨礙你尋找替代途徑。
獎學金申請是一個技巧—找尋自己的優勢和商學院鼓勵價值觀的契合點。INSEAD負責MBA招生的GopikaSpaenle告訴《第一財經周刊》,2008年INSEAD近200萬歐元的獎學金中,大約有25萬歐元授予了女性候選人,這個數字仍呈現增加趨勢。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候選人,要申請INSEAD,在強調創業精神、領導力的同時,別忘了加上自己女性領導力的經歷。
此外,有的公司會為自己的員工負擔MBA學費。微軟娛樂與設備事業部項目經理湯仲寧正是受益者。他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微軟公司有一項福利,全職員工無論職位高低,如果是修學位課程,只要最終通過考試拿到學位,都可以報銷學費。
或者你選擇一些時間較短的MBA項目,即只損失一年的時間成本。
你還需要考慮商學院的校友網絡優勢和地點,它們對于你職業生涯的影響甚至和你去學什么一樣重要。很多情況下,MBA學生的工作都是通過校友和導師找到的。比如哈佛商學院在私募基金行業擁有獨特優勢;而沃頓商學院、哥倫比亞商學院則在金融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密歇根商學院則在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獨有優勢;INSEAD強項是企業家精神和領導力;而ESSEC在奢侈品管理和校友資源方面非常有優勢。
香港美國商會主席、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資深副院長戴啓思強調地點的作用。他曾在佛羅里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學習和管理。盡管佛羅里達大學在學術上富有盛名,其所在地Gainesville的確是一個理想生活之所在,但它遠離商業中心,就連找到理想的演講者都很難;而香港則是一個和亞洲聯結的商業中心,畢業后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在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的商學院中,ESSEC商學院、INSEAD商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等招生辦公室主任都一致表示,亞洲是受到金融危機沖擊最小的地方,這里的銀行系統依然穩定,經濟增長依然是大勢。ESSEC商學院新加坡新校區主任ChristianKoenig說,那里有大量財富需要管理,有許多工作可供選擇。
對于中國公司人來說,機會就在家門口。亞洲已經成為歐美各大商學院在課程設置、自身戰略發展上的重要地域。INSEAD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得益于亞洲的經濟迅猛發展,INSEAD營收迅速擴大,這個非盈利商學院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預算獲得更好的學術和教學資源。其新加坡校區迅速擴大,還在今年啟動了自己的PHD學位。
諾丁漢商學院策略管理和國際商業系負責人西蒙?默卡多(SimonMercado)說,現在出現了一個明顯動向,那就是學習歐洲語言的人少了,學習亞洲語言的多了,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到亞洲留學或實習。
香港、新加坡、北京和上海的商學院越來越炙手可熱。這些地點的商學院面向的就業市場略有不同。香港和新加坡面向的是整個亞洲就業市場;而北京和上海則擁有面向內地就業市場的獨特優勢。
歐洲和美國的一流商學院與中國的商學院開始聯合辦學成為一個趨勢。比如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和INSEAD、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都在EMBA項目上進行了合作。
中國的商學院在國際上排名也迅速上升。2008年FTMBA全球百強排行榜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列第11位。這是它連續5年蟬聯亞洲第一。該校一直以特殊的入學考試(GMAT成績+面試)方式在國內商學院MBA教育中顯得與眾不同—雖然這是世界上更為通行的MBA申請方式。交大安泰的MBA項目首次參評英國《金融時報》“全日制MBA2007全球百強排行榜”,名列全球第41位。
不過凡事因人而異。選擇什么樣的學校,還是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考察并獲取商學院地點和校友資源信息,這才是更重要的判斷依據。
--------------------------------------------------------------------------------
公司人自我投資調查
經濟危機來襲,公司人是否有意趁此機會走入商學院?他們希望付出多少成本,期望值如何?
CBN記者金晶 實習記者曲琳
經濟危機來襲,裁員降薪的愁云密布,公司人是否有意趁此機會走入商學院?
MBA在讀的微軟娛樂與設備事業部項目經理湯仲寧說,這未必是個正確的選擇,投資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真實的需求,應該根據長遠規劃而做出決定,況且非常時期還可能面臨更多財務上的壓力。
《第一財經周刊》對京、滬、廣、深等地118位公司人的調查顯示,在“感覺自己知識儲備不足”、“職業升遷停滯不前”和“有意轉變行業”等與自身職業規劃相關的情況下,商學院對大家的吸引力會變大;僅僅只有2.5%的人會因為遭遇裁員等挫折轉而去商學院深造。
接受本次調查的公司人平均年薪在19.6萬元,平均年齡為29.7歲,其中約45%被訪者處于公司項目主管及以上職位??梢钥闯?,公司人對于攻讀商學院能夠帶來年薪的提升抱有共識,大家普遍希望能夠以此為自己帶來5萬到15萬元的薪資上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職位的上升,公司人對此表現出更強的信心。
李文星現在是一家德國機械集團在中國的銷售經理,他對于讀商學院有很明確的目標:畢業2到3年以后,成為本行業內目前這個類型公司的國內首席代表。為此,在商學院接觸的投資、外貿、財務、管理學等課程對他都十分有用。獲得“知識和能力”是公司人在商學院最希望收獲的東西,而選擇“人脈關系”的人數也占據了30%的比例。
那么,哪種類型的商學院對于公司人來說更受歡迎?調查顯示,綜合性知名大學的商學院和有很好國外資源的商學院平分秋色,而有大約20%的公司人傾向于國外的著名商學院。
可以看出,大家對“回報率”持樂觀態度,但從“投資”角度看,價格仍然是供需雙方十分在意的環節。一方面,國內商學院學費出現經常性的上漲;另一方面,有接近45%的公司人還是感覺“學費太貴”。如果用月薪水平與學費做一個對比,超過半數的人同意將6到12倍的月工資用來交付學費。而九成以上公司人不愿意為此而背負債務,他們更愿意用自己的存款、半工半讀或者公司資助的形式完成商學院學習,只有7.6%的人會采取貸款方式。
但這并不代表公司人不重視自我投資,40%以上的公司人在職業生涯中平均2到5年就會進行一次深造,只有10%的人表示畢業后從未有此機會,大多數人對每次深造的花費在3000元到10000元之間。這些深造為公司人帶來的薪資方面的正面影響并不是那么明顯,但在例如“增加人脈、改行、當職業經理人”等方面仍然具有積極的作用。
除去商學院之外,“參加專業培訓”、“考取專業資格證書”和“學一門外語”都是公司人十分認可的自我投資方式,相比而言,“考研”的動力已經明顯不足。
|
|